<p class="ql-block">黑尾鸥:鸻形目>鸥科>鸥属</p><p class="ql-block">黑尾鸥(英文名:Black-tailed Gull,学名:Lrus crassirostris),是一种中型海鸥,身长大概45厘米,翼展大概126至128厘米。分布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也会到阿拉斯加至北美洲东北部分一带漂泊。黑尾鸥长有黄色的脚,鸟喙末端上有红色的斑点,继以黑色环带,腰尾白,冬季头顶及颈背具深色斑。幼鸟多沾褐,脸部色浅,嘴粉红而端黑,尾黑,需要四年才羽翼丰满成长为成鸟。尾黑色。会发出像猫叫的哀怨叫声,所以在日本被称作“海猫”,在韩国则为“猫鸥”。黑尾鸥的主要食物为细小的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海洋生物及其内脏。它们经常跟着船只觅食,也会从其他海鸟偷取食物。每年四月中旬,黑尾鸥会连群结队地筑巢,在六月上旬会生两至三只蛋,孵卵期为二十四天。</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黑尾鸥主要栖息于沿海海岸、悬岩、草地以及邻近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常成群活动。成天在海面上空飞翔或伴随船只觅食。也常群集于沿海渔场活动和觅食。有时也到河口、江河下游和附近水库与沼泽地带。</p><p class="ql-block">黑尾鸥主要在海面上捕食上层鱼类为食,也吃虾、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p><p class="ql-block">黑尾鸥的繁殖期为4~7月。常成小群集群营巢。在好的营巢地,也集成数十对的大营群。通常营巢于人迹罕至的海岸悬崖峭壁的岩石平台上,也营巢于海边小岛和海岸附近内陆湖泊和沼泽地中的土丘上。巢呈浅碟状,由枯草构成。巢的大小直径为外径15~25厘米,内径10~13厘米,深1.5~2.2厘米。巢间距最近为0.75米。最早于4月下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通常2枚,偶尔多至3枚。卵的颜色为蓝灰色。灰褐色或赭绿色,密被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56~74×39~49毫米,重57~68克。卵的形状为圆形或梨形。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为25~27天。雏鸟孵出后全身被有灰褐色绒羽,嘴先端具红斑。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食物主要为鱼和昆虫。雌性期主要由亲鸟半消化后再吐出喂养。大约经过30~45天的喂养,幼鸟即能飞翔。</p><p class="ql-block">地理分布</p><p class="ql-block">欧亚:西伯利亚东部,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东部。</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7日拍摄于辽宁省庄河市石城岛(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