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重走川黔古道田野考察

绵世泽游记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3日至5月6日,在蓝老师带领下,我与同门余鑫对历史时期的川黔古道进行考察。川黔古道,又称渝黔古道,是历史时期形成的一条由四川成都经重庆抵达贵阳的交通路线。第一次接触“川黔古道”,是2019年我参与“黄葛古道”项目时,曾对传世文献中记载的元代以前的重庆至贵阳交通记载进行梳理,那时候对这一条古道只有文本认知而无实地感受。而此次考察,可谓是弥补了我对川黔古道田野感知方面的缺憾,再加上沿途所见到的秀美风光和品尝的各色美食,五一小长假期间的贵州之行,对我而言其收获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了。</p> <p class="ql-block">   5月3日8:20,我们从西南大学荟文楼出发,追寻前人的足迹,踏上了历史上重庆通南达海之道——川黔古道。车辆沿G75兰海高速向南行进,不一会儿就到了著名的鹅公岩大桥。鹅公岩大桥旁边便是鹅公岩轨道大桥,两座大桥像情侣一样长相厮守,有网友将鹅公岩轨道大桥称之为“鹅母岩大桥”。</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来到“二塘”,这里地处南岸区繁华地带,已经丝毫找不到任何有关古道的痕迹。唯一留下来的是“二塘站”(公交站),位于轨道交通重庆交通大学站正下方,我们对其拍照后离开。之后寻找“青岩子”,按照高德地图指引,我们找到青岩寺,该处有巴南区文物保护单位——青岩子摩崖造像。摩崖造像就位于李家沱附近,“沱”是指“江河回水的地方”。站在青岩寺能够俯瞰整个李家沱,清楚地看到长江波涛在此处打了个回旋。抬头还能眺望江对岸的重庆发电厂及重钢原厂区。图为李家沱大桥。</p> <p class="ql-block">  在青岩寺短暂停留后,我们前往土桥。目前土桥老街已经被拆除了,即将被用于城市建设。土桥的下一站苦竹坝亦是如此,只有地名,而无古迹。图为土桥老街现状。</p> <p class="ql-block">  车辆沿巴南区渝南大道继续向南,道路两旁的楼房逐渐稀疏,呈现出一派原野风光。不久后我们到达鸡公台附近,这里正在建设一条新的210国道,也是渝南大道的南延段。鸡公台地处工地,又恰逢刚下过大雨,因此路面坑坑洼洼、一片泥泞。环顾四周,已经找不到任何历史建筑。图为鸡公台附近。</p> <p class="ql-block">  离开鸡公台,我们沿210国道向南出发,这段路在地图上又称“百正路”,临近11点,抵达百节街,这里便是历史上的百节驿,也是历史上重庆到贵阳的必经之地。百节街老街还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古建筑,在百节老街考察时,还遇到一户人家正在举办白事。图为百节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  百节街下一站便进入江津区境内的里牛铺,地图上标注为里牛岗垭,这里有一棵两百余年的黄葛树。在黄葛树下我们遇到了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爷爷。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手拿扫把的样子让人感觉刚劲有力。图为蓝老师向这位老爷爷询问解放前古道的情况。在里牛岗垭附近,还有一处叫水井湾的地方,种植有大量的桑葚树,桑葚果实外表彤红且颗粒饱满,过阵子丰收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p> <p class="ql-block">  离开里牛铺,来到高歇场。这里保存有一段石碥路,宽度约1.4米。由于昨晚下大雨,有一棵大树被雷劈倒,树枝散落在古道上,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于是操作无人机对这一区域进行航拍。图为高歇场石碥路。</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视野下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  高歇场还保存有老街,老街名称叫“歇林街”,街道两旁能够看到一定数量的老屋。图为高歇场歇林街。</p> <p class="ql-block">  高歇场之后为杜市镇。我们于下午两点来到杜市镇,询问当地民众,得知该镇还保存有老街。杜市镇老街的名字叫“中心街”,还有一座中心桥也位于老街。与其它老街不同的是,杜市镇老街有一些区域被粉刷,看样子应该是当地政府欲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图为杜市镇中心街石阶路。</p> <p class="ql-block"> 杜市镇一座老屋外墙上悬挂着“杜市里”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结束对杜市镇的考察后,我们沿210国道向南途经新场。新场也是我们此行需要考察的地点之一,原名枣园铺,然而在新场已经没有老街。于是我们继续向南来到大塘村。