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夏清风细若丝,鸟语如籁花正红。在这最美的时节里,我们有幸参加了临沂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p> 会议简介 <p class="ql-block"> 本次会议目的是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p> 5月6日精彩剪辑 <p class="ql-block">下午:</p><p class="ql-block"> 由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孙树军老师,沂水县实验中学王凤老师和临沂第九实验小学马银洁老师同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计算课,这三节课虽然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风格,却都直指相同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通过自主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明确了算理。再脱离直观形象,让孩子们再来说说如何计算,知晓了算法,最终孩子们得到结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p> <p class="ql-block">评课step1:</p><p class="ql-block"> 在于江美科长的主持下,随机抽取与会老师,针对三位主讲教师的课堂过程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全体老师一起聆听和反思,明确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轻松的明白算理,掌握算法。</p> <p class="ql-block">评课step2:</p><p class="ql-block"> 由评课教研员臧晓梅老师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这一节进行更系统的解读,包括各版本教材的编排意图,并以“算理贯通,理法相融”为主题对三节课进行点评。</p> <p class="ql-block">晚上:</p><p class="ql-block"> 全体与会老师一起聆听了吴正宪教授《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的报告。报告开始,吴教授通过播放一则视频,让老师们思考:怎样使儿童的成长更具成长性?要做到“心中有人”的教育,心中有儿童的教育既要让孩子进行深度学习(学科内部要整合),也要让孩子能利用知识进行综合实践(学科外部融合)。</p> <p class="ql-block"> 深度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引领儿童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使儿童全身心的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有意义的学习过程。</p> <p class="ql-block"> 吴教授强调要建构“单元学习主题”的教学,把握整体结构,沟通联系,感悟数本质的一致性。</p> 5月7日精彩剪辑 <p class="ql-block">上午:</p><p class="ql-block"> 由临沭县街道中心小学刘艳青老师,平邑县仲村镇中心小学东靓老师和临沂第八实验小学李绍平老师同磨《小数加减法》。</p><p class="ql-block"> 刘艳青老师遵循教材编排的顺序,从复习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导入,循序渐进的讲解小数位数相同的和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借助元角分和数位等来让学生明白算理,归纳总结出算法。</p> <p class="ql-block"> 东靓老师在设计上进行了改变,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了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还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小数加减法其实就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在学习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时交给学生自己探究,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算法,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李绍平老师的设计更新颖,从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末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满十进一,退一当十)开始,到相同位数和不同位数小数加减法时产生认知冲突,不断总结计算方法,最后归纳出不管整数末位对齐还是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目的都是让相同数位对齐,设计的比较有深度。</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p><p class="ql-block"> 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唐晓妍老师,郯城博雅学校王华东老师和费县西关小学李善飞老师同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p><p class="ql-block"> 唐老师遵循教材编辑顺序,先复习整数加减计算方法,再出示同分数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先尝试解决,再验证自己的答案,通过探究什么不变什么变了,为什么,理解算理,总结算法。</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团队在课前通过调研发现孩子们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掌握,所以大胆创新设计出新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们做很多类型的题,熟练的掌握算法,再让孩子们动手操作,通过直观形象的线段图理解算理,让孩子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语言风趣幽默,让学生们从老师身上找数,通过身高和体重不能直接加,初步让孩子们感知单位不同是不能直接相加。然后通过复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后找到它们之间计算的共同点: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相加减。打通了计算课间的隔断墙,教学设计有结构,有深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节课本来是很简单的计算课,通过三位优秀教师不同方式的演绎,呈现出更有深度的课堂,沟通整数,小数和分数计算课,探究出计算的本质就是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和递减。</span></p> <p class="ql-block">晚上:</p><p class="ql-block"> 全体与会老师一起观看名师罗鸣亮主讲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视频课,学习名师在处理简单计算课时的设计方法。