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解德辉~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吕梁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王燕清深情朗诵《我的母亲》)</b></p> <p class="ql-block">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伴随着五月的鲜花又如期悄然而至。</p><p class="ql-block">当我懂得感恩时,才对母亲有了深刻的解读、深刻的爱恋;当我知道回报时,母亲已步入耄耋之年,母亲成了一种岁月。一个回眸,岁月就成了风景;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今年83岁高龄,脸上烙满了岁月的沧桑,沟壑纵深,腰佝偻耳也有点儿背了,满头的青丝灰白且凌乱,所幸身体还很健康,精神也蛮好的,这令我欣慰无比。</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早在2005年8月22日,因病离开人世16年了。父亲去世后,留下了孤苦伶仃的老母亲。10多年来,虽有我和妹妹的照料与陪护,但老母亲常年或前往太原妹妹家,或到我家,亦或回到老家住一段时间,居无定所,心无着落,且母亲的安危时常令我们担忧。</p><p class="ql-block">2019年五一假期,在母亲主动要求下,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将母亲暂时安顿到交口县万寿山老年公寓安度晚年。缘于此,其实也有多种考虑:不管母亲走到哪里或居住何方,儿女们总不可能每日陪伴在身边,绝大多时间还是撂下母亲一人孤单地生活着,守望着。如是,每日看电视,或自玩扑克,就成了母亲打发时光最好方式。这也许正印验了那句话:“人生本是一场孤独的旅程!”走进老年公寓,有同龄老人或曾经认识的老乡相伴生活,既有了共同沟通的话语,还有了消闲玩乐的伴友,其乐融融。也许,这将是我们这代人老年时理想的生活选择吧!每每走进老年公寓,我有意无意地总在品读着:“人生都有夕阳红,尊老敬老树新风。”“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这两幅标语,读之颇耐人寻味,令人感叹。</p><p class="ql-block">回想过往岁月,我和母亲相伴生活的日子是幸福而美好的!因为,我知道母亲年龄大了,身体素质也日渐下降。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经常回去陪伴母亲,努力过好每一天。有人曾说我是一个孝子。其实,我心知肚明,孝不孝不在于外表,不在于人夸,也不是做样子给外人看的,而在于实际行动,更在于心存感恩。所以,只要得空我就时常去陪伴母亲。因为我深知:母亲能给我的,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一定是竭尽全力给了我全部,还生怕不够;因为我更懂得,“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真实道理。</p><p class="ql-block">自从我1982年10月,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家乡,走进吕梁师专就读,我就离开母亲开启了独立生活。特别是到1987年成家立业之后,至今39年的日子里,我和母亲相伴生活的日子越来越少,可谓屈指可数。由于远在外地工作的原因,只有节假日才能回老家和老母亲住上几日,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每一次临走的行囊,都装着沉甸甸的亲情;每一次离开的心里,都有着暖融融的不舍。</p><p class="ql-block">母亲曾因多年侍候久病卧床的父亲,身体落下腰疼的毛病。不时腰病发作,行动不便时,母亲总是强忍疼痛,坚强地一次又一次地挺了过来,展示给儿女们的是灿烂笑容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尽管如此,母亲姑且还能自我料理。这也成就了我们在外好好打拼、安心工作的机会和动力源泉。</p> <p class="ql-block">说句实在话,我的母亲和大多数的农村妇女一样,平凡而朴实,善良而厚道。母亲生活里所有的重心全部倾注在儿女身上,有操不完的心,可以说她把一辈子的美好时光都给了这个家和她的儿女们。</p><p class="ql-block">每次我回家的时刻,母亲总是准备这准备那,做我喜欢吃的莜面栲栳、白面掐疙瘩、荞面圪坨饭,忙前忙后,无怨无悔。当我将要离开家时,母亲一路跟在后面,嘱托着、叮咛着。我让她不要再送了,她总是停不下脚步,当我走出很远很远时,回头望望,远远地看见母亲苍老矮小的身子一直站在那里。此时,我满含泪水,举步维艰,但又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 2017年正月,我和妹妹、外甥女琳琳及孩子一同陪老母亲前往海南三亚旅游了10多天。此行,主要考虑母亲年龄大了,唯恐日后行动不便,趁母亲现在还能自由行动,相伴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三亚之行,我们在炎热的季节里,或行走海滩,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生活;或走进度假村,感受浸泡温泉浴,舒心无比的生活享受;或走近天涯海角,感受四季如春、碧海蓝天那“中国南疆”的秀美风光;或合影留念,留住曾经出游、开心一笑的美好时刻。三亚快乐之旅中,我们也见证了老母亲硬朗的身体,所游景点,总担心母亲身体不支,但出乎意料,母亲竟然自己行走而不用搀扶,令人敬佩感怀。</p><p class="ql-block"> 一次,我和母亲聊起她的家事,顿然感觉母亲的记忆有所消退,模模糊糊中讲述了她的一些故事。</p><p class="ql-block">我的姥姥祖籍河南,1936年逃荒要饭来到山西,那时的姥姥一家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某日,姥姥走到隰县的下蒿城村(今属交口县)时,就住了下来。之后还分了房子,于是就长期定居于此。我的母亲出生于1939年10月,时因家境极度贫困,姥姥就将7岁的母亲寄养给邻村郑家岭村的郑氏家。在无儿女的郑氏家苦命地生活了3年多,因无法忍受被人克打的生活境遇,有一天母亲就偷跑回了家。姥姥见状,只好就此罢休,自己养活孩子。</p><p class="ql-block">姥姥一生有5个子女(4女1男)。我的大姨叫刘金娥,据母亲说很小就给人家当了童养媳,之后就不知去向了,也无法取得联系。舅舅叫刘金林,当年在郑家岭村做常工时被应征入伍,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受伤后被解放军医治好,最后退伍回到家。舅舅娶了个傻媳妇,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妗子因车祸身亡,舅舅再无续弦。80年代,舅舅因病去世。