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集乡中心幼儿园中二班游戏案例分享——沙池里的“美食店”

宝丫头@萱萱

游戏背景 <p class="ql-block">  沙水是大自然赐给孩子的礼物,是孩子身边最直接、最常见、最易于感知的天然材料。“玩沙”是极受孩子们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园的沙池每天都热闹非凡。这周沙池区是中班的游戏区域,最近小班投进了锅碗瓢盆等材料,园里也添置了一批新的沙水材料,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孩子们一来到沙池就忙活了起来。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运着材料在拼接新的玩水设备、有的用铲子挖沙用小车运沙、有的把沙拍平、有的在烧饭……孩子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拿着玩沙工具津津有味地建构着自己的乐园。</p> 精彩回放 <p class="ql-block"><b>(一)自由玩沙,科学探索(4月12日上午)</b></p><p class="ql-block"> 沙池里一块小小的场地就会成了孩子们大展厨艺的天地,一口锅,一把铲子,再往锅里放点沙子,一场做饭的游戏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明雅萱用一个小碗托着馒头,一个个的整齐的摆在筛子上。</p> <p class="ql-block">  孟涵诺在沙池里挖了一个坑,端起锅把锅蹲在沙坑里,然后又用沙子把锅周围给填的严严实实,这一举动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爷爷盘锅台的场景,我好奇的问道:“孟涵诺,你为什么用沙子把锅围起来”“不漏风啊”“为什么不漏风”“这样做饭快”,孩子这样的生活经验让我有点吃惊!</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被晨曦大声说话的声音吸引了“我的水没了”,我走过去看到,孔晨曦和杨艺萱在一起做蛋糕,杨艺萱用沙子做出了蛋糕的造型,孔晨曦在做奶油,她把一杯子水倒进了沙子里,水很快就没了。晨曦看到我走过去后开始说“这样就没水了呗”连着说了三次,我意识到晨曦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想让别人知道她发现了什么,于是,我问道:“为什么没水了?水去哪里了?”晨曦说“上底下去了”忘记她用的是筛子,我会错了意,问了句“水被谁吃掉了”将晨曦和杨艺萱一起引向了沙子有吸水性。随后晨曦又说:“可能是水不够”于是,我鼓励她们试一试,接水来试一试,杨艺萱接了一杯水慢慢的倒在了蛋糕上,水一边倒着一边被沙子给吸走,孩子发出了“妈呀”惊叹的声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随后,薛宇涵加入了她们做蛋糕的队伍,在晨曦的号召下他们一直往沙子里不断的加水,最后终于他们要的奶油制出来了,并且把奶油放到了他们的蛋糕上,还用筛子往蛋糕上撒上了糖。</span></p> <p class="ql-block"><b>反思推进</b></p><p class="ql-block"> 锅碗瓢盆的投入引发出了新的游戏内容——做饭、做蛋糕。幼儿在中出现了多次替代行为,利用自然资源,就地取材,用沙子替代面粉,米饭、奶油等,替代行为的出现,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也是他们创造行为的表现。游戏中孩子们也探索出了沙子的科学特性,湿沙的可塑性、沙子的吸水性。</p><p class="ql-block"> 游戏分享环节,孔晨曦和杨艺萱分享了她们的发现--水被沙子吃了,让所有孩子知道沙子的吸水的特性,明雅萱分享了她做的馒头,我借机引导孩子们了解干沙子不可塑形和湿沙子可以塑形的特性。孟涵诺我们没有大米怎么做粥,我意识到孩子们对游戏材料的需求。在班里区角材料里有大米、绿豆等材料,我没有说直接提供,想问问孩子们的想法。“那怎么办?”薛宇涵指着材料区说“我们班里不是有吗,下午我们拿去吧。”</p><p class="ql-block"> 孟涵诺我们没有大米怎么做粥,我意识到孩子们对游戏材料的需求。在班里区角材料里有大米、绿豆等材料,我没有说直接提供,想问问孩子们的想法。“那怎么办?”薛宇涵指着材料区说“我们班里不是有吗,下午我们拿去吧。”</p> <p class="ql-block"><b>(二)投放材料,制作美食(4月12日下午)</b></p><p class="ql-block"> 户外活动孩子们把大米、绿豆等做饭材料一起拿到了沙池区,除此之外,我们还给孩子们投放了小碗、塑料盒等材料。</p><p class="ql-block"> 孟涵诺把上午锅里的沙子倒掉,还用水把锅给冲洗干净并接了半锅水来,这时崔涵悦和张雨涵拿来了大米、绿豆、玉米、花生等,每一样材料都倒进去了一点,张雨涵直接用手在锅里搅拌,这时孟涵诺看见了,走到一旁找了一把带有沙子的铲子来把它清理干净以后又看见张雨涵在用手搅拌,孟涵诺说“别动,别动”接着把铲子放进了锅里,张雨涵拿起铲子开始搅拌,孟涵诺又去找了个锅盖递给了张雨涵,一锅香喷喷的粥在他两的合作下完成了。