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1年母亲节,一个半月前的3月24日,母亲离我们远去,享年89岁。深深地怀念母亲,追忆挚爱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母亲在3180部队药厂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革命篇</b></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于1932年农历三月三十日,1950年1月-1951年1月任邵阳县13区小江村妇女主任,1951年2月-1952年3月任13区龙溪乡土改复查队队员,1952年4月-1956年5月任13区忠心乡政府乡长。</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革命履历,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创建新中国时期,那个改天换地、朝气蓬勃、大有作为的火红年代。母亲任小江村妇女主任时,年仅18岁。</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1953年父亲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探亲与母亲的合影,母亲虽然只有21岁,却已是13区忠心乡人民政府乡长,身着干部装,胸前别着两根钢笔。</p> <p class="ql-block"> 母亲随军后,1963年父母合影。小巧的母亲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没上过一天学,却能轻松地读书看报,写一手流利的文章,是自学成才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 父母教子有方,治家严谨。七十年代初,我们家被136师评为学雷锋模范家庭,母亲带着姐姐参加师部学雷锋报告团,在各团巡回演讲。</p> <p class="ql-block"> 1971年母亲在136师药厂工作(下排左一)。随父亲转业后,母亲任湖南涟源钢铁厂振兴公司电石厂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因大学起漂泊在外,便享受了母亲的书信待遇。</p><p class="ql-block"> 四十三年前, 1978年初秋,我刚上大学,母亲来信:“咱们家祖祖辈辈没有上过大学,连小学、中学也念不起,你一定要不辜负党和华主席对你的培养和教育,人民对你的期望,勤学勤练,艰苦奋斗,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信中,母亲还建议我用助学金订份报刊,想给我织件毛衣,希望我春节回家…那份慈爱跃然纸上,亲切无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四十年来,母亲的重托始终激励我不断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革命乐观主义者。2020年国庆,回娄底探望病中的母亲,母亲在病床上与媳妇谈她最爱的三角梅。</p> <p class="ql-block"> 2021年元旦再回乡探望病重的母亲,此时母亲已经吞咽困难,仍毅力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就像她在窗台上亲手移栽的三角梅,傲视寒冬。</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军嫂篇</b></p> <p class="ql-block"> 军嫂,是母亲一辈子最重的标签。</p><p class="ql-block"> 父亲1949年7月参加邵阳县16区聂金良游击队,1950年12月参军,1952年9月随同46军从粤东赴朝作战(二排右二),1953年12月在朝鲜战场入党,任136师通讯连班长,1955年10月回国。</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53年,父亲在三八线(右)。</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回国后,父亲先后在136师通讯营、政治部工作,后调往408团、136师农场任职。 </p><p class="ql-block"> 军嫂是光荣的,更是艰辛的,富有牺牲精神的。</p><p class="ql-block"> 1956年母亲随军前往吉林蛟河,一走就是二十三年。为了国防和父亲,母亲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和大好前程,嫁夫随夫,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1955年父亲首次被授衔。</p> <p class="ql-block"> 1960年5月10日,父亲任136师政治部助理员。</p> <p class="ql-block"> 1963年,国庆十四周年,父母带着姐姐和我合影。</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国庆节,父亲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68年,父母带着姐姐和我回湖南探望爷爷奶奶,路过北京,专程前往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那时,母亲已怀着大弟弟。