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干病中再说六合民歌(附新版《六合民歌》及民歌联唱视频)

玩石不恭居士王家干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6日,我因“肺肿物”切除右边一页肺还在静养中,在接受了六合文化部门拍《六合民歌》的任务后,我犹如惊弓之鸟,拍电视的导演也没有向我提供剧本,也不知他们是哪里来的?久经沙场的我开始时竟然有些紧张,发挥失常,结结巴巴,把“栖霞古渡”也口误成“瓜埠古渡”而自己还茫然不觉。</p><p class="ql-block">接着在说及六合民歌特色时也频频出错,但头脑已开始清醒起来,自己及时纠正自己了。好在十分钟后,进入正常状态了。现在回头看还比较满意,结尾时居然有意犹未尽的发挥……</p> <p class="ql-block">视频一</p> <p class="ql-block">视频二</p> <p class="ql-block">视频三</p> <p class="ql-block">好一朵军中茉莉花</p><p class="ql-block">——著名歌唱家程桂兰与《茉莉花》的情缘</p><p class="ql-block"> 文/葛逊 徐良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茉莉花》故乡——南京六合区金牛湖畔,茉莉花开如雪,重重叠叠,芬芳弥漫,盛开的茉莉花使热闹的尘世,顿时宁静安谧起来……</p><p class="ql-block">微风拂面,《茉莉花》的歌声随风传来。“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眼前出现一幅画面,金牛湖畔,碧波荡漾,一个优雅的江南女子从茉莉花丛中穿过,留下一路吴侬软语的歌声,留下一路芬芳。</p><p class="ql-block">这画面多次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有时这江南女子又穿上了一身军装,出现在绿色的军营,出现在边防哨所……</p><p class="ql-block">我们将这飘渺多彩的影像用电话告诉远在北京的战友程桂兰,她咯咯的笑着:等疫情过后,我一定去一趟南京,去一趟金牛湖,去亲眼看一看《茉莉花》的故乡,在那湖边走一走,亲手摘一朵茉莉花……</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程桂兰告诉我们,《茉莉花》是新四军老战士,也是她的老团长,著名作曲家何仿年轻时的心血之作。当年的何仿是新四军的一名小战士,是他在金牛湖畔收集到了流传民间的鲜花调,经过改编再创作,成为了现在家喻户晓的《茉莉花》。1959年周总理曾带着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到奥地利维也纳参加世界第七届的世界青年和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演唱了这首《茉莉花》,此后《茉莉花》又在俄罗斯、布达佩斯、雅加达、万隆等地唱响。澳门回归、香港回归等重要时间节点,都有《茉莉花》的歌声响起。《茉莉花》成为了友谊的使者,和平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程桂兰是第一个用吴侬软语演唱《茉莉花》的人。问她为什么想到用吴语演唱《茉莉花》?她说,是因为《太湖美》这首歌。</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程桂兰出生于苏州的一个梨园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对京剧、评弹、唱歌、表演都有着独有的天赋。15岁参军从戎,成为基层部队业余演出队的一名文艺骨干,演样板戏《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浑然天成;即兴表演小节目更是拳打脚踢无所不能,有着“军营百灵”的美誉。</p><p class="ql-block">1974年程桂兰从原六十军一七八部队调到前线歌舞团曲艺队演唱苏州评弹,和著名的评弹艺术家徐云志先生的嫡孙、徐调的传人、评弹表演艺术家徐林达老师合作,搭档演唱了6年的苏州评弹。1980年,文化部要举办全国首届民族民间唱法汇演,只给了前线歌舞团一名参选名额。当时前线歌舞团有20多名歌唱演员,20选1,条件苛刻。</p><p class="ql-block">南京军区的文化部长是沈亚威,他是著名作曲家,熟知全国民歌界的情况,南京军区要想在全国夺得名次,必须另辟蹊径、奇兵突起。他想到了唱评弹的“小鬼”程桂兰,于是程桂兰被沈亚威部长“钦点” ,说让那个唱评弹的“小鬼”唱唱江南小调之类的歌曲试试。</p><p class="ql-block">就这样,程桂兰与当时前线歌舞团的20多名声乐演员一起角逐。前线歌舞团藏龙卧虎,不乏民歌大家,而程桂兰只是一名青年评弹演员,并不显山露水。好在她是用苏州方言演唱,本色清纯,并无压力。于是她就用苏州方言轻松地演唱了任红举作词、龙飞作曲的歌曲《太湖美》和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谁知一曲唱罢,本团的几位评委一致拍案叫好,认为程桂兰的演唱最具江南风格。结果,由沈亚威部长一锤定音,让程桂兰这个唱评弹的“小鬼”参加全国首届民族民间唱法汇演。歌队队长周化岭老师带着她参加了汇演。程桂兰果然不负众望,获得了汇演的最高奖。从此,《太湖美》不胫而走,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了全国,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程桂兰结束了评弹艺术生涯,转入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行列,携“吴侬软语”版《太湖美》盛装登台,展现江南方言独特韵味。</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色吴侬软语版的《太湖美》登上了中央电视台1997年春节歌舞晚会,程桂兰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程桂兰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我是从小喝着太湖水长大的,我对这块土地非常的熟悉,用吴语演唱也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此后不久,中国唱片总公司要为程桂兰出一张民歌专辑,在选曲目的时候她想到了何仿团长的《茉莉花》。