另一边晨曦用带来的材料装饰着上午没有完成的蛋糕,一个美美的蛋糕在她的装饰下诞生啦!</p> <p class="ql-block"><b>反思推进</b></p><p class="ql-block"> 大米、花生等实物材料的加入增加了孩子们游戏的兴趣,整个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乐此不疲,兴奋点极高,张雨涵和孟涵诺慢慢探索做粥的流程放水-放材料-煮粥-盛粥,这既是对生活经验的反馈,又是对生活经验的提升。晨曦用绿豆、花生装饰蛋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在完成游戏收纳材料的时候,晨曦想到了用筛子分离沙子和花生、红豆等实物材料。这是基于孩子对筛子功能的运用以及对物体大小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张雨涵在做粥的经常把手放到锅里,生活中存在着一定安全问题,根据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安全教育活动《热锅里的东西不能碰》,并让幼儿回家观察爸爸妈妈是怎么做饭的,用到了哪些做饭工具,达到家园共育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三)外卖小哥,点餐送餐(4月13日下午)</b></p><p class="ql-block"> 游戏前我们先一起分享了爸爸妈妈做饭时用到了什么工具,一起了解勺子、铲子、漏勺的功能。之后孩子们围绕着“做出的美食怎么办?”进行讨论,孩子们纷纷说道美食可以分享还可以卖掉,张雨涵提出要开一个美食店,做饭给修水管的小朋友们吃。</p><p class="ql-block"> 户外活动开始后王恩佳、孔晨曦、郑宇奇、张赫轩等小朋友重新寻找了找美食的地方进行美食制作,张雨涵、孟涵诺很快在原来的地方开始了他们的美食制作,做好后分到了每一个饭盒里,分好后张雨涵大声的叫其他玩水的小朋友吃饭,他们没有回应,张雨涵有点小失落把做好的粥倒回锅里,我说“老师好饿呀,能不能给我一碗粥”张雨涵愉快的给我盛粥,“好香的粥啊”。</p><p class="ql-block"> 刘栋豪看到了,拿着一个能端饭的筛子说:“我能不能给他们送过去?”张雨涵端上了一碗粥“这个给老师的”借着刘栋豪说“还有什么外卖要送吗?”一听到外卖薛宇涵兴奋了,一边喊着“外卖,外卖,把这个米饭送去吧”刘栋豪把外卖给张老师送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问到“你现在是什么,刘栋豪?”薛宇涵兴奋的说“外卖小哥”刘栋豪也兴奋的跳了起来,我以游戏者的身份进入了他们的游戏,和孩子们进行着点菜-做餐-送餐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b>反思推进</b></p><p class="ql-block"> 这次游戏前的规划,孩子们出现了角色的分工,小厨师和吃饭的人,但进入游戏后,孩子们并没有按照自己规划的游戏进行,张雨涵招呼来吃饭时没有得到回应后,把粥倒回了锅里,显然有点失落,于是我进入了游戏,想挽回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刘栋豪外卖小哥身份的介入将游戏推向了高潮,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兴趣。</p><p class="ql-block"> 游戏分享环节孩子们对外卖小哥职业进行了讨论分享,总结出送外卖流程“顾客点餐--厨师配餐--外卖送餐--顾客好评”。</p> <p class="ql-block"><b>(四)建构餐桌,搬运食材(4月14日上午)</b></p><p class="ql-block"> 游戏前围绕昨天的游戏进行了讨论,孩子们提出吃饭没有餐桌,薛宇涵说建个桌子、椅子,我问道用什么材料建呢,杨艺萱说沙池里有轮胎,可以试试。</p><p class="ql-block"> 游戏开时候她们选择了昨天王恩佳她们做美食的地方搭建餐桌。杨艺萱和刘星邑搬来两个轮胎摞在了一起,杨艺萱发现轮胎中间是空的想到了餐桌桌面可以用建构区的长木板,征得老师同意后,她和郑宇奇去建构区搬来了长木板做桌面,很快餐桌建构好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刘栋豪跑来说“大米饭桶太沉了,我也搬不动它”刘星邑说“我们一起去抬”,晨曦和他们一起跑去抬大米桶,一会晨曦跑回来说“大米桶太沉了,两个人还搬不动”我抛出问题“你们想想办法,它为什么那么沉?”,杨艺萱说“里面太多沙子了”晨曦跑到我面前边说边做动作“老师,我知道了,有好多小朋友一起抬就可以了”说完开始大声号召小朋友一起去抬“都跟我来,帮一个忙可以吗”鞠丰羽,郑宇韩加入了他们搬运大米桶的队伍,开始他们把圆桶周围的土都铲掉了,结果桶越陷越深,后来郑宇奇把桶推到,他们又开始把桶里的沙子往外铲,边铲边实验能不能抬动,最后刘星邑、刘栋豪和李勇泽一起把桶抬到了上面,但是有点吃力他们又叫上鞠丰羽四个人一起抬,走了几步放下了,这时郑宇韩过来把桶推倒,刘星邑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一起把桶推着往前走,最后把桶运到了餐厅,还得出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这边的餐桌也建起来了,小厨师们把美食摆上了餐桌,小客人张雨涵坐到了餐桌上开始拿着筷子品尝桌子上的美食,边吃边说好香。