在大塘村我们见到一通纪念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碑,虽然是新立碑,但是由此可知这里曾是一条移民之路。大塘有一处面积很大的池塘,当地人认为“大塘”的“塘”字是“池塘”之义,但是这个“塘”字也有“塘汛”之义,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含义呢?图为大塘村移民碑。</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塘村,我们来到广兴镇。广兴镇地处綦江岸边,最早的川黔铁路穿镇而过,由于这条铁路已经很少有火车经过,因此在铁路两旁未见到有隔栏设施。铁路将全镇一分为而,铁路以南是老街,以北则是新区。图为川黔铁路广兴镇段。</p> <p class="ql-block">  在当地民众的指引下,我们先从上横穿川黔铁路,之后又下穿过铁路下方的涵洞,进入广兴镇老街。老街的名字叫“时化街”,街旁老屋林立,有四五家从事丧葬用品经营的店面。图为时化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  广兴地方历史展览馆也位于时化街上,展览馆里面有对该镇历史变迁的介绍。通过参观这一展览,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到广兴镇在川黔古道的历史地位。图为广兴镇历史文化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广兴镇时化街的尽头是綦江河,从广兴镇到对岸需要乘坐渡船,我们考察时刚好有一位阿姨要过河,询问其得知,乘船到江对岸需要一元钱。图为在江边戏水,近距离感受綦江河。另据当地人讲述,綦江北渡鱼最早是发源于广兴镇,后来北渡镇的民众学习到厨艺后将其发扬光大,遂命名为北渡鱼。</p> <p class="ql-block">  结束广兴镇考察后,我们进入綦江区境内,下午四点半抵达北渡镇,这里便是北渡鱼的故乡。北渡镇还保存有老街,但是略显萧条。询问当地民众,发现他们对“清溪口”的描述各异,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在北渡镇一侧,一种则是在綦江对岸,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两岸都是清溪口。图为北渡镇老街。</p> 寻找清溪口无果后,我们穿过綦江城区,傍晚五点来到桥河村。桥河村目前仍保存有老街,名叫“解放路”。在桥河村解放路东侧还有一条历史更为悠久的老街,名叫“胜利路”。桥河村两条老街都有很多老房子,地上则是大小不一的青砖。图为桥河村胜利路。 <p class="ql-block">  离开桥河村后,我们寻找下一站破石溪,破石溪原名土桥铺。破石溪目前已经没有老街,这里民居墙上标明的是“綦江区古南街道春光村”。傍晚六点,我们来到下一站古剑场,寻找这里“罗氏节孝牌坊”,该牌坊立于同治八年(1869)五月十九日,距今已有153多年历史,风化较为严重。图为罗氏节孝牌坊。</p> <p class="ql-block">  考察完“罗氏节孝牌坊”后,趁天色尚早,我们又去考察了马口垭。马口垭目前是马垭村,保存有一段石碥路。结束对马口垭村的考察后,我们前往綦江城区品尝当地名吃——綦江北渡鱼,第一天的考察就此结束。图为马口垭村石碥路。</p> <p class="ql-block">  北渡鱼是一鱼三吃,一种是麻辣味,另一种是番茄味,还有一种是用鱼头熬汤煮抄手。图为綦江北渡鱼。</p> <p class="ql-block"> 5月4日上午8点半,我们开始第二天的考察。先走一段高速,之后又沿210国道行进,于上午九点抵达綦江区篆塘镇,篆塘镇老街已经没有传统建筑遗存。之后我们沿国道继续向南,不一会儿就在路边看到一个写有“古桥”的指示牌,于是我们立即下车,根据指示牌寻找古桥。沿路边石阶拾级而下,一座巨大的单拱桥出现在我们面前。古桥不知何时所修,宽度有2.6米。图为古桥。</p> <p class="ql-block">  考察完古桥之后,我们驱车前往鱼梁村,于九点半抵达目的地。穿过一座分水桥梁后,我们正式踏上鱼梁村古道。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鱼梁村古道是川黔古道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长度大约有1400米,宽度约为1.5米,古道旁边还有排水沟,防止雨水将道路毁坏。在考察鱼梁村古道时,路两旁随处可见各个时期的坟墓,大小不一,有些雕刻精美,有些则极为简单。图为鱼梁村分水式桥梁。</p> <p class="ql-block">  图为鱼梁村石碥路,我们沿着这条路寻找茶亭。</p> <p class="ql-block"> 经过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一座外表古老的房屋跟前,经过和屋前坐着的村民交流得知,这里地名就叫茶店(即茶亭),而这座房屋便是以前的茶亭。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保留至今的巴蜀古代茶亭。在屋内墙壁上嵌有一通民国十九年(1930)的石碑,昏暗的光线下,我对石碑进行拍照。