</p> <p class="ql-block"> 1970年3月,父亲参加“三支两军”、任蛟河煤矿军代表时,陪同九届中央委员、党委书记宗希云与矿工座谈“抓革命、促生产”(宗希云前排左二、父亲前排左三)。</p> <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父亲参加136师保卫工作座谈会(前排左四)。</p> <p class="ql-block"> 1974年6月,父亲在黑龙江北安龙镇136师农场担任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二排右七)。</p> <p class="ql-block"> 母亲带着我们跟随父亲部队走南闯北,四海为家。1975年,136师换防山东临沂前,父母、姐姐、两个弟弟和我在吉林蛟河师部大院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6年,全家在江苏连云港小东关师农场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7年,母亲担任师农场军人服务社主任(前排左二)。</p> <p class="ql-block"> 1978年8月,母亲随父亲转业到湖南涟源钢铁厂。下图为1985年母亲任电石厂工会主席时,在谭家山家中,父母与两个弟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8年6月,我被选调参加赣榆县高考冲刺班,在离家很远的青口镇集中居住、复习迎考,也是我第一次长时间离家远行。一天上课,同学们望向窗外,原来是小个头的妈妈扒着窗台向里张望,妈妈坐着军车跑了几十里路,送来我爱吃的肉末炒榨菜。</p><p class="ql-block"> 妈妈对子女不善言爱,却深深关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篇</b></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平凡朴素的,也是胸怀博大的,与父亲感情笃深,数十年风雨与共。</p> <p class="ql-block"> 父亲革命军人出身,事业上是拼命三郎,1978年转业到湖南,工作呕心沥血,累到重病。母亲毫不犹豫放下工作,四处求医,全职陪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86年,母亲陪同父亲来京就医,我与父母合影。父亲永远笔直的身板、锃亮的皮鞋,彰显军人气质。</span></p> <p class="ql-block"> 1987年我读研期间,母亲再次陪同父亲来京治病。听说大兴黄村气功医院诊疗较好,便每天陪同爸爸前往,妈妈坚持三十余年的气功也是自那时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 父母健在,是大家庭的幸福源泉。1987年夏,结婚不久的我和妻子,与父母、岳母、两个弟弟在娄底合影。</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能工巧匠,放花盆的方凳和身后的橱柜,都是父亲的手工制品。</p> <p class="ql-block"> 1989年1月4日,父亲不幸病逝。母亲坚守着对父亲的感情,独自带领大家庭32年,再次从襁褓幼儿开始,操劳孙子辈的孕育养育、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p> <p class="ql-block"> 女儿沐浴奶奶的春风长大。</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照顾不周,上幼儿园的女儿血色素很低,放回奶奶处,一天一碗红枣汤,两天一只老母鸡,不到一个月便补了回来。</p> <p class="ql-block"> 在日本留学的女儿女婿回国结婚,邀请奶奶参加婚礼。</p> <p class="ql-block"> 外甥女腹中,是母亲的第一个重孙子辈。</p> <p class="ql-block"> 侄儿是奶奶从小照料长大的,是环境设计圈的小能人。</p> <p class="ql-block"> 侄女自出生至上大学前一直由奶奶照料,与奶奶感情最深,考取北京林大研究生,奶奶一直牵挂,专门前去看望。</p> <p class="ql-block"> 母亲格外疼爱重外孙。</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19日,母亲重病中,逐一谈起孙子辈的事业和婚姻大事。</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有品味讲格调的女人,言谈举止、着装形象,精致典雅。</p> <p class="ql-block"> 婆媳和,万事兴。</p> <p class="ql-block"> 母亲具有演员天赋,在森海湾小区雕塑前照相,专注地看着雕塑下棋,一手自然地扶在小孩头上。</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月,母亲在海南文昌小菜场。母亲勤俭持家,为人善良,从不浪费一分钱,也从不和小商贩计较一分钱,充分体谅他们的辛苦与不易。</p> <p class="ql-block"> 春来秋去,总要和妈妈团聚。有妈,家就有了核心;有妈,生活就有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 有妈的日子,是甜蜜的牵挂,快乐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 妈妈的性格是内敛含蓄的:对孩子从未说过一个“爱”字,却在行动中把爱挥洒到极致;她希望我的陪伴,但从未让我回来陪伴。母子连心,一切尽在不言中。