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按照省委、市委统战部的安排部署,5月8日,吕梁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赴陕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p> <p class="ql-block">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城东南23公里的杨家沟村,是红色革命圣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二者结合为一体的旅游圣地,1972年开始筹建杨家沟革命纪念馆,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陕西省委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杨家沟村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在 革命旧址内建立了“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200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教育示范基地。201 0年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第二期红色经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杨家沟革命旧址1978年列为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位于米脂县城东二十公里的杨家沟扶风寨。主要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革命家旧居、十二月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以及亚洲部保卫科、供销科,中央政治部,中央机关医院和新华社旧址等。</p> <p class="ql-block"> 吕梁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任翻大,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安才一行40余人赴陕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新院),将西方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建筑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既体现了西方建筑风格之典雅,又反映出陕北窑洞建筑的雄浑,堪称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窑洞建筑之瑰宝。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领导和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召开了著名的“十二月会议”,从事了巨大的理论研究工作。杨家沟是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杨家沟革命旧址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于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高潮时期召开的,任务是制定党的行动纲领,从各方面准备夺取全国胜利。会议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主持,参加者有陆定一、彭德怀、贺龙、林伯渠、张宗逊、习仲勋、马明方、张德生、甘泗淇、王维舟、李井泉、赵林、王明、谢觉哉、李维汉、李涛等当时能够到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以及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的主要负责人,共19人。会议举行之前,召开了18天的预备会议。会议着重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的书面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杨家沟——这个赋予传奇色彩的村庄,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凸显出其特别的意义,杨家沟是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6年起,国民党政府破坏和平谈判,对解放区发起了猛烈攻击,重点进攻革命枢纽延安所在地陕甘宁边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了放弃延安转战陕北的重要决定。 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陕西米脂县杨家沟。</p> <p class="ql-block"> 陕北被毛主席感慨为“革命的落脚点与出发点”。黄土地上有背叛有变质,有特务有内奸,有动摇、徘徊与失落,但更多的是信仰与坚持。</p> <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23日,是毛泽东告别陕北的日子。党中央一行乘船过河。到了河东回望河西,毛泽东说,“陕北是个好地方”,此生,毛泽东再没回陕北。</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受益匪浅。我们当代青年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无法切身感受到当时的情景,但作为有志青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无论身处何方,从事何职,只要用先辈之志激励自我,在自我否定中进步,心怀感恩,真诚对待生命,不抱怨、不懈怠,即使平凡一生,但也绝不平庸,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与最大能力,永远无怨无悔听党话、跟党走、党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