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自然村落——随记(5)东水港渔村与天后庙

熊海钧+上海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东水渔港。</p> <p class="ql-block"> 东水港渔村是澄迈县老城镇东水港边,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渔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水港渔村不仅是以近海渔业捕捞为主业的琼北著名渔港,还曾是全国龙舟比赛第四名,和海南省龙舟赛第一名得主。</p> <p class="ql-block">  渔村距现在老城镇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东近东水村,南连片富书村,西接文大村,北临东水港湾。因入海的港口距离渔村仅200米,故旧时亦称港口村,是老城县治时的古码头之一。</p><p class="ql-block"> 据说,宋朝时期,就有两广、福建和浙江移民迁徙而来,并陆续扎根落户于东水港畔。直至上世纪60年代又有张、杨两姓等30多户疍家渔民从以海为家,以船为舍,到逐步融入渔村;以及四川、两广生意人的迁入……才形成了今天4000多人口的规模,拥有28个姓氏,其中曾姓居多。</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从琼州海峡对岸大陆海安过来的帆船,借着东北风,顺风顺流,半天即可抵达海南岛东水港。所以东水港在南宋海口港开渡之前,它都处于大陆往来海南岛的重要交通要道上。无数商贾文人从中原大陆乘船南下而来,从这里踏上海南岛奔向岛屿四方。</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知名人士如李德裕、苏东坡、胡铨、李光、李纲、赵鼎等被贬海南岛时都是经东水港到老城渡口登上海南岛。唐朝的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漂流到海南岛,就通过东水港乘船返回大陆。</p> <p class="ql-block">  澄迈老城镇的自然村落,一般都是“一村一公庙”,而东水港渔村受移民地域文化习俗的影响,又分为上村和下村,也称为上港和下港。连供奉主神妈祖的公庙也有两座:一座叫天后庙,一座曾经叫“两神庙”。</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记者最初见到“两神庙”(见照片),又名“兄弟庙”。一个很有个性的名称:“两神庙”,不知何故竟被改掉了,遗憾!</p><p class="ql-block"> 一个庙供哪两个神?踏进“两神庙”发现供台上一尊妈祖塑像,旁边还有一块108公的牌位,纪念曾经帮助过渔民的108位"兄弟公"。原来如此:这就是两神庙里供奉的另一神,其全称为:昭应英烈一百有八公神位"。</p> <p class="ql-block">  天后庙前后照片的比较。</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奇怪的是,所谓千年渔村,竟没有一个宗祠。如何理解?一方面,澄迈自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史脉久远、人文炽盛,古村落大都有宗祠。</p><p class="ql-block"> 东水港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内海)附近的大范围的东水港沿岸,历史形成的</span>自然村落是有好几个。事实上,除东水港村,有些还是有自己村落的宗祠的。如与东水港渔村连成为一片的富书村就有“祖词”(“见照片”:“富贵千秋百业旺,书儒乡坊育贤人”。)据介绍,宋朝时期,已有两广、福建和浙江的移民迁徙到富书村、东水村等扎根落户的。</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一个来自各地的渔民,一个小小村落拥有28个姓氏,自然很难有传统的宗祠形成,尤其在渔民中存在强大的妈祖文化。据了解,仅海口一地有28座妈祖庙,海南全岛更甚,竟有200座左右。</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现在地理位置上的东水港村,有上村与下村的区别。所以说,东水港村的两座妈祖庙也可能是与上村、下村先后不同时期形成的历史有关。东水港村的两个天后庙,目前已经通过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考证,与上述分析应该是比较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是妈祖诞辰公期节,去年适逢2021年5月4日青年节。那天海南澄迈老城东水港渔村的天后庙隆重举行了祭祀大典。</p> <p class="ql-block"> 全村组织数百妈祖信众,穿着古装衣裳,抬神巡游,狮子起舞、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全村还家家户户杀鸡宰羊,以丰盛的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一起庆贺。</p> <p class="ql-block">  渔村信众抬着妈祖神像巡海和游村。这是祭拜活动的最重要的部分,以此来祈求这片海域的风平浪静,祈求每次出海都能平安归来,鱼蟹满仓。</p> <p class="ql-block">  其中穿仗也是抢眼的看点,穿仗公在外界祭祀活动刺激和内心亢奋的驱动下,自己用8公分直径的银仗穿透一边的脸颊,达到入神化魂状态,被抬上神椅游行。</p><p class="ql-block"> 这位穿仗公的神灵端坐神椅,威风凛凛,尽受信众膜拜的礼遇……</p> <p class="ql-block">  妈祖文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近千年来,中国民间在海上航行前往往要先祭妈祖,并在船上立妈祖神位供奉,祈求妈祖保佑一路顺风和安全。海南,是妈祖文化重要的传播地。海南四面环海的客观现实,天然形成根植妈祖文化的基因,早在宋元时期便存在妈祖信仰,并一路传承至今。</p> <p class="ql-block">  东水港天后庙据《澄迈县志》记载,自明嘉靖三十二年(1552年)始,海南沿海一带时有倭寇侵扰,海盗出没,明皇朝乃设东水营,并派军队驻守。