</p> <p class="ql-block"> 母亲热爱生活,喜欢花草、饲养鸡鸭。母亲在哪里,哪里便鲜花盛开,衣食无忧。</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直保持着军营里的健康习惯,生活自律,每天早起锻炼,风雨无阻,数十年如一日。</p> <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母亲在北京小区里锻炼。</p> <p class="ql-block"> 母亲意志力坚强,病重六个月,疼痛难忍,却没跟家人说过一个“痛”字,努力呈现给家人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18日,联系好国内顶级专家,接妈妈前往上海,接受诊疗。</p><p class="ql-block"> 17日,提前一天抵达上海,落实专家接诊事项和母亲姐姐食宿安排。</p> <p class="ql-block"> 上海就医中,母亲给孙女孙女婿讲家庭历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就诊开药完毕,为妈妈姐姐购买了10月20日清晨虹桥开往娄底的高铁,自己则购买了一小时后开往北京的高铁,送妈妈上车后返回北京上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女婿心细地预订了早班宽敞型送站商务车。</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极其注重家庭关系及邻里关系,孝敬父母,妯娌和睦,亲朋友善,邻里如宾。</p><p class="ql-block"> 母亲带领全家探访小江村父亲老宅(右二为叔叔,右三为母亲)。</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与伯母。</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与姐姐的婆婆一家。</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与我的岳父母一家。</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房头组织左邻右舍打牌,是公认的脾气好、牌风正的高手。</p> <p class="ql-block"> 136师发小专程来京看望“万姨”。</p> <p class="ql-block"> 父母一条战壕,子女情同手足。</p> <p class="ql-block"> 天下最好吃的饭菜是妈妈的厨艺。乃至于出差在外,但凡看到“妈妈的味道”、“相约娘家”餐馆以及类似,我必前往就餐。</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孝敬篇</b></p> <p class="ql-block"> 百善孝为先。</p><p class="ql-block"> 孝敬父母,是优秀中华文化,为人之本,民族之魂。有孝,才有仁义礼忠信。</p> <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一年后,我的女儿出生。母亲主动提出来京照料,我未同意,坚持请了保姆,虽然自己辛苦,但要让母亲不再辛劳、安度晚年。</p> <p class="ql-block"> 1992年5月,母亲六十大寿。父亲去世三年,母亲十分注重维护大家庭,邀请父亲的大姐二姐、哥哥弟弟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02年5月,母亲七十大寿。</p> <p class="ql-block"> 2012年5月,母亲八十大寿。</p> <p class="ql-block"> 八十大寿,最美的歌献给妈妈。</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给妈妈祝寿。</p> <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15日,中秋节,天气渐凉,给妈妈买了新外衣。</p> <p class="ql-block"> 儿行千里母担忧。</p><p class="ql-block"> 1978年11月9日母亲来信,那时我刚上大学,不记得怎么病了,母亲把它看的很重,催问化验结果:“抓紧治病,不要往下拖,不要考虑家庭困难,钱需要多少给你寄去…”,甚至为我在家乡请了专科医生,为我开方抓药。</p> <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后,接母亲前来北京休养度假,是我每年的念想,幸福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2011年母亲来京,安排老妈在健宫医院系统治疗牙病并镶嵌了荷兰烤瓷牙齿。</p> <p class="ql-block"> 2015年母亲来京,针对老妈的腿部顽疾,在东直门中医院请专家持续治疗了两个月。</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北京住宅前。</p><p class="ql-block"> 给母亲买的第一个拐杖,越南黄花梨木质,贵重且沉重,用了不久便成了母亲的藏品。第二个铝合金质地,母亲一直使用。</p> <p class="ql-block"> 早晨上班,我会看看母亲在哪里锻炼;傍晚下班,会注意母亲在哪里歇息。母亲也时常会在我下班的节点上,坐在楼前长椅上静静等待。</p> <p class="ql-block"> 晚饭,陪老妈喝上一盅小酒,亲情尽享,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 食堂有酱蹄之类的好菜,我会买回来让老妈品尝。