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明月两山行

来一份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丝雨伴行井冈山,更知红军勇和难。未敢忘史听看学,喜哉星火已燎原。</span></p><p class="ql-block"> 1927年,毛委员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由此书写了一部无比壮烈的革命史。“五一”前夕,我们在宁的10位发小,顶着连雨来到心心念念的井冈山,既温习、又新知了许多当年红军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i>那是1928年8月下旬,当毛泽东率领主力离开井冈山到桂东迎接红军大队之际,湘军、赣军纠集了4个团兵力,分两路向井冈山根据地扑来。当时,留守红军一营唯一的重武器,是从修理厂抬来的一门待修的迫击炮。在迫击炮连续打了两个哑弹后,仅存的一发炮弹却准确地落在敌人指挥所。枪炮齐鸣、杀声震天中,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顿时乱作一团,纷纷逃命。毛主席为赞扬黄洋界之战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此诗词,是我们中学时须背诵的课文。今天,黄洋界山坡上的壕沟虽然再无硝烟,但仍会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憾、得到洗涤。</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战壕孕育出无数的战魂和战狼</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抹去岁月厚厚的封尘,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卷,引领着我,默默地前行。”</i>这是《建国大业》主题曲《追寻》中的歌词。当来到博物馆、茨坪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朱毛旧居等圣地,你会身同感受。1928年夏天,红四军在小井设立了伤病员医务管理组(第四组),当时全村40多户农民家里,住了200多名伤病员。为减轻群众负担,改善伤病员医疗条件,湘赣边界特委决定兴建小井红军医院。这栋两层木质结构、共32间、可容纳200名伤病员的病房,是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院长曹镕,党代表肖光球,党总支书记曾志。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调集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并买通一个游民带路偷袭了小井村。在医院的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共130多人因不及转移,全部落入敌军手中英勇就义。这130多名英雄叫什么名字,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解放后,虽陆续查出20多名伤病员的名字,大部分则为无名英雄。正所谓:青山依旧在,人间悲喜史;何求留芳名,后人心自知。</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i>这是当年井冈山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也是我们小学语文中曾经有过的一篇课文。1928&nbsp;年的井冈山上,除了正规红军部队和800多名伤病员外,还有党、政、军等后勤机关的工作人员,但山上“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要满足供应只有从附近的宁冈、永新、遂川三县运粮上山。在开展挑粮运动时,朱德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白天挑粮上山,夜里还要批阅文件,和党代表毛泽东一起商议革命大计。战士们怕他累坏了,就把他的扁担悄悄藏了起来。可是第二天,朱德又拿了一根新削好的扁担出现在挑粮队伍中。有战士说:“他削多少,我们就藏多少,一直藏到他不再挑粮为止。”谁知朱军长连续削了几根新扁担后,还专门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nbsp;从此,朱军长的扁担再没有人“偷”了。我们从井冈山头向宁冈茅坪看去,山高路陡,着实难走,深深地为当年军长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回顾硝烟战火,更惜和平生活。追寻先烈脚步,感恩如今幸福。</i>短短的井冈山两日,我们听了“永不凋谢的井冈兰——伍若兰”、 “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被错杀的战友——王佐、袁文才”等故事;齐声诵颂起毛主席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写下的“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一不朽诗篇。</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水光难潋滟,天际无明月。只因空濛雨,当须从头越。</i>连日的细雨,让我们未能去印证古人写下的“明月处处有,宜春月最明”的诗赞。红米饭南瓜汤成了每天都有的“标配”。 行走在雨中山路,我们这些已过花甲的“60后”,唯有放慢脚步,顺着青云栈道倾听导游叙述着传说:明月山的夏云姑如何被宋孝宗赵昚封为成恭皇后,并因护臣爱民之举使此山因其小名“明月”而得名;嫦娥为救人间万物苍生,由明月山而奔月,因思念后羿泪聚硒花宝瓶,并抛向明月山北边的后羿家,终成今日名扬天下的温汤富硒温泉;因玉皇大帝与民间女子——嫦娥之母杨彩云曾在此殿相爱、同居而得名的“玉皇殿”,因解放初期,为巢匪而烧毁,只留下墙基、通天塔(焚烧僧人塔炉)等痕迹。可惜雨如注中,我们放弃了登顶观看,而沿月亮湖早早下山享受一番富硒温泉的解乏,感慨此次井冈、明月两山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