图为茶亭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对茶亭内部墙壁上的文字信息进行拍照,之后走出茶亭,与茶亭的主人进行了一番交流。图为交流场景。这座房屋目前已被列入危房,里面的设施也十分陈旧,很显然这户家庭的经济情况应当是十分贫困。屋里有两个小孩子坐在老式电视机前,观看《济公》电视剧,男孩子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女孩子坐在一个装满玉米粒的背篓之中。目睹这番场景,不禁感慨脱贫攻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图为蓝老师在房屋内查看墙壁上的字迹。</p> 我们对茶亭内部墙壁上的文字信息进行拍照,之后走出茶亭,与茶亭的主人进行了一番交流。图为交流场景。 <p class="ql-block">临别之际,回望茶亭。</p> <p class="ql-block"> 结束对鱼梁河村古道考察后,我们又走访了柑子垭,这里古道已经在修公路时被毁。之后又来到金土村。金土村原名金土地铺,有一座朱氏节孝牌坊矗立在道路中央。令人惊奇的是,牌坊两面最醒目的位置分别雕刻有“毛泽东思想万岁”和“共产党万岁”,在牌坊的其它区域还刻有特殊年代的标语,最上方还有一颗五角星。这座特殊的牌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记忆。图为金土村朱氏节孝牌坊。</p> <p class="ql-block">  离开金土村,我们又来到分水岭,原先是分水岭场,该村老街名字叫“分水街”。分水岭之前有石碥路,去年当地政府在老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硬化,局部区域仍能见到石碥路遗迹。图为余鑫在分水岭村采访当地老乡。</p> <p class="ql-block">  分水岭下一个地点是楒栗杉湾,原名是楒栗杉湾铺,对其拍照之后我们便离开前往镇紫街。镇紫街原名镇子场,目前仍保存有老街,镇紫街老街的名字就叫“老街”。老街两旁有很多饭馆,我们选择其中一家吃过午饭。之后便结束镇紫镇考察,前往下一站观音岩。图为镇紫镇老街</p> <p class="ql-block">  去往观音岩的路上,我们在路旁看到一座牌坊,停车走近一看,原来是“竹园节孝牌坊”,宽度为9.5米。牌坊上方字迹清晰,能够看到“大清光绪十七年”的字样,由此可知该牌坊修建时间为1891年,距今已经有130年历史。图为竹园节孝牌坊。</p> <p class="ql-block">  考察完竹园节孝牌坊后,我们继续向观音岩前进。观音岩有一座观音庙,需要拾级而上。观音岩有一段石碥路,前不久应当发生过一次山体滑坡,将古道损毁了一段。当地政府将损毁的道路进行了维修,新建了水泥台阶。站在观音庙处,能够俯瞰整座东溪古镇。图为东溪镇全貌。</p> <p class="ql-block"> 经过测量得知观音岩附近的石碥路宽度在2.2至2.5米,图为观音岩古道及庙宇。</p> <p class="ql-block">  结束对观音岩考察后,我们沿210国道向南出发,不一会儿便来到上书坪村,这里原名尚书坪铺。上书坪村石碥路分布在水田之中,宽度大约为0.9米,石碥路断断续续,保存状况不是很好。图为行走在上书坪石碥路上。</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上书坪村,我们询问当地一位村民,在其指引下,来到早岩头村,当地交通指示牌上标注为“藻岩头村”。早岩头村有一座灵山寺,通往灵山寺的道路是一段石碥路,宽度约为1.3米,我们沿着这条石碥路来到灵山寺山门前。图为灵山寺正殿山门。</p> <p class="ql-block"> 灵山寺旁边是一处观景台,能够俯瞰赶水镇,不远处的赶水东站、赶水站一目了然,古道、高铁、公路在这里交汇,如同历史与现代的对接。图为站在灵山寺旁俯瞰赶水镇。</p> <p class="ql-block"> 从早岩头下山后,路过赶水镇,目前赶水镇已经没有老街,镇上商铺林立、十分繁华。在赶水镇没有停留,我们直奔太公村。太公村以前名叫太公铺,下午四点半我们抵达这里,在入村前看到许多坟墓,根据坟墓上方刻画的姓氏来看,当地“谢”姓是一大姓。在太公村内,我们还看到一棵古老黄葛树,在树旁有一个奇特的石头。石头一面与树干接触,一面则叠放在一个巨石上。图为太公村黄葛树。</p> <p class="ql-block"> 在太公村短暂停留后,我们来到黄泥岗,原先这里是黄泥坳铺,但是这里房屋数量并不多,且都是村民后来重修,没有见到老房子。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后就离开了。图为黄泥岗村。</p> <p class="ql-block"> 黄泥岗下一站是九盘子,这里有一处显灵寺。从外观上看,显灵寺是现代人重修的寺庙。据寺庙门口现代所立石碑介绍,该寺修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但是我们并没有在寺庙内发现古碑。显灵寺目前是一处工地,旁边不远处有十几个工人师傅正在施工,看样子应当是修建显灵寺的附属建筑。图为九盘子显灵寺。</p> <p class="ql-block"> 显灵寺旁边有一段石碥路,但是很多区域被覆盖水泥,保存状况并不是很好。离开九盘子,我们继续向南前进。傍晚六点途经安稳镇,安稳镇以前叫安稳场,镇上十分繁华,道路整齐、人口众多。