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母亲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佩戴上代表崇高荣誉的纪念章,年已耄耋的老人喜不自禁,感慨万千,思绪又回到了七十多年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生在浙东四明山下余姚城。</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三日,人民解放军进入余姚,这是宁波地区第一个被解放的县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人民解放军进入余姚城</b>。(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解放初余姚县人民政府所在地</b>(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六月,母亲毕业于余姚县立师范学校。在参加了县小学教员训练班后,于同年八月分配到余姚县上塘乡中心小学乡当教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余姚县立师范第一届毕业师生合影。</b>(第二排左起第十一位是母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余姚解放之初,国民党残余势力和特务活动猖獗,大肆散布蒋介石军队不久将反攻的谣言,社会上有很多人对新政权持怀疑观望态度。而人民解放军三野部队则陈兵浙东,厉兵秣马,准备解放台湾。母亲和一群热血同学被火热的新社会感染,在我党我军感召下,毅然瞒着家庭辞掉教师工作,到宁波解放军征兵处报名参军,于一九五零年四月来到了九兵团二十军教导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参军后穿着新发的军装与战友合影。可谓英姿飒爽,意气奋发。</b>(后排右一为母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九兵团部队奉命解除攻台任务,北上山东兖州地区集结整编,因战事紧急仓促开赴东北,于十一月七日起陆续由辑安入朝参战。</p><p class="ql-block"> 入伍不久的母亲,原本做好了参加解放台湾的准备,却突然间跨过鸭绿江,走上朝鲜战场,参加了那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母亲所在的军教导团都是新入伍的战士,在大部队入朝时暂留在通化、梅河口一带进行临战训练。第二次战役结束后,教导团即入朝补充到各师团。一九五一年二月母亲被分配到五十八师干部部,随着部队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粉碎美李闪击战和元山海防防御等任务。亲身经历了爬冰卧雪,夜间急行军,通过炮火封锁线,防空反空袭等严酷的战争考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穿着厚重的军大衣在朝鲜前线</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b>图左为母亲</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一年五月,因战场条件恶劣,母亲在五次战役后期进入防御作战阶段北,不幸染上伤寒。由于病情危重被辗转后送回国,转至大连后方医院医治才得以康复。病愈后她积极要求归队,很快就回到了朝鲜前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母亲在大连医院与病友合影</b>(图右是母亲,1951年5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亲笔写的《干部履历书》(草稿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朝鲜战场,母亲与父亲相识,并结为伉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志愿军第二十军政治部同意父母亲结婚的批示</b>(1952年8月25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母亲同父亲于1952年9月7日结婚,次日在朝鲜元山的坑道口外拍下了结婚合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获得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b>(1951年10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军奉调回国,五十八师驻扎在苏州地区,后移防宁波地区。母亲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回国后佩戴抗美援朝纪念章留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与战友的合影</b>(前排左为母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回国后获得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颁发的《和平万岁/抗美援朝纪念章》。</b>(1953年10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回国后与家人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母亲偕父亲回无锡老家,在鼋头渚合影。</b>(1953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时隔五十六年后,母亲和父亲在同一个地方再次合影。(</b>2009年10月<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母亲在部队时使用过的《军人服装证》。</b>(1954年1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四年四月,母亲响应上级的号召从部队转业,进入上海的华东统计局(后改为上海统计局)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1954年转业到上海后,拍下最早穿便衣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b>(补办)(1954年9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转业到上海后,父亲还在浙东部队工作。她既要尽快熟悉新的工作,又要就读上海财政经济学院的夜大学,还要带当时年幼多病的我。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交织在一起,母亲以超常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很快胜任了业务工作,按时完成了学业,而且把体弱的我带的健健康康。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母亲转业到上海后,与父亲的合影。</b>(1954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母亲转业后不久,就把寄养在老家亲戚家的我接到身边。</b>(1955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我的外婆到上海探望我们母子时,在巨鹿路住所旁边小照相馆拍的合影。