</p> <p class="ql-block"> 儿时,家境窘迫,母亲为了抚养子女节衣缩食;现在,小康生活,要让母亲品味美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 母亲第一次吃肯德基,感觉别有风味,尤其喜欢冰淇淋奶昔。</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我一样喜欢吃冷饮,我在冰箱里常备着各式雪糕冰棍。但往往我吃到一半,她已吃完。我便笑她:不是比赛,慢点吃。</p> <p class="ql-block"> 母亲喜欢玩牌,陪同玩牌便成了家庭成员的必修课。</p> <p class="ql-block"> 因为玩牌人员短缺,媳妇为母亲买了Ipid,方便母亲在网上玩牌。</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方块等网络游戏成为母亲在家消遣的主要方式。</p> <p class="ql-block"> 火车上玩牌。</p> <p class="ql-block"> 一边玩牌,一边吃雪糕。</p> <p class="ql-block"> 海南家中玩牌,心无旁骛,专心致志。</p> <p class="ql-block"> 为妈妈理发。</p> <p class="ql-block"> 和妈妈的团聚是幸福的开始,和妈妈的分别是不舍的乡愁。每次看着妈妈收拾行装即将离开,心中惆怅凄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旅游篇</b></p> <p class="ql-block"> 陪着年迈的老妈,到她想去的地方看看,想走的地方走走,既是儿女的义务,更是儿女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母亲最爱去天安门广场。当年父亲来京看病,父母住在广场东侧的机关宿舍,几乎每天都去广场。</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给母亲添置的第二个轮椅。轮椅由小变大,母亲的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 参观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 在前门大街北口,陪母亲第一次品尝星巴克☕️。</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母亲最后一次来京,推着轮椅带着母亲看她和父亲曾住过的机关大院,去过的王府井大街。</p> <p class="ql-block"> 推着妈妈从东交民巷出发,穿越正义路,来到南河沿皇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 寻找爸爸的足迹:母亲高兴地在当年和父亲常去的王府井百货大楼前留影,轮椅不坐了,拐杖也不要了。</p> <p class="ql-block"> 北京饭店。妈妈说:这是周总理宴请外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带母亲参观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 带母亲参观钓鱼台国宾馆。</p> <p class="ql-block"> 母亲说:“文革”中江青住在8号楼。</p> <p class="ql-block"> 钓鱼台华灯初上,婆媳对坐,看落日夕阳。</p> <p class="ql-block"> 母亲对于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 母亲喜爱大自然,带她去看花开花落,春华秋实。</p> <p class="ql-block"> 母亲因年迈无法攀登长城了,但要让母亲领略长城的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姐姐是陪伴母亲最多、孝敬父母最多的子女。姐姐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女儿是父母的贴心棉袄。</p> <p class="ql-block"> 陪伴母亲旅游,妈妈的笑容就是我的目的。妈妈第一次坐飞机,笑容灿烂。</p> <p class="ql-block"> 飞行途中,妈妈问:这是大海吗,飞机飞的这么近?我说那是云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带母亲、岳父母游览上海。</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岳父母、大姨子同游黄浦江。</p> <p class="ql-block"> 母以子为荣,子以母为贵。带妈妈参观自己的单位,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p> <p class="ql-block"> 努力理解儿子的兴趣爱好。</p> <p class="ql-block"> 赞赏儿子的奖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牵手篇</b></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妈妈牵着我们的手,因为我们幼小,妈妈一刻不敢放手。</p><p class="ql-block"> 长大后,我们牵着妈妈的手,因为妈妈年迈,我们一刻不能放手。</p> <p class="ql-block"> 牵着妈妈的手,感受到母亲的无私奉献,体会到母亲心底的慰籍。