有了兵营护卫,海上及琼岛内陆便陆续有散民迁徙至此,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一带的疍家人也漂流而来。至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百来年间,东水港村逐渐形成,有村便有庙,东水港天后庙始建于此时期。</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在海南,我只是个“6年级别”的年轻“候鸟”,而东水港渔村却是我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自然村落。</p><p class="ql-block"> 2020年夏秋之交,东水港渔村海边一家叫“花港渔歌”的民宿新开张,作为文旅产业链上的一种业态,在琼北渔村算是跨了一大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家民宿的投资人刘新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澄迈县公交18路站点可停靠渔村海边,另一端连接着新开辟的海口城际轨交和高铁的老城镇站。</p><p class="ql-block"> 作为琼北旅游点的渔村,与海口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海南省内高铁大交通都连上了网。这里的 “美丽渔村+民宿+交通”的产业链将会有所发展。</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花港渔歌”是落户东水港渔村的第一家民宿。渔村党支部书记曾维乔开始有了引领民宿示范的抓手,让外来投资民宿的刘新更有了远望——</p><p class="ql-block"> “最近(去年春节前)都是满房状态,预定都排到22号以后了,平台上都关闭了房态,但每天都有上门住宿的客人。今天刚退了两个房间,还没打扫就有一对小情侣骑着摩托来,他们说可以在院子里等。”这是刘新记录在16/3/2021朋友圈的一段文字。</p><p class="ql-block"> 据说,去年如果新冠疫情没有大的起伏,由渔村村民直接投资筹建中的第二家民宿也已入试营业阶段……渔村民宿规模化经营的趋势崭露头角,如此有村党支部书记和县委、县政府加持的示范案例开路,渔村村民对民宿的新理念不再感觉陌生,出现了一些新业态,如煎饼茶室等,后来者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了。</p> <p class="ql-block">  说起刘新创业办民宿还有一段机缘巧合的故事。20年前,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刘新,虽然读工商管理专业,却随亲属闯荡海南三亚房产……期间,刘新认识夫人马惠青,马的父母老家是东水港村人。胸怀创业决心的刘新与马惠青夫妇,双双返回振兴美丽渔村,成为渔村后代创业民宿的带头人。(刘新与作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 其实,刘新最初的想法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有自己一个小院子,靠近海边,种花养草,摆弄木头。第一次到东水港渔村,就被这里的风景迷住了。</p><p class="ql-block"> 刘新告诉记者,他想着在海边开个民宿,既可以接待朋友,又能给村民创业起个示范作用。东水港渔村有四个优势。一,交通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又毗邻省会海口,即能享受大城市的配套,又闹中取静。二,海景资源,一线海景,有内海又有外海,有沙滩、半岛、火山石海滩。三,长寿资源,火山地貌富硒土壤,世界长寿之乡,是康养胜地。四,有历史文化资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刘新说,除了上述得天独厚的优势外,刘新在这里还感受到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方面,那就是慢节奏。渔民除了打渔外,生活节奏非常慢,例如村民市集上一天可以喝三次老爸茶,三块钱可以在茶店消磨几个小时的时间。至今渔村的小小市集上,还保留着供销社,传统的理发店……</p><p class="ql-block"> 刘新说,这里的消费都比三亚、海口 低,去年春节期间二两多的小螃蟹要140元/斤,三亚每斤要卖到200多。而那天捕回来的这种大螃蟹一只有八两,这里只有120元/斤……省会虽近在咫尺,但现代化大都市仿佛影响不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久居城市的刘新,见到海边宁静的渔村风情,是那样地爱不释怀!</p><p class="ql-block"> 远处出海口处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海滩,现在正逢退潮时,沙滩正渐渐露出水面,已经有渔民赶海了。等到沙滩完全露出水面的时候,游客可徒步徜过浅水登上沙滩采集海贝。</p><p class="ql-block"> 小沙滩形状非常好看,就象是一个长条形茄子,阵阵海浪打来,就像是不沉的航空母舰一样。当地人会在退潮时,带上头灯、小水桶、挖掘工具,开小船或徒步登上沙滩,挖掘海贝。挖海贝要坐在沙滩上,俯着身,仔细的翻开沙滩的每一寸土,花上半天就能挖满小水桶。</p> <p class="ql-block">  在刘新的“花港渔歌”民宿前面的海滩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住客一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地“</span>赶海”,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刘新有民宿一摊事业忙着,应对新冠疫情,肩负创业大任。回首看,经历民宿一年的成长,甘苦其中,自有一番幸福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然而,海边,刘新的民宿小院,撒满了阳光。</p> <p class="ql-block">  本美篇摄影</p><p class="ql-block"> 海钧、刘新,</p><p class="ql-block"> 及海南特区报王卫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