二姨叫冯树娥,嫁给韩家庄村吴氏家。小姨叫冯麦娥,嫁给贺家庄成氏家。母亲嫁给穆家渠村王氏家,生了我和妹妹。据母亲回忆我的第一个姥爷姓刘,生了4个孩子,在母亲出生1岁时因病在当时居住的铁金里去世。第二个姥爷叫冯买虎,生了小姨1个女儿,因在东山上下煤窑时被砸死。因多数孩子是二姥爷和姥姥抚养大的,所以,除舅舅姓刘之外,其余4个姐妹都姓了冯。据母亲讲,姥姥家是河南人,至于河南啥地方也不得而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坎坷命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梦故事。</p><p class="ql-block">在此,我要感谢母亲给我们的一切,这构成了我生命的主要框架,让我得以永远做真实的自己;感谢曾经贫瘠的家乡,贫困的家境,贫苦的生活,让拼搏融入了我的血液!</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不是高山,最宽阔的不是大海。比高山伟大的是母爱,比大海宽阔的还是母爱。母爱就是天,母爱就是地,母爱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一棵大树,一半青绿,为我们遮风挡雨;一半扎根在我们心里,今生今世是我们的依靠。母亲是一盏灯,长大时,提灯相送,给我们光明,落难时,劳累时,孤单时,母亲为我留着一盏灯,给我们温暖。当我们老了时,母亲是张火车票,是张没有过期的老船票。母亲是一种岁月,年少时,我们依赖母亲;青年时,我们不懂母爱。母亲不再年轻,一角尾纹,一缕白发时,我们突然发现母亲额头的皱纹,满头白发竟让我们难以分辨。 </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有许多微友常常感叹: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有多少人背身抽泣,有多少人窗前思念,还有多少人捧起一碗饭双眼浸满热泪,更有多少人无处可去。其实,行走于茫茫人海,一个人再优秀、再成功、房大车好又如何,正如一首歌中唱到:无妈的孩子橡根小草。</p> <p class="ql-block">常言说的好,母亲在,家就在,希望就在,幸福就在。我是幸运儿,我的老母亲今年83岁,身体安康,精神健硕。在此,我也要劝诫父母健在的人们:别再等待说:等我有钱了,等我有时间了,等我衣锦还乡了再去孝敬父母。因为时光太瘦,指缝太宽,许多人一转身就是一生,一别一辈子,别等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时,你才会懂得啥是母爱,啥才是你一生的牵绊。</p><p class="ql-block">母亲在,天天都是母亲节;母亲不在,一千个乃至一万个母亲节也枉然。</p><p class="ql-block">时值母亲节,谨以此文,献给我健在的母亲,也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愿全天下的母亲健康长寿,万事如意;愿全天下母亲的孩子天天都是母亲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文末附李三处诗人为母亲创作的《母亲》歌词,以飨读者。</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母 亲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歌词〉李三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当蓝边瓷碗裂开一道道旧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你已把儿女送出了古老的小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那磨盘下踩出的坑坑洼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化作了岁月澎湃的潮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哦,我那顶天立地的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青石山曾为你撑腰打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黄河水也为你高喊不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可你没有变成阳光下的枯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却永远是我书本前的明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当桑木扁担裂开一道道皱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你己把家庭挑出了往日的贫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那窑洞前盼望的日日夜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编织了故乡多情的风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哦,我那顶天立地的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金針花曾为你深情绽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红高梁也为你昂首挺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可你没有变成黄土坡的雕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却永远是我知冷热的母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2024年1月12-14日母亲因感冒在小店区三毛社区服务站输液)</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交口融媒体【二十大精神在交口】踔厉奋发新征程 万众一心向未来,走进交口万寿山老年公寓采访老母亲。2022年11月2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15px;">解德辉,1962年生,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个人出版《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其中《红色吕梁》一书收藏于《晋绥兵民博物馆》里;《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布原创文章310余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