</p> <p class="ql-block"><b>反思推进</b></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中班孩子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当薛宇涵提出建餐桌时,杨艺萱能想到用沙池里的轮胎建构,当发现轮胎中间是空的时候,又想到了跨区域借助材料。孩子在游戏的实际操作中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当刘栋豪发现米桶搬不动时会寻求帮助,而刘星邑、孔晨曦听到刘栋豪的求助信息后及时给出了回应,当他们再次遇到困难时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号召其他小朋友的帮助,在搬运米桶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尝试用各种办法克服困难,最后成功的把米桶运到了餐厅。</p><p class="ql-block"> 游戏分享时,刘栋豪很自豪的说米桶很沉,我们几个费了好大劲才运过去的。通过分享让孩子们懂得人多力量大,集体的力量远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b>(五)美食餐厅、蛋糕店开业(4月14日下午)</b></p><p class="ql-block"> 下午游戏前规划时薛宇涵提出,他们的餐厅还没开业,准备下午开业,杨艺萱则提出她们想开一个蛋糕店。</p><p class="ql-block"> 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这场游戏的兴趣点已经不是高,只有几个幼儿对游戏还意犹未尽,因此张世凤老师提出给孩子投放材料——人民币,让孩子们知道吃饭需要花钱,做美食用的材料也需要用钱买,通过金钱买卖游戏增加孩子的互动。</p><p class="ql-block">游戏活动开始后,美食餐厅增加了顾客座位,有了上午搭建餐桌的经验,杨艺萱和郑宇奇很快将蛋糕店建起来了,两个美食店开业了,小顾客拿着钱来吃美食。一场沙池里的美食买卖游戏开始啦。</p> <p class="ql-block"><b>反思</b></p><p class="ql-block"> 人民币的投入提高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也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游戏中发现人民币只是个游戏工具,当让孩子真正运用的时候,几乎没有孩子能运用起来,这和现在的生活经验有极大的关系,以后的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使用金钱支付的机会,增强幼儿的社会经验。</p> 解读游戏 <p class="ql-block"><b>(一)分析游戏:(游戏主题、材料的运用、游戏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 这次游戏是由一次自发的自主游戏发展到每次游戏前有规划的游戏,游戏主题围绕美食展开的系列活动:做饭、做蛋糕——煮粥——外卖小哥——美食餐厅(建构餐桌、搬运米桶)——吃饭的小顾客、蛋糕店的建立。整个游戏过程主题明确,幼儿一直围绕美食为主线进行着自主游戏。简单的沙子和沙池工具(锅、碗、勺等材料)满足了幼儿游戏的兴趣,支持了幼儿游戏。游戏中有探究、有建构、有合作,也出现了游戏情景。</p><p class="ql-block"><b>(二)分析幼儿</b></p><p class="ql-block"> 1.幼儿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游戏来源于生活,孩子们选择做美食游戏,说明他们有有观看做饭或者做蛋糕的经验。孩子们选择在沙土区做美食,说明他们喜欢接触大自然,能与游戏材料进行互动,在游戏中孩子围在一起,说明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并且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游戏。</p><p class="ql-block"> 2.游戏中出现以物代物。比如,在游戏中我们看到,孩子们选择用红豆、花生等材料装饰在蛋糕上面,用筛子筛细沙撒在蛋糕上当糖,用沙子和水混合在一起装饰在蛋糕周围当巧克力,孩子们在游戏中已经脱离了真实情景,进入了一种假设的或者想象的世界。这是幼儿游戏的象征行为,是孩子的一种比较高级的游戏行为。</p><p class="ql-block"> 3.