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获,学无止境——临沂市小学“计算教学”研讨会

蒙阴二小 校园动态

<p class="ql-block">  在 5月6日到5月8日,我非常有幸参加了由临沂市教科研中心主办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会议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平台,虽然日程紧凑,容量大,但是也让我们真真切切的在收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主题一:学习了一下《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四下《小数加减法》、五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四个课题共计12位教师带来的同课异构现场计算课:这些计算课由12个县区的小数团队精心打磨,每节课的设计都有所不同,也有所相同,开拓了我的思维,发展了我的认知,让我见识到了计算课的精彩,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我的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计算课教学对孩子们来说算法并不难掌握,难得是理解算理。而这十二节课的老师在算理的突破上不约而同抓住了计算的本质相同计算单位的累加或递减,都把抽象的算理通过学具或画图等方法使之具体化。例如整数计算教学时选择学具计数器和小棒来表征,小数计算教学时选择计数器、数位顺序表、元角分等来表征,分数计算时结合画图等来表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2、计算课的老师们在教学时不约而同选择了转化,让孩子们把新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从而构建新的模型。在转化的过程中又渗透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3、学生的主体地位怎么体现,老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们,在这12节课中我也有所发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表达的时间,给学生补充的时间,给学生解释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4、每一个老师的课的设计都有自己的亮点,例如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体重能和身高相加吗(为了凸现计数单位相同才能计算),分数墙和分数度量尺,海底小纵队的情境……这些设计都让课堂变得又生动又有趣。</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我的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1、公开课创设新的情境,还是选用课本情境?课本提供的整个单元的情境具有一致性,可以让孩子们学习每一个例题,都能发现情境上的一致性。自创情境容易出新意,有特色。这该如何取舍呢?我们的公开课是比新意吗?怎样的公开课是一节成功的课?最重要的衡量评判的标准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2、数学课堂上学具的选择非常重要,制作适合课题的学具需要大量时间,有没有一种可能把所有的有特色有功用的学具大面积的推广,从而让老师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追逐课题本质。</b></p> <p class="ql-block">  主题二:王永胜老师《圆的认识》一课,让我见识到了问题驱动、数学文化如何让数学课变得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  主题三:郑玲玲老师《数学文化视角下的课堂观察》,让我认识了什么是数学文化,怎么运用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有什么功能。以前我以为数学文化就是类似课本“你知道吗”提供的资料,其实不然。原来导入用的情境里有数学文化,练习题里也有很多数学文化……听完郑老师的讲座,才发现数学文化离我们这么近,它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曲高和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题四:大师课给我的启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 我发现大师们的课都极具个人特色,比如罗鸣亮老师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王永胜老师的《圆的认识》等,他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同时又抓住了本质,对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让我感觉孩子们确实会了,确实收获了,而且是很自然的开花结果!这么有特色的课,如果我去照搬来,我的课堂会是怎样的!思来想去,必须承认,我的课堂不仅不会精彩,而且十之八九会完不成基本的教学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 我又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学情不一样,学生生成的资源不一样,最最关键是作为老师的我把控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 那现阶段的我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呢?是他们对于一节课的研究,是他们对教材的挖掘运用,是他们怎么处理课堂上生成资源……是他们在这么一节课的背后所做的功课。每一节优秀的课堂呈现,都离不开课下的研究,大师们也不是天生优秀的。我们模仿不了整体,但是我们记忆了课的某些精彩片段,某一刻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可以闪耀一下!我深信,付出的努力不会被辜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次的研讨会上,还有一个最大的改变,参会教师随机评课,这是线上培训无法实现的,给我们机会说出困惑,说出感受……遗憾的是,没有抓住机会,勇敢表达。回忆当时的心情有忐忑有激动。激动:希望心中疑惑能被解答;忐忑:怕自己说的不对,怕自己的问题太幼稚…一瞬间,很多怕晃过,导致不敢主动发言。回程路上,县教研室王主任说,为什么不敢主动发言——因为研究不够、不透。教师用书是基础,在听一节课前要做足功课,才能有底气。平时,要多多搜集网上资料,提高自己的厚度,成功都是更偏爱有准备的努力的人,期待我们更好的成长!</p>

课堂

老师

情境

计算

数学

教学

学具

文化

分数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