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游记(1)

马智勇

4月8日<br>今日启程到北方,三车自驾。两车从成都出发,经广元出川,大体走古之金牛道;我车由泸州动身,出巴中抵陕,所行当今米仓道。三车相约汉中会合。<br>新冠肆虐年余,人们久困家中,身心俱疲。随着疫苗问世,疫情纾解,面对融融春光,人人渴望外出呼吸新鲜空气,舒展筋骨,国内游骤然反弹。半月前笔者刚与成都战友共赴贵州看完平坝樱花和百里杜鹃,今又与多位朋友相约去洛阳观赏牡丹。<br>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座车在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上一路向北狂奔。广阔的原野草木葳蕤,绿意盎然;远近山丘连绵起伏,一片葱茏。大千世界,统统被老友李能初形容为绿荫绿霞,引得同行者一阵讪笑。车过巴中,山势骤升,大巴山巍然耸立于前。放眼望去,摄影热地光雾山尤显峰峦迭嶂,云遮雾绕。穿过13.8公里的米仓山隧道,出洞口赫然已是陕西地界,自古叹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仅用十多分钟便轻松穿越。为了打通横亘在川陕边界巨大的群山屏障,当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整整奋战五年才建成这条公路隧道,从此千年米仓道不再难!本人年轻时曾当过八年工程兵,所属部队长年干的就是打坑道的苦力活,当座车平稳地行驶在灯光明亮的隧道时,望着头上圆圆的弧顶,我脑海中不禁又浮现出当年战友们不惧艰险,不畏生死,长年累月打眼放炮出渣打筑的施工场景。塌方、哑炮曾使我部十名战友至今仍长眠在国防施工的海防前哨,为了建成这条全球第三长的公路隧道,又有多少建设者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呢?<br> 到汉中已是下午两点多钟,金牛道过来的两车已先期到达,三车共赴石门游览风景。<br>汉中地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平原地带,因靠近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中游而得名。当年项羽分封刘邦到此地为汉王,刘邦称帝后便沿用“汉”为国号。随着汉朝国势日盛,以后逐渐形成汉民族和汉文化,致使现今大多数中国人都与这片土地结有不解之缘。<br> 走进山门,巨石上镌刻的“汉中开汉业”五个大字迎面闯入眼帘,道路两旁众多雕塑壁画反映的都是历史上发生在这里的各种人物掌故。如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就是本地人,另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六出祁山,曹操杀扬修等。古代由中原入蜀的多条栈道尤数褒斜道最负盛名,这里就是其最南端的褒谷口。此谷山势险峻,峰翠林密,三国时曹操驻军此处,眼见峡谷中褒水翻腾,湍急的飞流直击江心巨石,雪沫腾溅,气象万千,不禁豪情大发,挥毫题下“衮雪”二字,正是汉末流行的隶书字体,这也是曹操唯一留存于世的手迹。只是现今谷口横空建一大坝蓄水发电,峡谷中呈现的却是高峡出平湖的静美景象,古栈道早已淹没在一片碧波之中。 4月9日<br>秦岭作为我国南北气候的主要分界线,南麓的汉中虽较少遭受寒流侵袭,却因少了大巴山屏障,春天的早晨仍比四川冷。待到街上小馆喝下两碗小米粥,吞下两块热烧饼,身上这才慢慢热乎起来。此地不光气候南北模糊,风俗语言也兼容并蓄,馆子里除了面食做得好,川菜湘菜也很地道。明明听着本地人说话是北方口音,偏偏街面上又在叫喊卖胡豆。我打趣店老板,怎么你们也学四川人说胡豆?老板回答本来就叫胡豆嘛,随后又补充一句,这边好多习惯都跟南风(四川)。<br>饭后驱车直奔西安,沿途车辆甚密,尤以载重卡车为多。车过隧道,结队的大车马达轰鸣共振,震得耳朵嗡嗡难受。虽说秦岭高速公路的隧道多而长,但比起宝成铁路的隧道就稀松多了。记得当年入伍过秦岭,不少战友想数清经过的山洞,数着数着不是睡着就是记乱了,没一个搞清楚的。物流的密度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川陕边界秦岭一带车辆来往如梭的这一幕,真实地反映了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反弹。<br>午后抵西安,稍事休息便去游览大雁塔附近的大唐芙蓉园。看介绍这里原是唐代芙蓉园遗址,本世纪初重新建设,完全根据文献资料按唐时皇家园林打造。亭台楼阁水池花园一应俱全,据说占地面积上千亩,这在寸土寸金的省会城市西安占的机会成本实在不小。看着园林里身着唐装的“仕女”们如彩云般四处飘游,再望望园林外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心里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br> 晚餐由西安朋友在同盛祥作东,一众珍馐美馔中,名头最响的还是羊肉泡馍。多年前我来西安开会时曾吃过这道小吃,只觉得那肉汤带着很浓的腥膻味,泡着大小不一的刀切饼块,怎么也吃不出什么好来。有人说会议做得不地道,只有在正宗饭馆才能享受到羊肉泡馍味醇馍滑清香爽口的感觉。同盛祥作为一家老字号饭店,羊肉泡馍是其主打品种,在西安历来享有盛誉,今天倒要好好领略一番。 正餐之前,每人面前早已摆好拳头大小一块死面饼,主人招呼大家先慢慢将其掰碎置于碗中,饼块越小越好,最好细如米粒。同伴们遵嘱操作,边说边笑边掰,待掰完手中面饼,菜也上齐了,倒也避免了一般宴席前人人正襟危坐极不自然的感觉。细看各人所掰饼块,均约手指大小。此面饼甚为筯道,眼见女士们纤纤玉手翻飞,很快就听有人嘀咕手指酸涨,真要掰得细如米粒,可不容易。就餐期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乌师傅亲自前来为我们调制羹汤。主人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来西安吃的羊肉泡馍就是乌师傅亲手制作,大家一听,纷纷上前与其合影留念。享受着大师的手艺,味道果然非同凡响。此汤佐料齐备,搭配讲究,丝毫喝不出腥膻,随着绵柔的羹饼滑入腹中,口里尚有几分余香。<br>羊肉泡馍系古代羊羹演变而来,史籍多有记载,大文豪兼美食家苏东坡亦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其他还附有宋太祖的传说。今人喜食羊肉泡馍,除了味美,也是奔着这份厚重的历史积淀;再就是几分悠闲味道,一如闽粤的功夫茶。一碗小小的羊肉泡馍承载着如此多的人文内涵,倒也不枉这份西北小吃的名声。<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