</p><p class="ql-block"> 罗老师先让学生们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自主尝试计算432×12,在展示算法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正确计算,可罗老师并不停留在学生会做上面,而是继续追问“我们没有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们怎么会做的?”学生自觉的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们在思考交流后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罗老师先让同学们猜想下面会再学什么乘法计算?当孩子们有了各种猜想后,再突然告诉他们整数乘法到现在就全部学完了,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很多孩子会根据刚才知识迁移的经验得出:不管几位数乘几位数,都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再用十位去乘... ...计算道理都是一样的,不用再学了。通过这次思考过程,不仅再一次让孩子们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解读,还提高了孩子们分析归纳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最后罗老师将黑板上几个乘法竖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们发现不管几位数的乘法,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第一个数,算一算有几个一,再用十位去乘,算一算有几个十......最后再加起。然后罗老师再教学中渗透了数学史,介绍了古代欧洲的算法,追问学生:你们看的懂吗?孩子们仔细观察思考后得出古代和现代的算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逐步计算几个一,几个十......,再相加。让孩子们感悟到计算的本质就是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p><p class="ql-block"> 通过罗老师这一节课,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只有对数学的本质有了深刻的了解,才会知道该怎样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p> 5月8日精彩剪辑 <p class="ql-block">上午:</p><p class="ql-block"> 兰陵县六小赵蕙蕙老师,沂南县第二实小薛克荣老师和莒南县第二小学孙洁老师给大家带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都先让孩子们意识到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再通过孩子们的动手操作,探究得出要通分使分母相同再计算,既理解了算理又掌握了算法。</p> <p class="ql-block">讲座:</p><p class="ql-block"> 临沂朴园小学郑玲玲老师带来了《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观察》的讲座,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一.介绍数学文化。</p> <p class="ql-block">二.介绍数学文化的类型、运用水平和功能。</p><p class="ql-block"> 1.数学文化的类型:</p><p class="ql-block"> 数学史、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学、数学与人文艺术。</p> <p class="ql-block">2.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p><p class="ql-block"> 数学史渗透方式有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和重构式。</p><p class="ql-block"> 其他类型渗透方式有外在式、内在可分离和内在不可分离。</p> <p class="ql-block">3.数学文化的内涵功能:</p><p class="ql-block"> 提供背景性情境、提供应用性情境、拓展思维与方法和体验数学文化实践。</p> <p class="ql-block">三.对本次磨课教师的课程设计进行数学文化方面的评课。</p><p class="ql-block"> 郑老师认为本次讲课大都存在一下几点问题:</p><p class="ql-block"> 1.数学文化类型单一</p><p class="ql-block"> 2.数学文化的应用水平大多处于附加式、可分离的。</p><p class="ql-block"> 3.数学文化的功能单一</p><p class="ql-block"> 重点表扬了李善飞老师的这节课,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在渗透类型上属于更高水平的隐性数学文化,因为李老师在开始先让孩子们回顾了一上的一位数加减法,一下的整十数加减法和五上小数加减法,遵循了数的认识和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本节课的数学文化运用水平是最高的数学史渗透类型——重构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介绍数学文化统整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五.如何做才能在课堂上体现数学文化。</p><p class="ql-block"> 教师读书,厚实素养</p><p class="ql-block"> 读懂学生,以学定教</p><p class="ql-block"> 深耕课堂,强课提质</p><p class="ql-block"> 研究教材,整体架构</p> <p class="ql-block">下午:</p><p class="ql-block"> 罗庄沂堂小学名师王永胜带来《圆的认识》一课。</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在本节课大体分三个内容:圆是什么?怎么画?与其他图形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王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古时的规和现在的圆规画圆,还通过比赛感受体育老师画圆的过程,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及它们的特征,还揭示了圆的的本质:一中同长。</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还渗透了很多数学文化:墨子“一中同长”,孟子“不以规矩,不能成规矩”,古代的“规”等。</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两天半的学习,收获满满,数学计算必须弄明白数的本质意义,因为数的意义是数运算的基础,数的运算是数意义的再解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将会用这两天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继续走在不断学习努力前进的道路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