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规律的美——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材分析

梨子圆

<p class="ql-block">一、教材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探索规律”是隶属于《标准(2011)》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在第一学段中,要求学生“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不仅强调能够发现(识别)规律,也强调对于规律的表征、对规律的运用(由前一项得到后一项)。 </p><p class="ql-block">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对《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编排结合了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认知由具象到抽象,由易到难,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从理解规律的含义,再到图形和数字排列的同一规律的认识,然后是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最后研究数组中的规律。层次清晰,循序渐进,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难度。</p><p class="ql-block">二、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p><p class="ql-block"> 2.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p><p class="ql-block">三、重难点的挖掘与解决 </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重点在于对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表征和应用。为了抓住这一重点,在教学时先扶着学生经历规律发现、表述、运用的过程,再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发现、表述、运用。 </p><p class="ql-block"> 难点在于学生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述找到的规律。应注重把握描述的“度”,只要学生能够结合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除了语言表述之外,还可以借助“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方法来进行表征。</p><p class="ql-block">四、教学手段与设计意图</p><p class="ql-block">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规律”。创设博物馆破案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彩旗灯笼等生活情境中发现规律,学习表征规律,并运用规律来帮助情境的进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趣味情境的创设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在情境中能进一步感受“规律”所带来的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操作活动,充分利用素材。设计“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找规律、说规律、用规律的过程,感受规律的含义。通过操作活动,给学生的由具象向抽象发展的思维搭建一个桥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活中的素材,感受规律的应用价值。</p><p class="ql-block">五、教学导师点评 </p><p class="ql-block"> 阅读教材,要注意不能就教材而教材式的解读,要从更为全面、深刻的角度进行。以一年级找规律一课为例,一是要对找规律的学生认知起点作好分析,从而为开展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要对找规律的内容延申进行解读,看一看二年级、三年级的找规律内容是什么,把握好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是解读好课堂预设,我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能会有怎样的反应或回答,哪些是我要的,哪些是无用的,还有可能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生成等等。阅读本节课倪老师的教学手段与设计意图,尚需更为精细的打磨,使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情境都有据可依。</p>

规律

情境

学生

教学

教材

表征

发现

一年级

表述

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