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巷听雨—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递掠影

磐若花

<h3>同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慢摇生活”</h3> <h3>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江南的巷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古老而又略显沧桑,浸在烟雨里,富有诗意,遥远而又熟悉......</h3> <h3>黟县群山逶迤,山谷溪河交错,古村落多依山傍水而聚。在发挥天然溪河作用的同时,巧妙安排村落内的人工塘渠水系,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是宏村、西递、雉山、屏山以及县城的横沟古渠。</h3> <h3>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部,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村庄形似一头牛的形状,整个村子从高处看,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其塘渠水系精巧奇特。一条水圳从村西引水入村,经九曲十弯,贯村舍,中段甚至穿过几户人家厨房,过村中心月塘,流入南湖,最后湖水灌村南良田,回归西溪。<br>街巷下面设水道,圳旁塘畔民居庭院内有花池小塘,水绕屋,楼傍水,绿树摇曳,光影交织,疏窗而高基,点石而临池。其间层楼叠院,古弄幽幽,粉墙斑驳,一庭一院,无不独具匠心。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现存明清时期建筑137幢,由于宏村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h3> <h3>粉墙青瓦马头墙,说的是徽州民居的空间结构。当我们站立在高岗上鸟瞰黟县鳞次栉比的村落时,会发现外部立面造型丰富多彩。高高的山墙白灰粉刷,岁月的痕迹使它显得斑斑驳驳,小青瓦覆盖屋顶,山墙高于屋脊,体态端重,清晰和谐,半藏半露,彩色黑白分明。特别是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色天际间,轮廓线起伏跌宕,很有层次感。</h3> <h3>巷弄,是古村落的主要交通网络。巷弄处于层楼叠院之间,幽深而雅静,两侧高耸的山墙构画出一线蔚蓝天际,分外耀眼。古藤盘在老墙上,置身巷弄,抬头望着“一线天”,很有岁月沧桑感。<br>过弄墙,俗称门洞,是巷弄间公共通道的拱门。过街楼更厚实,有的上面还有小阁楼,即可牵引加强巷弄间的牢固度,也可界定位置,还可起框景作用。例如宏村月塘民居东西侧都有过弄墙。从拱门往外望,民居景观旧巷镶嵌在镜框中的活动风景:塘面波光闪烁,一片灿烂,黛瓦粉墙分外耀眼。<br>从街道进入巷弄,再走进庭院厅堂,甚至进入居室、厢房。人们的视觉从公开性向半公开、私密性延伸。从袒露喧闹的公共空间向含蓄幽密的私宅内室延伸。这种建筑韵律美,饶有变化的景观效果,强烈的空间跳跃层次,是不是会使人们心理上憧憬着一种无法言表却能意会的神秘感呢?</h3> <h3>黟县民居建筑艺术的又一鲜明特征是融砖、木、石雕为一体,形成一种技艺独特、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雕刻艺术风格。“三雕”艺术犹如三颗璀璨明珠,至今焕发着异彩。</h3> <h3>宏村最精彩的建筑当属水宅建筑群——月沼民居。半月月沼,水平如镜,东、西拱门就像形态各异的彩镜框,拱门外一片灿烂,朝晖暮雨,四季不同,因时而异,黛瓦粉墙倒影浮光。月沼周围从西至东有树志堂、冒华居、一线天长巷,志勤堂、剑琴榭庭院、根心堂、敬修堂、汪氏总祠乐叙堂、望月堂、聚顺庭、敦本堂等祠堂民居。<br>民居庭院内设水榭、水池、假山、盆景,古藤绕墙。曲径通幽。内部雕饰古拙,莲花门木雕保存完好。铺展在地上的石板路,似乎是古村的天书,使你永远也读不够,品不透。走在古巷中,会给你一阵惊喜,一丝遐想。</h3> <h3>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其四面环山,两条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整个村庄呈“船形”。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两条沿溪道路构成村庄主要骨架。拥有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和工艺精湛的徽派“三雕”,以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h3> <h3>当我们走进西递村后,似乎是进入一个神圣的古老殿堂。全村有横路街、正街、后边溪三条主街巷,九十余条小巷弄纵横交错。一幢幢古民居典雅庄严、高低错落、粉墙青瓦昂首凌空,门罩石窗犹如画龙点睛,屋脊檐角起垫飞翘,突兀多姿的马头墙、飘逸洒脱的临街小楼与天空蔚蓝的轮廓线清晰和谐。空间层次间时时流动着徽派建筑的韵律美,极其潇洒地向世人展示了皖南古村落独特的艺术风韵。