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二小】“教育最高的目标是培养“没病”的孩子——记六(4)班家庭教育读书沙龙活动

初一(10)班

<p class="ql-block">  有了孩子,每个家长都有一个梦:想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也想让孩子为自己而自豪。<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难吗?</b>有个小秘密告诉你:懂教育的家长都是孩子心目中的神。</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孩子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是很多家长目前所困惑的问题,那教育的方向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六(4)班所有家长一起翻开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系列丛书的第34卷,共读里面的《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没病”的孩子》或许能让我们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校家委会主任赵晓明主持。</p> 共读时间 学习时间 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育一以贯之的关注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只是孩子而已</b></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最高目标,其实是培养一个“没病”的孩子。这不是反讽,而是陈述事实,可惜多数人成了“家长”之后,再也看不破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有病”的教育,是让孩子终其一生走不出他人的期待,迷失自我;而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从内在找到力量,过好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教育有三种境界:</b></p><p class="ql-block">· 最差劲的状态,是上紧自己的发条,永远追赶某个目标。</p><p class="ql-block">· 中间的境界,是让孩子理解自己,接纳自己不同阶段的状态,对出现的问题不困惑;</p><p class="ql-block">· 最高级的境界,是让孩子探索自己,发现自己,永远勇于尝试,或是,永远有勇气修正自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然而我们一直都把最差的状态当最高境界。</span>这种错位,发生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中,造就不同惨痛悲剧。</p><p class="ql-block"> 社会越往上走,评估体系越多元,也越看重人本身那些软性的技能。在从前,我们的教育打造了一个封闭管道,只用成绩来评价学生,优等生甚至意味着拥有特权——而现在,这套评价在大学里已经破败,甚至在高中也不见得管用了。</p><p class="ql-block"> 生“病”的孩子,没有办法接纳并开解逆境中的自己,而这本来应该是教育真正应该教会她们的事情。一个真正关注到“人”的教育,本该让孩子发现自己,在适应大环境标准的同时,生发出差异化的自生长能力,这种能力,让孩子有自信应对生活的不同处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  而一味上紧发条的教育,你可能在某个阶段获得一个“最好”的结果,但一旦进入社会,或遭遇多元化评价系统,“自我”就可能迅速崩溃。</b></p> 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教育这件事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起跑线还真是有的</b></p> <p class="ql-block">  没病的教育,才能养成没病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不对路的教育制造的更普遍的“病”,是功利心导致的“精致利己者”、是直升机父母羽翼下生成的没有主见的“塑料儿童”、是被规则或规划目标牢牢框死的“机器小孩”。</p><p class="ql-block"> 作为家长,其实不应该规划孩子的人生,也没法规划,我们能做的,无非是诚心诚意地关注他,然后在他真正喜欢或擅长的事情上,家长稍微站高两三级台阶,给孩子一些引导,或提供点支持与资源。</p> <p class="ql-block">  通常家长有这样的见地,也就不会守着一张排行榜,在孩子每个升学的节点去逐个“战斗”,而是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帮孩子找到一个真正适配的环境,让孩子成长。</p><p class="ql-block"> 但是,找到与孩子适配的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父母也有独立精神,同时懂得不同教育形态的本质和“性格”。</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将教育的目光放得足够长远,你就会看到,未来社会越来越看重差异化才能,这种才能来自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标准化的事情注定要由人工智能接手,</span>孩子能正确处理好他们人生的能力, 能一直从生活中找到意义和趣味,还能影响他人的能力,才是最稀缺的未来竞争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对的教育中获得成长的孩子,向外可以与人为善,也懂得遵从内心、争取机会;向内,是建立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经历孤独、逆境,也有能量从中获得滋养。</span></p> 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寻找适配的教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重要的是拆别人给你砌的墙</b></p> <p class="ql-block">  找到与孩子适配的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父母也有独立精神的同时,懂得不同教育形态的本质和“性格”。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拆掉别人给我们砌好的墙。这样的墙有很多,如果你在各种家长微信群中游弋过,就能看到各式各样万变不离其宗的遮蔽之墙:</p><p class="ql-block"><b>那些别人家孩子的参照,是</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堵墙</b><b>;</b></p><p class="ql-block"><b>只知排名、不知理念的名校,是</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堵墙</b><b>;</b></p><p class="ql-block"><b>父母从众的功利心和不加掩饰的焦虑,是</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堵墙</b><b>。</b></p><p class="ql-block"> 这些墙让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差异性,他们焦灼地去外部寻求解决方案,去收集通用型养成策略,却不去细想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p> 交流时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攀登就是人生,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那么我们自己就要率先成为一个终生的攀登者,并把我们的抗挫能力传递给他们;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拥有成功人生之余,还是我们的好伙伴,那么我们必须与他们一起攀登,因为只有同行才能共同体味攀登征途上的高低险阻,才能在登顶时有机会为他们鼓掌喝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引自黄静洁在《逆商》所写的推荐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希望每个父母都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和积极心态,杜绝不幸事件的发生,祝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的小太阳,无须凭借谁的光,成为情绪稳定、乐观积极的强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将教育的目光放得足够长远,你就会看到,未来社会越来越看重差异化才能,这种才能来自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p><p class="ql-block"> 标准化的事情注定要由人工智能接手,孩子能正确处理好他们人生的能力,能一直从生活中找到意义和趣味,还能影响他人的能力,才是最稀缺的未来竞争力。</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对家长而言,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早就不再是寻求某种标准化的“套餐”,而是帮每个独特的孩子,尽可能找到土壤合适的花园,自信开出让自己高兴的花。</b></p><p class="ql-block">  感谢家委会成员们的精心策划准备,感恩各位家长朋友们的热情参与,感念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精彩读书分享之旅!</p>

孩子

教育

家长

自己

适配

我们

找到

人生

没病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