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联子的美篇

卢联子

<p class="ql-block">母亲的缝纫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台饱经沧桑的缝纫机,倾注了母亲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为我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这台5.1牌儿的缝纫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买的。当时物资匮乏,是父亲在小觉供销社用票买的(因为当时父亲在小觉工委工作)。那时候村里有缝纫机的人家极少,母亲拿它视如珍宝。</p><p class="ql-block"> 妈妈从小就心灵手巧,做着一手好针线活儿。绣花技术高超,无论是枕头顶儿,还是鞋帽,绣出来的花儿栩栩如生。而且还会画,村里喜欢绣花儿的人都找她画,画出来很逼真,人们看了都赞不绝口。她大裁小剪做衣服等更是一把好手。那时候根本就没有买衣服那会事儿,都是自己做。最开始是手工做,实行了缝纫机后,生产力先进了,就开始匝衣服,即剩力又好看。</p><p class="ql-block"> 从有了缝纫机我们的衣服都是妈妈匝的。买上心意的布料自己裁剪自己做,原来我们穿的都是大裤腰裤子,后来妈看到外边回来的人穿着制服裤子,就用人家的旧裤子比着剪了样儿,给我们也做了制服裤子。穿出去人们看着挺好看,还时兴,就找妈给做。就这样,我妈的裁缝就传出去了,除了给我们一家老小做以外,十里八乡的也找她做。</p><p class="ql-block"> 时间长了,名声出去了,做衣服的也就多了。有些人做了以后不好意思,就给个毛二八分的表示一下,妈妈再三推让,但人家说不要我们就不敢再来了,妈只好收下。</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弟妹三个还小,都上学,父亲退职回家在村里当干部挣工分,也没有收入,母亲做衣服就成了我们家的支柱产业,靠着这点儿微薄的收入支付家里的开销和供我们上学。</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家家都穷。冬天别说暖气,连个煤火炉子也生不起,早晚冷的不行了用柴火在火盆里笼一笼火烤一烤。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快过年的时候妈妈给人家赶做衣服,因为接的活儿多,又得在过年前赶出来,常常做到深夜。那时候还没电,点着煤油灯,每天晚上冷的不行了就把火盆里柴火烧剩下的热灰放到脚下,把脚放进去,利用灰的那一点点余热去温暖冻成冰块儿的脚。这个时候我们三个就都已钻了热乎乎的被窝(老家的炕是火炕),妈妈还在昏暗的油灯下佝偻着腰做衣服,大半夜了还听着缝纫机腾腾腾的声音和妈时不时的哈气搓手的声音。那时候也心疼妈,但也想不出个办法。我是老大,内心深处也有些许酸楚,但也不是多么强烈,一会儿就过去了,毕竟是个懵懂的孩子。现在想起来,心里隐隐作痛,泪流满面。母亲啊,你就是这么伟大!一个腊月下来,妈的脸,手脚上都长了冻疮,可她还是挺欣慰的。那时候做衣服的价格就是,四个兜儿的中山服一件七毛,裤子三毛,算算一天做了几件,挣了多少钱,最重要的是看到人们穿上她亲手做的很得体的衣服和赞扬声,妈的脸上就露出久违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到过年置办了年货,我们吃着美食,穿着过年花花绿绿的新衣服,分享着妈发自内心的喜悦,别提有多高兴。就这样妈妈的辛苦陪着我们一天天长大。</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离开家上学的上学,参军的参军,家境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妈的负担也不那么重了,就不用起五更睡半夜的给人们做衣服了。后来,大队成立了缝纫组,妈和几个姐妹带着自己的缝纫机给大队干活儿了,那时候应该是挣工分儿了,这样一干又是七、八年。老了以后干不了别的了,闲不住的妈就开始绣鞋垫儿,绣上以后,亲戚朋友的,街坊邻居的都送。2011年妈因摔了一下,不能独自在家生活就把她接到市里,用了六十年的缝纫机也就跟随着来了。到了市里还是闲不住,继续做鞋垫,做好了送人。小区里的好多人都垫了她做的鞋垫。妈是个很普通的农村老太太,但小区里没有不认识她的,只要见了就跟她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这个不起眼儿的缝纫机整整陪伴了母亲大半生,母亲今年九十五岁,缝纫机到我家也已六十岁,它见证了六十年的时代变迁,见证了我家六十年来的悲欢离合,承载着我家走过的艰难岁月,品尝着我们家酸甜苦辣的生活,它像一头忠实的老黄牛,黙黙无闻的奋献着,它和母亲相依为命,同甘苦共患难,是我们家的大功臣。我们要好好呵护着我们伟大的母亲,因为她是冬天的太阳,只要有她,我们就能永远享受着冬天的温暖,我们也要好好呵护着我们家的这个传家宝,至到永远永远!</p><p class="ql-block">(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写了一个生活片段以诠释我们对伟大母亲的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