</h3> <h3>西递也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历来重视教育和文化。徽州是程颐、程颢、朱熹的祖籍地,程朱理学是在孔孟儒学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徽州又是清代考据学派戴震的故乡。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明清时期对意识形态方面产生过巨大的影响。<br>村头的那座明万历年间修建的青石牌坊,四柱五楼,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诗书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h3> <h3>古朴宁静的街巷,傍水而建的古民居,错落有致的古村落群,琳琅满目的牌匾楹联,风格独特的私家园林和伫立村口的石牌楼,组成了西递韵味独特的乡村风貌。西递古村落群在清道光年间鼎盛时期,全村共有600座华丽的宅院、两条大街、99条深巷、800户烟灶、90多口水井、人口近万。历经沧桑到今天,全世界为之震惊和感叹的是,这里竟然奇迹般地完好保存下来300多幢绚丽多姿的明清古建筑及其组成的古村落群。<br>在西递,印象最深的便是西递的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让人称奇的是,上联“快”字少一竖加在“辛”字的横上,下联“多”字少一点加在“亏”字上。意思是人要多点辛苦,多吃点亏。“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中,下联知难的“难”繁体字里左边底下是个“大”字,到这里变成了“小”字,因为知道难就不是大难而是小难了。<br>西递和宏村一样都有着绝妙的建筑布局、雕刻艺术、悠远的文化气息。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斑驳灰白的屋壁,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一砖一瓦,一帘一楣,无不精细、雅致,无不凝重、沉静,展现繁华褪尽的落寞和喧嚣散去的安宁。而悬挂于门、厅、壁、柱上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楹联无不让人感悟,无不让人沉吟。</h3> <h3>除了有形的建筑,西递宏村还有一样无形的魅力,就是村民们沿袭继承了千百年的习俗。古老的西递宏村是民族的,天然的,同时也是悠久的,独立于世的。当它渐渐地为世界所瞩目时,却并不因此而受宠若惊。古村落里的人们,依然保持着一份怡然与恬静。在青山秀水间,遵循着千百年的习俗,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日子。<br>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曾任河南开封知府、朝列大夫胡文照的故居,“大夫第”位于村中正街。大夫第也是典型的徽式四合式民居,俗称上下厅堂,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中间为大天井。大夫第厅堂宽敞,天井明亮,摆着花盆鱼缸,阳光雨露洒满室内。两边隔扇门窗精雕冰梅图案,槛板窗花饰有各种动物吉祥图案。楼上有回廊式楼厅,后进楼厅系拜访先祖牌位的明堂。特别奇妙的是厅东侧靠街心处利用隙地建一临街彩楼。阁楼轻巧飘逸,飞檐翘角,挂落、栏杆、排窗明亮宽敞,玲珑剔透,设置华贵富丽,风韵独特。<br>楼下旁门上还有一幅篆书“作退一步想”门额,是胡文照亲自书写。徽州人历来注重进退两手准备。像胡文照这样的士大夫,当然懂得在官场上应进退自如,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向外开拓,矢志不渝;落叶归根,劳极思逸。反映了徽州人“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思想和内涵。</h3> <h3>信步于幽深古巷,轻轻踩在三百多年前的青石板上,脚下仿佛响起来自历史深处的跫音。流连于天井、花园;目光追寻着漏窗、房梁,我的心中充满敬仰。几百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钟鸣鼎食不是靠着先祖庇荫。雕梁画栋,豪华庄园的背后是一次次艰难的出发和开创,一天天独守晨昏的血泪相思。勇敢聪明的徽州男人,坚定智慧的徽州女人,让这偏僻的山村有了阜盛,有了权势,有了芬芳缭绕的墨翰诗书,有了思想和信仰。 </h3> <h3>看西递宏村古老的徽派建筑,看到的是精美的工艺,看到的是先民的生活方式,看到的是博大的文化,看到的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到的是先人们的智慧,看到的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处事哲学和民族性格,看到最后,你会体味出徽派建筑贯穿始终的精髓与灵魂,那就是“天人合一”,用今天的眼光看,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br>历史在日复一日悠长平淡的岁月里,折叠成一本散发着古旧暗香的书。白云苍狗,烟雨朦胧,小巷深处是否海棠依旧?</h3> <h3>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