</b>(1955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在华东统计局的工作照 </b>(1954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在上海外滩与同事们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初到上海时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经过两年的刻苦攻读,母亲终于获得《上海财政经济学院毕业文凭》。</b>(1956年7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一年十一月,父亲的工作单位和岗位数次变动,我们的家也频繁的在上海、北京、上海、新乡、天津等地辗转搬家。为了照顾家庭和支持父亲工作,母亲的工作也在不停调动之中,先后在华东(上海)统计局、北京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二机部十局驻沪供销办事处、河南新乡7602工厂、天津河东区供销社、天津市税务局河东分局工作。每到一个新的单位,母亲都非常努力,极强的适应能力,加上很好的亲和力,她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并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 在二机部工作时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b>(1956年2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到了天津后,母亲的工作有了一个较长时间相对稳定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在天津市税务局工作时使用的工作证 </b>(1963年6月)</p> <div> ▼ <b>母亲在1965年的照片</b></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身为军队院校领导的父亲受到运动冲击,被打成“走资派”。造反派还把大字报贴到母亲单位,使母亲也身受其害。一九六八年十一月,母亲被派往几十里外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直到调离天津时才得以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母亲在文革时期的照片</b><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种无穷无尽的变迁中,在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里,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更在母亲的细心呵护下,我们兄妹三人慢慢成长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这是我们家最早的合影</b>(大约在1960年)</p> <div><br></div><div> ▼<b> 这是在离开上海搬家去新乡前,全家在上海最有名的王开照相馆拍的全家福</b>(1961年11月)<br></div> <div> ▼<b>母亲在天津与我们兄妹的合影</b>(1965年)</div>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母亲送走了去当兵的我这个长子,几年后又分别送走了当知青的弟弟和去当兵的妹妹。辛辛苦苦把子女抚养成人,却要一个个送出远门,个中滋味完全可以体会的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我当兵临行前全家的合影</b> (1969年12月)</p> <div> ▼ <b>距上一次全家合影的四年后,我从部队请探亲假时拍的全家福</b>(1973年2月)</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父亲突然接到总后命令,立即前去武汉履新。尚在五七干校的母亲一面办理各种调动手续,一面整理家里行李,不日即携弟妹随父亲去武汉上任。</p><p class="ql-block"> 母亲到武汉后,先后在3604工厂和武汉无缝钢管厂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五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r></p> <div><br></div><div> <b>▼曾多年使用的《武汉市无缝钢管厂工作证》</b><br></div> <div> </div><div> ▼<b>在武汉无缝钢管厂工作时,到无锡出差与同事的合影。</b>(1981年)</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汉无缝钢管厂是母亲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最久的单位。随着孩子们都离开家出去工作,父亲后期又调至西安工作,她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受到了工厂和冶金局的多次表彰。</p> <div><br></div><div>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母亲作为冶金局推选的党代会代表,参加了武汉市第六次党代会。</div><div><br></div>▼ <b>《武汉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证》</b>(1982年11月19日) <div><br></div><div><br></div><div> 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三年,母亲获得武汉市冶金局党委授予的“优秀党员”称号。</div><div><br></div><div> ▼<b>武汉市冶金局党委颁发的《优秀党员荣誉证书》</b>(1982年7月1日,1983年)<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 ▼<b>武汉市无缝钢管厂颁发的《光荣证》</b>(1985年)<br></div> <div><br></div><div><br></div>▼ <b>在工作时获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称证书(会计师)》</b> <div><br></div><div><br></div><div> ▼<b>获得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发的《会计证》</b><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 ▼<b> 在武汉无缝钢管厂工作时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b><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退休证》</b>(1984年3月14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九八四年三月,母亲光荣退休,圆满结束了三十五年的职业生涯。不久就随同离休的父亲落户到美丽的杭州,终于叶落归根,颐享晚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夕,母亲又喜获中共中央颁发的“<b>光荣在党五十年</b>”纪念章。</p>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谨以此文祝贺亲爱的母亲九十周岁大寿!</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