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国民间有一句流传很广的教育谚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的一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能够决定孩子的前程。这一说法被现代科学证实是有道理的。本文只说孩子三岁之前大脑开发的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1、婴幼儿大脑发育的特点</b></p> <p class="ql-block"> 大家可以发现,婴幼儿的头部都显得很大,跟整个身体的比例显得很不协调。这是因为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脑组织发育非常迅速,所以身体的大部分营养都优先供给大脑,身体的其它部分发育就会相对缓慢,成为四肢短小的“大头孩”。三岁以后的孩子,四肢发育逐渐加快,到成年时身体各部位发育成熟,才会成为一个比例身材匀称标准的大人。</p><p class="ql-block"> 现代脑科学证实,成人大脑的重量约为1400克左右,孩子在出生时,大脑重量只有370克左右。到一岁时,大脑重量急剧增加,接近成人脑重的一半以上。到两岁时,大脑重量几乎达到出生时的三倍,约占成人脑重的三分之二。到三岁时,就接近成人脑重,此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2、人类大脑的神经元链接</b></p> <p class="ql-block">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大脑有800亿左右的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可以发出8000个左右的链接,即每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其它8000个神经元相链接。但并不是每一个人一出生一个神经元就具有天然的8000个链接,这只是一种可能,一个理论数字,一般人真正建立起的链接也不过8000个的五分之一。可见大脑开发的巨大潜力。</p><p class="ql-block"> 在脑科学上,把神经元之间的这种相互链接叫做“突触”,一个突触就是一个知识点,这种突触越多,就意味着孩子的知识越丰富,孩子的思维越发达,孩子就越聪明。这种突触的形成要依靠脑电波的脉冲刺激,每一次的信息输入,就是一次电脉冲的形成,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形成稳固的突触,所以知识和记忆的巩固需要不断的重复刺激,否则已经建立的突触就不稳固,这就是大脑“用进废退”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3、外部环境的刺激是脑开发的必要条件</b></p> <p class="ql-block"> 基于婴幼儿脑发育特点和人类大脑“突触”的形成原理,可以说三岁之前是婴幼儿大脑发育和开发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块海绵,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大脑潜能的开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一个在出生后还可以开发和塑造的器官,其它的器官都不再有可塑性,也就没有了可开发的可能和价值。</p><p class="ql-block"> 大脑的开发和脑重量的增长不一样,它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外界的刺激,即外界的积极干预才能够完成。这个开发的过程,就是父母的养育和教育的过程,要让你的孩子未来有出息,有作为,有前途,有成就,那么你就抓住孩子三岁之前大脑潜力开发的黄金时期赶快行动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4、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b></p> <p class="ql-block"> 孩子在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描红则红,描黑则黑。他所接触的世界的每一个信息,都是对他大脑的一个有效刺激,千万不要以为他什么也听不懂,什么也看不懂。孩子在平时无意所表现出的有些下意识的语言或行为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后天父母或他人的语言或行为的刺激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母就是三岁前的孩子的整个世界,孩子就是通过父母来观察世界,学习世界。</b>这个时候就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大脑开发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的父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学识修养和行为规范来影响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p> <p class="ql-block"> 有人对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和一个工农家庭的孩子做过一个对比研究。</p><p class="ql-block"> 在知识分子家庭中,三年间孩子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有语言的词汇(含重复使用的)总量多达3000万,多为叙述句和祁使语,基本是正面和积极的语言。而工农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三年的语言词汇(含重复使用的)总量不及1000万,并且多为“别动”、“坐好”之类的指令性短语,还有不少是负面语言。</p><p class="ql-block"> 三年后,反映在孩子的身上,前者表现得自信、乐观、语言流畅得体;后者则显得焦虑、消极,不愿与人交流,身上表现的负面的东西较多。这些东西都不是父母的刻意而为,是父母潜移默化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三年的时间,仅仅父母的影响就让孩子之间拉开了足够大的距离,而且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像“马太效应”一样一环紧扣一环的放大。即使今后孩子成长中的各种条件都相同,仅仅这个“马太效应”就足够影响孩子一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5、为婴幼儿脑开发提供多种刺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给孩子脑开发创造一个合适的外部刺激环境,比让孩子吃好穿好要重要的多。</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做父母的除了以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应该以有意识的做法来为孩子提供多元信息,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b></p><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概念,父母多说一些数学名词,诸如123,十百千等。在孩子可以抓握东西的时候,告诉孩子物体数量概念:这个、那个,这些、那些等。</p><p class="ql-block"> 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对孩子多说一些描述形状、距离、大小、重量等物体空间的表述词语,例如:圆的、方的,远的、近的,大的、小的,重的、轻的等。</p><p class="ql-block"> 通过各种手段,例如听音乐、看画册、辨甜辣、分香臭、知冷热等,对孩子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感觉等各种感官进行刺激训练。</p><p class="ql-block"> 另外,情感刺激也很重要,对孩子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要给与充分地肯定与表扬,甚至父母的一个拥抱都会让孩子充满信心。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留心生活,处处都是开发素材。<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学不会,其实孩子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远远超出我们成年人,远远超出我们成年人的想象。</b>不知道这一点,你就会使孩子错失开发良机。</p><p class="ql-block"> 总之,对孩子大脑的开发,就是进行不断地语言和行为的刺激训练,由此建立起的突触越多,你的开发就越成功,你的孩子就越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