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探访枫林镇

赵微微

<h3>酝酿已久的枫林之行,终于确定下来,并且租了一个车,恰巧遇上了雨天。队长在群里征求大家的意向,是取消推延还是雨中前行?大家一致:不怕风不怕雨不动摇,坚决前行!七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婆,热情似火情绪高昂。赞一个!</h3> <h3></h3><h3></h3><h3>永嘉枫林有美丽古老传说;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有值得探寻的人文景观;更值得骄傲的是人杰地灵的枫林孕育了徐定超,并在其后裔中涌现出一门两院士及诸多才俊。 就是徐定超的曾孙女、我的同学徐碧瑾,把我们一行带到她老家枫林镇参观。<br></h3><h3></h3><h3></h3> <h3></h3><h3></h3><h3>古老的石板桥旁,有一棵樟树,树根硕大,盘根错节,杜繁叶茂。它就像徐定超的家族,子孙满堂,英才辈出。 樟树旁边就是徐定超纪念馆。它的门台简约古扑,敦实肃睦。横匾“御史祠”三字出于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手笔,对联是“御史楼台高百丈,谏官祠宇壮千秋”。也是蔡先生所题。里面还有左宗棠、于右任等名人名家的题词或对联,真是大饱眼福。房屋共五间二层,是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相结合的产物。<br></h3><h3></h3><h3></h3> <h3>徐定超(1845—1918)是永嘉枫林人。光绪九年中进士。先后任户部广东司主事,户部则例馆修纂,顺天乡试内修掌官,山东、陕西、湖北、河南道监察御史、京畿道掌印御史等职。为官清正,刚正不阿,曾弹劾清亲贵权奸,致使十来顶“花翎”落地。<br></h3> <h3>这位是徐碧瑾的爷爷</h3> <h3>这是她的父亲徐贤谱,20岁进黄埔军校,第六期交通科毕业。曾任中央政治学校第四大队指导员,后任国防部第六通信兵团少将团长。传载《黄埔军校将帅录》。是一名无线电专家。</h3> <h3>1918年,徐定超偕夫人从上海回温州,轮船相撞沉没。此时,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年轻人和小孩,把死的结果留给自己。如温藉名人黄宗英的父亲就在这次海难中获救。大爱之心昭然若揭,国人和乡民对他更是肃然起敬,奉若神明。<br></h3> <h3>徐定超故居位于圣旨街,是典型的清代建筑。七间二层,有很多厢房与耳房还有多个天井。厢房作为私塾,徐家子弟都可在此读书,偌大的院子就是孩子们的练武的嬉戏之地。<br></h3> <h3>1924年,著名作家和学者朱自清刚离开温州,到绍兴春晖中学教书。此时正逢闽浙军阀混战,温州危在旦夕,朱自清的好友马孟容马公愚兄弟,将他尚在温州的老母妻儿送到枫林,就住在这所房子,朱自清非常感激。<br></h3> <h3>永嘉枫林镇在民国时期,是楠溪江流域一个重要又繁华的城镇。1949年温州成为省辖市,刚成立的永嘉县政府的所在地就在枫林镇,所以它与温州联系十分密切。那时候走水路,温州到枫林须要5小时。(现在只要半小时)<br></h3> <h3>圣旨门</h3> <h3>麦垛旁也要秀一下</h3> <h3></h3><h3></h3><h3></h3><h3>很多枫林人都到温州做生意,或举家搬迁到城区。徐家迁徙到了风景秀丽的九山湖畔,徐宅南起窦妇桥,北至马宅巷。一进七间,大约有六进之多,里面有小池假山,亭台楼阁。院子天井无以计数,树木花卉葱郁芬芳。门台的门楣星半圆形,雕刻有鸟鱼花木,刀工精细,技艺高超。第一进的院子里,铺设又宽又长的石板,我们小时候常在这儿玩跳格子的游戏。“徐宅”是我见过温州最大最精美的私宅,这里也有我不可磨灭的记忆。 </h3><h3><br></h3><h3></h3><h3></h3><h3></h3> <h3>下午,淅沥的春雨骤然而止,太阳露出了甜美的微笑。大家的心情豁然开朗,游性大增。接着又去了大若岩旁边的埭头村。埭头村不仅有浓厚的人文景观,也有优美的自然景观。 村口有一棵巨大的樟树,别致的水井,优雅的竹林,村后有雄奇高拔的群山,无不让人濯心洗目。<br></h3> <h3>埭头村的先民志趣高雅,所建的宅院的命名上无不有书卷气息。大约在清嘉庆年间建的有“松风水月”、“墨池书香”、“开方一鉴”,这三座宅院是典型代表。<br></h3> <h3>我们行走在光滑的石头路上,好像穿越到清朝。这里的房子基本用鹅卵石垒成,青翠的竹林宁静地挺立。水井要走下几个台阶直接打水,墨沼池优雅而端庄,平和安详,远处的群山和近处的树林倒影在池中,犹如诗意般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h3> <h3>再见了,枫林镇!再见了,埭头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