</p> <p class="ql-block"> 祖辈孙辈心手相连,心心相通。</p> <p class="ql-block"> 对母亲的感情:儿时是依赖;上学时是放飞;工作后是想念;妈妈晚年后,是不舍与最深的感激。</p> <p class="ql-block"> 母亲卧室的沙发窄而短小,每次回家睡在上面,翻身十分不便。虽然岳父家只有一街之隔,居住宽敞方便,但我心中只想陪妈,睡在小沙发上,心中踏实幸福,因为母亲就睡在对面。</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带母亲参观文昌孔庙,因故离开片刻,母亲不慎跌倒,路人去扶,我急忙跑了过去,只听到母亲边爬起边说:没关系,我儿子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儿子来了”~霎那间我意识到:对于耄耋之年的母亲,我是母亲的拐杖,母亲的依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南篇</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母亲长期患有气管炎、关节炎、高血压,湖南冬季潮湿阴冷,北京寒冬也不宜老人外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海南岛,以其旖旎秀美的南国风光著称,更是老人冬季避寒疗养的天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15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冬季,安排、陪伴老妈前往海南避寒休养,享受海南</span>洁净的空气,舒适的温度,温暖的阳光,湛蓝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海南,成就了老妈晚年的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15年:第一次陪同老妈前往海南避寒</span></p> <p class="ql-block"> 为让妈妈休息好,大卧室由妈妈居住,独立洗手间,阳台俯瞰椰树芭蕉,晨观云卷云舒,夜听海浪涛声。</p><p class="ql-block"> 妈妈最喜欢的就是倚靠在阳台栏杆上,面朝大海,看树影婆娑,听潮起潮落。</p> <p class="ql-block"> 唯美的小区花园,妈妈笑得很甜。</p> <p class="ql-block"> 对妈妈而言,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娄底工业城市的纯净天空,移步换景,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在楼下做气功,清肺、养心、养生。</p> <p class="ql-block"> 因妈妈说:海南冬季气候好,不穿棉衣,锻炼方便,身体舒服,明年还来,遂安排并陪伴老妈连续五年前往,直到今年病重,无法再去了。</p> <p class="ql-block"> 每天,妈妈步行到海边一至两次,既是锻炼,也是休养。</p> <p class="ql-block"> 带妈看她从未看过的海港和渔船。</p> <p class="ql-block"> 海边散步归来。</p> <p class="ql-block"> 2016年:第二年陪同老妈前往海南避寒</p> <p class="ql-block"> 间隔一年,阳台没一抹粉尘,被褥没一丝返潮,屋内没一点霉味。看着老妈满意地入住,内心宽慰。</p> <p class="ql-block"> 小区南门外,即是大海。</p> <p class="ql-block"> 海岛的雾气是清甜的,温润的,无丁点杂质。</p> <p class="ql-block"> 悠闲漫步在小区花园。</p> <p class="ql-block"> 渔船虽小,很爱国,接地气,契合妈妈的品味。</p> <p class="ql-block"> 妈妈喜欢海南岛的三角梅,色泽鲜艳,花期较长。遂不辞辛苦,打包带回湖南。在老妈的精心照料下,琼岛三角梅竟然在娄底移植成功,盛开在老妈卧室的窗台上。</p> <p class="ql-block"> 2018年:第三年陪同老妈前往海南避寒</p> <p class="ql-block"> 来海南避寒的第一、二年,老妈虽然走路困难,但不愿用轮椅。第三年,为方便老妈出行,添置了第一台轻便型小推车。</p> <p class="ql-block"> 推着妈走在海滨步道,椰树掩映,一步一景,闲情逸趣,母子同心。</p> <p class="ql-block"> 每次推着妈游览归来,妈妈都要歉意地说:又累着你了。我心里却只有欣慰:又陪妈欣赏了一遍海岛风光。</p> <p class="ql-block"> 洁净如镜的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 鸟瞰高隆湾。</p> <p class="ql-block"> 文城古街的南洋骑楼,带给母亲不一样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在小区楼下早锻炼。</p> <p class="ql-block"> 2019年:第四年陪同老妈前往海南避寒</p> <p class="ql-block"> 2019年2月4日,除夕夜,妈妈包新年饺子。从部队大院开始,母亲这个带着东北风俗的习惯一直坚持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对于子女来说,某种意义上,新年的期盼和喜悦,就是为了吃一口老妈亲手包的团圆饺子。</p> <p class="ql-block"> 用轻便推车推着老妈四处游览,车轮不堪重负,更换了两次。