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经好友李长明的介绍,认识了他的老乡、在京煤培训中心就职的于涛老师,并有幸拜读了于老师的自传《泊石湾》。这本书副标题是“献给未来的回忆1993-2009(中)”,在封底有幅立于海水中的一块礁石上刻有“泊石湾”的铅笔画,并有手写体的“历史,对于旁观者也许就是一段故事,但对于经历者则是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受”的文字。书中详细记录了于老师发生在生活工作中点点滴滴的故事,畅谈了对现实与未来的感悟,折射了时代与社会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敢闯,于老师出生成长在黑龙江兴安岭林区,主动放弃相对清贫但很安逸的生活,奔向了“山那边是海”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泊石湾。从最初应聘到日本独资企业,到国家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副校长;从最初租住当地渔民家不到十平米的一个房间,到拥有了自己宽敞舒适的单元楼房;从最初的投奔哥哥,到全家四代十几口人都先后来到泊石湾,家人已然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在心中成为了可以依靠的港湾。于老师经过十七年的奋力拼搏并取得成功之后,又抓住不可重复的机遇,义无反顾的跨进北京,来到在国企培训中心任教,最终实现了与爱人(先期应聘北京国企高管)和孩子(在北京上大学)的家人团聚最终目标,并各自在人生舞台上广为施展。</p> <p class="ql-block"> 敢闯,于老师出生成长在黑龙江兴安岭林区,主动放弃相对清贫但很安逸的生活,奔向了“山那边是海”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泊石湾。从最初应聘到日本独资企业,到国家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副校长;从最初租住当地渔民家不到十平米的一个房间,到拥有了自己宽敞舒适的单元楼房;从最初的投奔哥哥,到全家四代十几口人都先后来到泊石湾,家人已然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在心中成为了可以依靠的港湾。于老师经过十七年的奋力拼搏并取得成功之后,又抓住不可重复的机遇,义无反顾的跨进北京,来到在国企培训中心任教,最终实现了与爱人(先期应聘北京国企高管)和孩子(在北京上大学)的家人团聚最终目标,并各自在人生舞台上广为施展。</p> <p class="ql-block"> 也真是巧了,于老师在大连泊石湾工作十七年,我在矿上工作也是十七年。于老师把泊石湾当成了第二故乡,而我把矿区也做为了人生的新坐标。我愿意读于老师近20万字的故事,用于老师在泊石湾的“得与失、喜与忧”,对比自己在矿山的“历练收获、阅历总结”。把“不埋怨、不后悔”做为自己的处世之道,从心中感恩陪我在最好的青春年华中走过十七年的每一位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