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经常会想起我的母亲,齐耳的短发,头发油亮显微黄,面容慈祥,穿着传统的布扣夹衫,身形硬朗,做事麻利,每天都是天刚朦胧就起床,打开家门,将一笼鸡放出去吃虫草,再进厨房做全家人的早饭,灶中的火点燃,袅袅炊烟升起,母亲忙碌的一天就开始了。虽然她离开了我们很多年,但她的形像总是深深的镶嵌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上世纪1926年出生(属寅虎),她出生的第三天,母亲的生母就把她送到了樟树市(清江县,1988年撤县建市)张家山、蛟湖下堡村陈某家做童养媳,下堡村母亲的养母老陈家生了三个儿子,母亲就是做这家大儿子的老婆,老陈家的大儿子大母亲八岁,母亲在下堡村吃养母的奶长大的,这一家人靠种蔬菜养为生。每天都是早出晚回,省吃俭用,日子过的非常紧巴,也是吃了上餐愁下餐,尽管如此,母亲的养母把母亲视同己出,不分彼此。</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中国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国人民饱受三坐大山的压迫,樟树市(清江县)张家山地处赣湘要道,经常过兵过匪。母亲养母家是种植蔬菜菜农,新鲜蔬菜一出,外婆就赶紧拔出来洗净、扎好,送市场上卖,外婆自家种蔬菜最好,一家人吃的却是烂菜、黄菜!有时兵匪一过,就把菜地里的菜全部扯走,外婆不敢怒、更不敢言!只能抱着母亲躲在一个角落里哭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军大举侵略中国,日本鬼子的飞机到处狂轰滥炸,樟树市(清江县)、张家山蛟湖也未能幸勉,外婆就带着母亲躲进油菜地,有时一躲就一个晚上,南方的春夜也是非常寒冷,在野外躲兵患,外婆和母亲一家人冻的瑟瑟发抖。1938年,外婆大儿子(也就是母亲未来的丈夫,当前大舅也就是二十岁)被国民党地方政府抓壮丁带走,去前线当兵,自此音信全无。</p><p class="ql-block"> 母亲和外婆在家里种地,浇菜,养鹅,总是吃了上吨没下吨,在母亲十六岁时,外婆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就托人为母亲找了一份事,在经楼镇、危家村一地主家打工(母亲身强体壮,力气也大,在地主家负责挑水、做饭、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管吃饱饭,每年还有薪水是十担稻谷。</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地主家一干就是六七年,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从不多言多语,更是手脚干净,深得女主人的喜爱,女主人没事就把母亲叫到身边拉家长,母亲的勤快与朴实深的地主家女主人的喜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47年,母亲在地主家女主人的说合下,21岁的母亲嫁给了父亲,当时父亲大母亲九岁,父亲也是地主家最忠实的长工,地主家的农活都是父亲操劳把持,(父亲一年的年薪是32担稻谷)。母亲和父亲结婚的当日清晨,女主人把她家一个放农具、柴草的屋子打开,腾出了两间房给我母亲结婚,女主人亲自为父母亲铺好床,点燃一对红蜡烛,祝福这一对穷困的夫妻美好结合。1950年土改,政府将地主家这栋老屋分到了我的父母及我的叔伯他们,2006年我们再把这栋前后两有厅、中间有天井、共有八间房的老屋修善整理了一番,整理后的老房子充满着江南赣派风格,不失古朴风范。</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父亲一生吃苦耐劳,勤俭持家,1948年正月大哥出世后,母亲陆续生下了二哥,三哥,大姐,四哥,二姐。</p><p class="ql-block">1970年,母亲44岁时有生下了我。</p><p class="ql-block">上世纪50、60、70年代,国家物资非常匮乏,任何商品都要凭票供应,我记忆中,家里每年过完元宵节,母亲就要到三里外姨娘家去借两担稻谷,以备春荒。等到当年夏天家里熟了早稻再去还人家,在还亲戚家稻谷时,母亲总要把收进家的稻谷用风车去风掉“秕谷”,把好的稻谷倒进两个箩筐,再用手摇了又摇,再加满稻谷,再摇,再加满…………。直到箩筐中再也加不进稻谷为止。然后用一个手巾,包上十个鸡蛋,上面盖张小红纸,要二哥和大姐两个人挑着去还姨娘家。</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世,虽然清贫,也总是爱帮助别人,送些蔬菜和米果邻居家,得到人家一分钱恩赐也是念念不忘,到老都要唠叨着!</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几乎个个上了初中、高中。兄弟姐妹没一个文盲,家里的兄弟姐妹差不多都能写能算,母亲都是苦熬着让子女上学。母亲总是说:读了书就不会成睁眼瞎,母亲一生是勤劳吃苦、受穷受累过了一生。等到条件稍微好点的时候,母亲却在2004年4月8日撒手人寰。</p><p class="ql-block">每每想起我的母亲,我就泪眼朦胧,感觉母亲为儿女们负出的太多、太多、太多。我们为母亲回报的太少、太少、太少!孟效有诗词让人感慨:</p><p class="ql-block"> 慈母手中线,</p><p class="ql-block"> 游子身上衣。</p><p class="ql-block"> 临行密密缝,</p><p class="ql-block"> 意恐迟迟归。</p><p class="ql-block"> 谁言寸草心,</p><p class="ql-block"> 报得三春晖。</p><p class="ql-block"> 国家自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响亮的提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要立德,人民要立信。国家科技腾飞、国泰民安,到处一片繁荣兴旺。农村都在打造秀美乡村,村村通公路,村村有文化室阅览室,文化下乡,群众在家里就知道科技信息。七十岁的大妈打开手机,就能完成网络购物,快递小哥的快递车穿梭于城乡两线,如今是线上线下,一派繁荣之气象。</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在旧社会,历尽千辛万苦,成长在新中国,沐浴阳光雨露,母亲若在天有灵,看到当前的繁荣和发展,母亲会在天堂含笑,尊敬的老母亲:愿您在天堂安好幸福,家里的老屋还在,我们已修善一新,全家人都是平安吉祥,儿孙们都是秉承祖训,刻苦耐劳,奋发向上,都在努力的学习和工作。</p><p class="ql-block"> 百年老屋依旧在,</p><p class="ql-block"> 岁月沧桑人安康。</p><p class="ql-block"> 艰辛岁月不复返,</p><p class="ql-block"> 昂首阔步奔小康。</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已去,相思最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