第四年来海南,为妈妈添置了宽大舒适的医用轮椅。</p> <p class="ql-block"> 东郊椰林航标灯。</p> <p class="ql-block"> 除面朝大海的南侧,小区东、西、北三面纵深几公里,都是我推着妈妈游览的去处。</p><p class="ql-block"> 带妈妈探访附近民居村落。</p> <p class="ql-block"> 渔人码头艇仔餐馆。</p> <p class="ql-block"> 为老妈折了几支她最爱的三角梅。</p> <p class="ql-block"> 海南椰子半文昌。老妈品尝新鲜椰子。</p> <p class="ql-block"> 海南第一桥:清澜大桥。</p> <p class="ql-block"> 借了好友的车,驱车带妈参观博鳌亚洲论坛。</p> <p class="ql-block"> 游览万泉河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陪她看在部队大院时常看的电影《红色娘子军》。</p> <p class="ql-block"> 母亲极重感情。此次去海南,六十年前在蛟河杨木林子同住一栋宿舍的408团戴叔叔一家恰巧在琼海度假,陪同老妈从文昌前往琼海专程拜访。</p> <p class="ql-block"> 2020年:第五年陪同老妈前往海南避寒</p> <p class="ql-block"> 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妈在哪里,春节就在哪里过。</p> <p class="ql-block"> 女儿、女婿从上海赶来陪伴奶奶。</p> <p class="ql-block"> 2020年春节前,新冠疫情爆发,海南亦受波及,家人多了些居家团聚。</p> <p class="ql-block"> 在海南和北京一样,为老妈备着两辆推车:老妈独自出去散步,推着轻便推车;陪妈出行,用轮椅推着老妈。</p> <p class="ql-block"> 88岁的老妈惦记孙女喜欢吃鸡,连续几天前往农贸市场早市,因为防疫没能买到活鸡,最后买了烧鸡。</p> <p class="ql-block"> 受疫情影响,海岛封闭管理,不放心老妈和姐姐孤单无助地留在岛上,2020年2月3日,安排老妈和姐姐提前结束第五年的海南避寒之旅,前往海口乘机返回长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的背影</b></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身躯是弱小的,但她积蓄了人类的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身份是普通的,但她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又该怎样坦荡地活着。</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背影折射了人生的凝重,历史的沉思,个人的渺小,生命的无奈~</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陪母亲在上海诊疗,推着老妈来到黄浦江畔,那因重病缩小了一圈的沧桑背影,正在面对人生的极端痛苦。</p> <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是母亲一生的最后一个除夕。由于北京两会前疫情严控,为工作所需,我无法离京返湘,把情况电话报告了母亲。</p><p class="ql-block"> 这是几十年来,少有没能陪母亲所过的春节,也是最该陪母亲过的春节。</p><p class="ql-block"> 忠孝不能两全,“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古之悖论,凄惨悲切,没想到竟落到自己身上,抱憾终身。</p><p class="ql-block"> 这张2021年母亲除夕的照片,老妈病重消瘦的身材,渴望的眼神,分明在盼望远方长子的归来~</p> <p class="ql-block"> 3月24日晚19:39分,姐姐紧急来电:妈妈突然昏迷,开始抢救。</p><p class="ql-block"> 20:52分,挚爱的妈妈离我们远去。此前,我一天一个电话询问妈妈的病情,姐姐一直说还可以,妈妈只是说“你不知道啊~”</p><p class="ql-block"> 现在看来,妈妈是把所有痛苦留给了自己,千言万语都在不言中,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全部苦楚她都忍了。</p><p class="ql-block"> 夜晚,孤独坐在冷板凳上,等待清晨同机返乡的侄女,不敢相信、不能相信母亲已经离开。妈妈既往的一切骤然涌现眼前,阵阵悲伤,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3月25日的早班机票,无情地把世界割成两半。</span></p><p class="ql-block"> 3月26日上午九时,和母亲做最后的告别,生离死别,百般不舍。我在妈妈冰冷的额头亲吻,那种冰冷告诉我母亲不在,母爱不再,幸福不再。</p><p class="ql-block"> 生活就这样被撕裂了:从前是有妈的孩子,此后是没妈的游子~</p> <p class="ql-block"> 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悲哀莫大于此。</p> <p class="ql-block"> 母爱深沉,恩重如山。</p><p class="ql-block"> 三年来,在母亲的关怀鼓励下,我潜心撰写《百年司法培训研究》(1921-2021)。