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艺斌写:《参观青泥π第二回摄影展》

高艺斌

高艺斌写:《参观青泥π第二回摄影展》<br>【他们是摄影家】<br>四月中旬,收到邀请4月29日《青泥π第二回摄影展》,是摄影家楚华的邀请,让我深感荣幸。我就计划着参观影展,怎样走近和理解摄影家及他们的作品,我还要写出观后感。<br>我为什么称他们是摄影家,因为他们已经突破了摄影的技术层面,也超越了摄影艺术形式的程式化的层面。他们在以摄影的方式思考着,人类、生活、社会。这无疑肩负了摄影家的责任。他们只是组合的时间上不算长,这是第二期影展,随着时日的磨砺和成长,必将产生更多更好的作品。<div><br></div><div>参展摄影家:<br>楚 华 丁玉明 郝宝昆 蒋德顺 李 鹏 荣兵兵 汤亚辉 王金成 王伟格 魏志党 吴晓媛 许延兴 于 勇 赵 毅<br><br>【影展前言---青泥影展邂逅缤纷五月】 汤亚辉:<br>不难想象摄影邂逅五月会是怎样一种浪漫, 然而,踏春而来的第二回青泥π摄影展却没有诗和远方,有的是关于生命、生活的思索和对当下的关注。 <br>如果说,第一回的青泥π是一次综合摄影形态的展览,那么,第二回的则侧重于当代影像的展示。或跨界挪用,或街头的后纪实,或赋予社会内容的新风景,或具冷面或抽象的写意…… <br>出自14位摄影师的参展作品,虽然思想还不是很深刻,却各有其独立观点和理念支撑;虽然表达还略显简单,却是作者对摄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遵循和坚持,青泥人摄影价值取向和追求可见一斑。 <br>当代摄影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摄影形态,在现代摄影对表现形式多样化和极端化探索的基础上,介入了当代政治和社会议题的讨论,从拍照片进入到制作照片层面,表现手法上以反报道、反纪实并以反摄影去模糊与其它艺术的界限,如同当代艺术一样,当代摄影边界宽泛,有很大的可能性。 <br>青泥影社开展活动以来,在坚持纪实摄影方向的同时,潜心研究当代摄影,有不少好作品问世。本次展览尽管规模有限,展陈方式单一,却是青泥摄影人勇于实践,勤于创作的一次呈现,但愿在全民摄影的当下,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理念和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让走进摄影走进春天的脚步更矫健更踏实。<br></div> 【我与摄影家和影展,摄影家的感言】 《我和摄影家楚华合影》 自从去年8月在摄影群结识楚华等摄影家,楚华和我是同龄人,只差几天,他人厚道、爽快,他深爱摄影艺术。有一次,在道上遇见,他匆匆忙忙、风尘仆仆,告诉我:要到一个建筑工地拍照片,还说,已经和工地队长成了好朋友。是的,有了好朋友,可能找到好的拍摄角度。这就让我想起,去年摄影展的那幅《桥魂》,作品有一种惊人的力度,让人永远记住中国基建工人的伟大,这幅作品给人以恒久的记忆。<br><br><div>楚华摄影感言:用当代的语言、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你身边的东西、心里的东西。</div> 《楚华摄影作品》 蒋德顺摄影感言:拍摄许国石坊时恰有一只飞鸟掠过,思古之幽情顿生。大地是共和国的大地,天空是大明王朝的天空。<br>许国,安徽歙县人,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官重威显,乡人引以为傲,石坊引以为证。 《蒋德顺摄影作品》 李鹏摄影感言:在人文纪实摄影的基础上,更多地融于主观意识,就可能成就属于当代摄影的图片。 《李鹏摄影作品》 《我和摄影家荣兵兵合影》 荣兵兵是一位女摄影家,从作品就能看出她对生活感受的细腻表现。她还是一个摄影群的群主,这个群里都是搞摄影的,发的内容都是和摄影艺术相关,群里井井有条,还经常搞一些摄影活动,看得出大家都在维护这个群体。这就说明荣兵兵是一位有亲和力的组织者,当然,也是一位好摄影家。<br><br><div>荣兵兵摄影感言:当代摄影突破了传统摄影的记录性、纪实性的规律和特点,是具有多样性且容留个人内心感受的表达工具,能够引起观者的思考。</div> 《荣兵兵摄影作品》 《我和亚辉老师合影》 亚辉老师,是青泥影社团队的灵魂人物和思想者,我和亚辉老师见面三次,在微信群里也有多次交流。他善于思考和倾听,又谦虚谨慎,他的思路和表达常常让人感到合情合理又耐人寻味。经过交往我已经感觉到了,这是一位好兄长。<br><br><div>汤亚辉摄影感言:当代摄影边界宽泛,为摄影师提供了广阔视野和无限可能。</div> 《汤亚辉摄影作品》 魏志党摄影感言:摄者提供图像,观者赏析解读,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把知觉转化成了理念是艺术的永恒的真理。 《魏志党摄影作品》 《我和摄影家合影,右二吴晓媛》 吴晓媛摄影感言:初心说,摄影是对生活美、自然美的追求,摄影发现美、呈现美、传递美。实践说,摄影是摄影人对世界认知和感受的记录与制造。这是文化思潮云涌的当代赋予摄影人的机遇和挑战。不拘泥传统摄影束缚,勇于探索创新各种摄影的可能,以摄影为媒同社会对话,我很想尝试。 《吴晓媛摄影作品》 于勇摄影感言:一个当代工业展览会的留言板上写满了不同年龄观众的观后感言,老一代工人艰苦奋斗精神得到后人们的赞誉。 