程桂兰很喜欢这首歌,因为抒情、优美。当时她想,我能不能用方言演唱这首《茉莉花》呢?当她将这想法告诉何仿团长后,何仿团长眼前一亮:哎呀,这想法好!当即让她试唱,一听果然与众不同,别具韵味,何仿激动的说:你以后就用吴语方言演唱,这声音太美了!</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没想到,程桂兰用吴语演唱的《茉莉花》迅速唱红全国,以至于大家都以为是苏州民歌。1999年的春天,当时的六合县委主要负责人在县政府的会议室说起《茉莉花》歌曲源于六合时,台下立刻响起一片嘲笑声,谁都不相信。这不是前线歌舞团程桂兰唱的苏州民歌吗,跟我们六合扯得上关系?弄得主席台上的人也是将信将疑。直到负责宣传的领导湛怀田郑重的说:《茉莉花》歌曲的搜集整理者何仿肯定了《茉莉花》歌曲源自我们六合,他将在近日来六合寻根。大家才恍然大悟:六合不仅有猪头肉、活珠子,雨花石,还有《茉莉花》。</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用苏州方言演唱的《茉莉花》,是程桂兰走向成功的一大助力。</p><p class="ql-block">在歌唱事业上,有故事、有梦想、有追寻的程桂兰一直在往高处攀登。</p><p class="ql-block">1991年,程桂兰调入原总政歌剧团,主演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由歌剧演员起,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了总政歌剧团副团长;1995年在北京中国剧院举办了《幽兰之歌》程桂兰独唱音乐会;同年,还主演了音乐剧《芦花白-木棉红》。1997年在北京国安剧院又成功地举办了《程桂兰民族歌剧选场》演唱会,演绎了7部剧中七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受到专家、同行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程桂兰最为自豪的是自己主演了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至今已届30载。回眸走过的音乐之路,更让她最难忘怀的还是《太湖美》和《茉莉花》,因为这是家乡的歌,满满的家乡情怀,她曾唱着它们,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走向世界,更是扎根于军营哨所,战士们称她是“军中的茉莉花”。</p><p class="ql-block">(《铁军》杂志2021年5月号首发)</p> <p class="ql-block">视频四(六合民歌新版)</p> <p class="ql-block">六合民歌联唱</p><p class="ql-block">王家干作词编曲</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家干,男,1945年8月出生,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国家二胡考级考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他自幼喜爱艺术,10岁习琴,13岁被特招入艺术师范,16岁至专业文艺团体,由主胡而指挥,由指挥而作曲,由作曲而作词,由作词而作诗,由作诗而作文。曾任靖江县歌舞团、六合县文工团乐队队长兼指挥、六合师专音乐老师、六合县文化馆常务副馆长、六合区文艺创作室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王家干一生以“手艺人”自居。自称“不甘寂寞的小人物,不肯盲从的老百姓”。“不信天命信拼命”是其座右铭。信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不吹牛、不拍马、不落井下石、不墙倒众人推”。极力“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但也“嫉恶如仇、针锋相对”。追日追月追真谛,觅琴觅弦觅知音。有感而发创作,很少无病呻吟,且为文始终坚持四个标准:民众欢迎、行家认定、总编放行、自己过瘾。曾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弦外集》、《中外诗歌精选》、《现代诗歌精选》。参与过《江苏二胡考级教材》和《放歌南京》等书的编辑。长篇传纪文学作品《芬芳人生》(经典《茉莉花》收集加工者何仿传)在南京出版社付印出版。也曾应中国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邀请,于2004年率领12名民歌手进京录制了20多个江苏民歌专题节目,在央视的多个频道中向世界播放过。退休后被南京《都市文化报》和《周末新江北报》聘用主编文化副刊。先后参加南京钟山民乐团和南京市文化馆的群星民乐团,演奏二胡、高胡、板胡、中胡及自己改良的三根弦的胡琴。1983年率先发起举办雨花石展览而担任过南京雨花石协会副会长二十载,现仍任其顾问。70岁后依然在全国的征文和南京市的器乐创作和比赛中得创作奖和演出奖。其中《灵岩石说》获中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二等奖、《妹打号子哥等待》获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二等奖和创作奖。</p><p class="ql-block">王家干2007年被南京民乐团邀请,任其在英特网《西祠胡同》的《金陵乐谈》的版主,并兼任《雨花石文化园》的首席顾问和名誉版主。曾被西祠胡同《六合人家》评为十佳网友。2017年获江苏省百名健康文化老人称号,2019年获江苏省最美文艺志愿者称号。百度里输入“王家干”可看到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为他摄制的电视专题片《跨界奇人王家干》(上下集)和他演奏的很多视频及大量文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