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学做伯乐-----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最美教师”李颖事迹材料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名师工作室

<p>  李颖老师,2011年硕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同年8月就职于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从教10年来,一直做着平常又伟大的事。平常在于和众多老师一样的三餐四季,一样的陪伴教育,但她又多么幸运能进入一个又一个十几岁孩子最宝贵的3年成长岁月中去影响和陪伴,伟大就在于每一次成功的影响与陪伴。</p><p><br></p> <p>   她的成长收获--做真实的自己。</p><p> 2020年荣获郑州市骨干教师称号,参加经开区中考名师讲坛观摩课;2018年获经开区优秀班主任、经开区德育创新先进个人、经开区骨干教师;2014年获经开区师德先进个人、郑州市技术标兵,郑州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二等奖;2013、2014、2015、2017、2019、2020年获得省、市、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p> <p>  她的成长之路,既有初衷,又有机缘。带着一直以来的职业规划走上教学之路,对于她的专业学科--数学,从知识到思想,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不管是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她是从“模仿”,到“思考”,到“实践”,再到“思考”的循环流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和学生一起坚持“始于阅读,升于思考,归于习惯”的学习习惯,让她成长,而成长源于一个又一个真切的问题,在教学和管理中她用心思考,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她的风格--做真实的自己。</p> <p>  她的教育初衷--眼中有光,举止有爱。</p><p> 她认为教育就在于和每一个鲜活的孩子每次碰撞的点滴。例如她和小张同学的成长“三步曲”。</p> <p>  小张同学,一个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在学习中面对差距,面对超出现实能力的任务,她产生了巨大压力。于是,小张有了第一步-愤怒:在小张的随笔中,字里行间表达的全是愤怒。很明显,小张的心态严重受挫,看待事物全是偏激的视角。李颖老师当即找她沟通,小张泣不成声传递来自家长的压力,对小学,甚至幼儿园生活的无限怀念,想到逃离。李颖老师对这样无助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她说:“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也有缺点。老师不会因为成绩去否定一个人。但面对现状不敢接受,没有勇气跳出困境的孩子,是不够强大的。你选择用文字表达出来,说明你并没有真正逃避,你是明白是非,想要进步的,所以请坚持前进。”在磨合中前行,来到第二步-挑衅:新学期开始,李颖老师在小张写给她的信中,读出了“挑衅”,说她像妈妈一样烦,但却在挑衅中也读出了孩子对她的肯定,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李颖老师在回复中肯定孩子的进步,并鼓励她继续前行。终于等来美好的第三步-认可:现在的小张会不经意从口袋里拿出小饼干递给她,“老师你怎么不去吃饭,给你吃。老师你累吗?”小张的妈妈给李颖老师发微信说:小张表示要一直跟着你,努力向前冲!这是曾经多次想逃离,甚至想调到其他班的孩子现在的态度,这就是被认可。</p> <p>  这是一个孩子的蜕变,在李颖老师身边每个孩子都是一部纪录片,每天都在记录着成长不可逆的过程。李颖老师愿意把他们每一个写进她的故事中,她和每一个她的故事还在演绎中。她希望他们“眼中有光,举止有爱”。</p> <p>  她的教育方法--赏识别人,悦纳自己。</p><p> 李颖老师常常用自己父亲餐桌政治课的一个话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鞭策自己,做一个伯乐,去赏识别人。她用肯定的视角与学生相处,第一次发现不了优点,就耐心继续观察。对自己而言做小小的伯乐,对学生而言是获得大大的阳光向上的动力,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永动机一样的力量。她想这就是教育,所以她赏识学生,悦纳自己!做一个赏识学生的伯乐,让他们都能成为梦想中的自己、成为最美好的自己!</p> <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文:徐姝 编辑:周诗婷)</p>

李颖

小张

老师

孩子

伯乐

成长

一个

经开区

赏识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