《于勇摄影作品》 【我和摄影家许延兴结识】 《我和摄影家许延兴合影》 在摄影展上,老朋友丁传忠给我介绍了摄影家许延兴,他多少年来专注于绘画和摄影。高高的个子,脸上露着文雅的微笑。许延兴说:“小的时候,就看到你的写生作品,是画船和大海。”我说:“那是四十多年前了,我那时不到二十岁。”传忠说:“延兴比你小十二岁。”这样,我又结识了一位摄影家,我和延兴加了微信。 许延兴摄影感言:当代摄影发展出了模糊性和多义性等特点,作品不能一眼望穿,需要读者调用自己的感受或知识来参与解读,也可以认为当代摄影作品是摄影师与读者共同完成的。我的这张照片中恐龙象征了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就像个怪物耸立着,下面的百姓压缩到了画面的底层,而作品主题隐匿在作品之外。当代摄影并不“好看”,其批判和揭露的意义也并未减弱,只是换了一个方式。 《许延兴摄影作品》 【我与一位参观影展的摄影家对话】<br><br>我是带着任务去看这次摄影展的,要写一篇观后感。我想知道摄影人的创作构想。除了看作品之外,我得听一听他们对摄影的想法。我看到几个人坐在椅子上,围坐一圈,我也搬来一把椅子坐在旁边,听着他们的讨论。我听着听着,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我闭上眼睛,回顾着这次展览的作品,陷入了沉思。突然,旁边一位兄长和我说话:“看你很面熟。”我说:“我不是搞摄影的,是画画的。”他说:“你是画什么画?”我说:“小时候画水彩水粉,后画油画,再画抽象画,再后来画国画,这两年画水彩。”<br>他说:“我也喜欢画水彩,后来不画了,就搞摄影。”我们说起了绘画和摄影······<br><br>我看到,我们已经熟悉了,这是我采访的最好时机。于是,我问:“这次展览有您的作品吗?”他说:“没有。”我说:好的艺术创作有其永恒性,比如歌曲流传至今的有···,他说:“绘画作品有开国大典、古田会议、长征、渡江解放南京等等的油画作品。”他又说:“文学方面的就更多了,···”我问:摄影方面的?他说:“摄影方面能少一点。‘大眼睛’,是在摄影者不经意中,拍下的作品。”我说:“是的,这幅作品留在人心是久远的。”我说:综合绘画、文学、音乐和摄影,这四方面的经典作品,成功的根本是什么?他思索了一会说:“是社会当时的轰动效应,显示其时代特点。”我说:“这是表面上的,内在的取决于作者的立足点。这四方面都是一个共同的立足点。”他点点头,表示赞同。我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十年前,从教科书拿掉了,近来又给重新补上了。好的东西,社会是需要的。······。他说:“92年,就感觉社会经济挺好的了。”我说:“是的,我们看82年、62年、52年;再往建国前看42年12年。”他说:“那前面没法看了,所以,现在不能用今天的发展,否定前三十年。”我说:“对,如果按照前三十年的方向走,92、02、12也是挺好的,不会太差。只是历史不能假设。”他点点头。我说:过去的富人是很少的,地主、资本家也就是百分之一左右,劳动人民是绝大多数。<br><br>我说:前三十年的文化宣传方面,更注重宣传劳动人民。这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关系,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引用。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br><br>【摄影家赵毅的作品】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看过三个摄影展,三次看到赵毅的作品,这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作品多为历史题材。对他的作品除了摄影艺术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在写《辽南古历史考略》。对东北地区的赵姓和吕姓,比较关注。所以,在他的作品前能多看一会,希望能看到一些特定的内容。这次影展也是一样,对他作品的情感取向,他所关注和思索的。这是摄影艺术之外的思考,完全是我个人的思绪。<br><br><div>当我看到《圆明园废墟》,是一个黑白照片的底片,一切都是倒过来的。这就给我很多联想,一群强盗抢走了文明,烧毁了圆明园,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多少年前,我看到一份资料,圆明园的藏品,大多数是金国侵占北宋时,抢夺北宋皇室赵家的贡品。那时,把赵氏皇族押送到东北。1127年4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3000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被抢夺一空,其中有赵氏皇族的藏品。<br><br>由于赵家人都是有文化的后人,社会需要读书人,这样,赵家一点一点就在东北发展起来了。现在东北赵姓的人,有闯关东过来的,也有赵氏皇族后代。<br>一张好的照片,总能给人许多启示和联想。</div> 《赵毅摄影作品》 2021年5月8日 高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