该书是建党100周年的史论专著,也是中宣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方案》八项活动中“创作推出一批文艺作品和出版物”的相关成果。没有母亲的鼎力支持,就没有这本书的出版问世。</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去世一周后,3月31日,该书交稿,我在后记中追忆母亲:“在紧张创作的最后阶段,敬爱的母亲因病去世。我大半生离乡在外求学就业,母亲胸怀大局全力支持,即使在弥留之际也未要求儿子回家陪伴。忠孝难全,注定遗憾,痛彻心扉。此书是对母亲大海一样恩情的点滴报答。”</p><p class="ql-block"> 《百年司法培训研究》即将出版面世。唯有铭记历史,研究历史,珍重历史,以史为鉴的民族才能扬帆远航。唯有尊重母爱,珍惜母爱,报答母爱,铭记母爱的人们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 <p class="ql-block"> 母亲远去了,48年前在红星小学毕业时填写的登记簿,母亲排在第一位,因为爸爸部队远在中苏边界,妈妈是我每日生活的依靠。现在依靠走了,人生从此没有了依靠~</p> <p class="ql-block"> 母亲远去了,睹物思人,老人家种在阳台上的三角梅还在盛开~</p> <p class="ql-block"> 母亲远去了,母亲对我的慈爱及我对母亲的思念,伴随着逝去的影像,永远抓在我的手里,留在我的心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妈妈的眼里,不管我多大,不管走到哪儿,我都是她牵挂疼爱的大儿子。有妈在,我永远怀揣满满的幸福,盈盈的期待。</span></p><p class="ql-block"> 深深地怀念母亲,怀念母爱,怀念母亲留给我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啊 母亲</b></p><p class="ql-block"> (蒙古民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啊,母亲!</p><p class="ql-block">春雾迷茫的原野上,</p><p class="ql-block">背着箩筐的小小背影,</p><p class="ql-block">为了儿女耕耘劳作,</p><p class="ql-block">是我辛劳的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啊,母亲!</p><p class="ql-block">只要太阳还升起,</p><p class="ql-block">您就是孩儿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啊,母亲!</p><p class="ql-block">在我睡梦深处,</p><p class="ql-block">有你轻声哼唱的歌曲,</p><p class="ql-block">在天地间行走着的,</p><p class="ql-block">是我慈祥的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啊,母亲!</p><p class="ql-block">只要太阳还升起,</p><p class="ql-block">您就是孩儿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父 母 生 平</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彭子奇(1930. 3.10 -1989.1.4),享年59岁,湖南省涟源市小江村人。1949年7月-1949年9月任邵阳县16区聂金良游击队队员;1949年10月-1950年9月任16区区干队队员;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136师通信连通信员;1952年9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屡立战功,任136师通信连班长;1953年12月在朝鲜入党;1955年9月回国,先后任136师通信连排长、电话连副指导员、136师政治部干部科助理员、408团“攻如猛虎连”指导员、408团一营副教导员;1956年2月18日授予少尉军衔,1960年4月20日授予中尉军衔,1963年4月25日授予上尉军衔;1968年任136师农场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1978年9月由部队转业,任湖南省涟源钢铁厂农林办副主任、集管处副主任、振兴公司副经理。</p><p class="ql-block"> 母亲万春娥(1932.5.5-2021.3.24),享年89岁,湖南省涟源市白马乡人。1950年1月-1951年1月任邵阳县13区小江村妇女主任,1951年2月-1952年3月任13区龙溪乡土改复查队队员;1952年4月-1956年5月任13区忠心乡政府乡长;1956年6月随军前往吉林省蛟河县,任职136师军官食堂;1957年11月24日生育长女;1961年7月9日生育长子;1963年4月-1970年1月任职136师408团自办厂;1968年7月1日生育次子;1970年2月-1975年7月任职136师制药厂;1970年2月22日生育幼子;1972年6月入党;1975年7月-1978年8月任136师农场军人服务社主任;1978年9月-1979年6月任涟源钢铁厂家属委员会干部;1979年7月任涟源钢铁厂建材厂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