从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模仿、替代、想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语言、思维、动作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纵观整个游戏,幼儿的认知能力(制作美食所用到的材料、工具等)、动手操作(对锅、碗、勺等工具的运用,美食制作)以及交往能力(美食的分享、美食材料的合作搬运、美食的买卖)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4.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在毫无束缚的状态下进行自主游戏,充分体现了轻松、愉悦、享受的情绪情感,孩子们在游戏中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p><p class="ql-block"><b>(三)分析教师</b></p><p class="ql-block"> 教师以观察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不同角色适时介入幼儿游戏,推动游戏进行。</p><p class="ql-block"> 作为观察者的角色,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真实状况和心理状态,知道幼儿对于游戏的兴趣和游戏中的问题,敏锐地捕捉蕴含在其中的学习价值与探索倾向,推动幼儿游戏发展。</p><p class="ql-block"> 作为合作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幼儿游戏需求,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巧妙地平行介人,帮助扩展游戏,加强游戏的结构连贯性,使游戏更丰富、更有趣,从而加强幼儿角色扮演时的结构技能。</p><p class="ql-block">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梳理经验,引导幼儿抒发游戏中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在相互的对话、讨论中,使自己所获得的零散经验得以系统化,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新的经</p> 教师反思 <p class="ql-block">  1.幼儿在前,教师观察和欣赏,了解幼儿的兴趣和游戏水平</p><p class="ql-block">从“美食”系列游戏活动的产生、情节的拓展到不同游戏内容的结合,我大部分时间默默观察幼儿的表现,只在幼儿遇到困难或者向我求助时才给予帮助。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具有很强的角色意识,对扮演的角色和应当做的事情有清晰的了解。他们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懂得分工,在游戏中虽然会出现纷争,但大部分情况下都能自主解决。我欣赏他们的游戏创意,更惊叹于他们在游戏中细致入微的扮演和积极主动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2.教师在后,基于观察和思考,选择最为适宜的指导方式</p><p class="ql-block">基于观察和思考,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指导方式,才能真正地起到推动游戏逐步深入、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在案例中,我根据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介入幼儿游戏。</p> 下一步教育契机 <p class="ql-block">  1.让幼儿到泥土区游戏活动,通过真实的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p><p class="ql-block"> 2.家园共育,幼儿的游戏离不开生活 ,在生活中进行人民币的换算游戏。将数学巧妙地融入到了游戏中。经过一次次的换算练习,幼儿就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换算方法,并在游戏中灵活地运用 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了解生活中人民币的运用。学会用等价的钱币换取相应的物品 ,帮助幼儿在思维方式上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p>

游戏

幼儿

孩子

美食

沙子

晨曦

张雨涵

材料

外卖

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