图为安稳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在安稳镇没有停留,下一站是三岔河。在三岔河有一座古桥,而新桥就在其旁边,两座桥梁一老一新。古桥已经被树枝杂草掩盖,若不停下车来仔细寻找,根本不会注意到她的存在。图为三岔河桥。</p> <p class="ql-block">  考察完三岔河桥,我们来到重庆境内的最后一个点——羊角村。羊角村原名羊古脑,这里海拔有850米。羊角村位于一处山顶上,村中大多为两到三层民居。图为羊角村便民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  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在羊角村更多停留,便马不停蹄向贵州行进。晚上七点,我们抵达酒店垭,隶属于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这是进入贵州境内的第一个点。在210国道酒店垭段路旁能够看到渝黔界碑。一入贵州境内,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红军文化气息,国道两旁的建筑都贴上了红色瓷砖,这里凭借交通优势,民众多以经营饭店谋生。图为酒店垭渝黔界碑。</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天色已晚,天空中又下起了小雨,我们决定在松坎镇吃晚饭住宿。松坎河穿镇而过,河两岸有许多仿古建筑。当地民众主要居住在河西岸,东岸有川黔铁路经过。图为松坎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5月5日上午八点,在松坎镇吃过早饭后开启当天的考察。松坎镇向南不远处就是清水溪,其位于国道旁边,目前这里已经没有老街,因此我们并没有停留,而是向九龙沟进发。九龙沟是一个垭口,位于桐梓县新站镇。据当地民众讲述,穿过九龙沟的老路是历史上运盐之路,当地还有一通指路碑。按照当地民众指引,我们开始寻找九龙沟指路碑。抵达九龙沟附近,原本想找一位村民当向导,然而遗憾的是,有一户人家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患白血病刚刚去世,所以我们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来回折返了两次,花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了九龙沟指路碑。指路碑树立在路旁,被一片杂草掩盖,发现指路碑后我们十分喜悦,于是在碑旁自拍留念。图为我们与指路碑自拍照。</p> <p class="ql-block">  九龙沟指路碑宽36厘米、高57厘米、厚8厘米,最上书:指路碑;右侧:上通云贵;左侧:下通川广。“川广”这个词语是第一次见到,之前都是“湖广”,“川广”话语要比“湖广”更早一些,由此证明这通指路碑的意义重大。图为九龙沟指路碑。</p> <p class="ql-block">  离开九龙沟后,我们沿210国道来到蒙渡村。中间途经草鞋垭,草鞋垭有一小段石碥路,可连通九龙沟。当地人叫草鞋垭为古石沟。在草鞋垭短暂停留后,我们来到蒙渡村。相传这里是唐蒙渡河之处,有一座蒙渡大桥。大桥边的崖壁上刻有“蒙渡”两个大字。图为“蒙渡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  中午11点半,我们途经新站镇,新站镇比松坎镇更为繁华,目前已经没有老街,我们没有停留,向下一站大河镇出发。图为新站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大河镇原名大河坝,210国道经过此地,有几幢老房子。在车上拍摄几张大河镇照片后,我们沿国道继续前进。图为大河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大河镇下一站为石牛村。从大河镇到石牛村,中间途经210国道“七十二道拐”,这是一段距离较长的盘山公路。中午十二点半我们抵达石牛村,在村口能够看到上海援建石牛村中药材厂。石牛村因村中川黔古道旁有一头石牛而得名,然而当我们找到石牛时,只能看到牛角,而牛头却面目全非了。图为石牛村石牛。</p> <p class="ql-block">  石牛村下一站是闷头箐,这里门牌号上标识为“石牛村和平组”,当地人称川黔古道为“老大路”。原先这里有数通两米多高、一米多宽的石碑,只可惜毁于上世纪及六七十年代。闷头箐已经没有什么老房子遗存,我们拍照之后就离开前往夜郎店。图为闷头箐街景。</p> <p class="ql-block">  夜郎店位于石牛村到祖师观的路上,这里有一家夜郎半山居的农家乐,当时已经中午一点多,大家都饥肠辘辘,于是在这处农家乐吃午饭。农家乐老板姓赵,在外从事装潢生意,挣钱后在自家宅基地上经营农家乐。吃过午饭后,赵老板还带我们前往夜郎店附近的石碥路,他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告别赵老板,离开夜郎店,我们来到祖师观。祖师观是一座庙宇,在路边和庙檐下各有一通石碑。仔细辨读,发现石碑时间都是光绪十七年(1891)。图为祖师观。</p> <p class="ql-block">  祖师观下一站是山王庙,山王庙规模要小于祖师观,在山王庙南侧有一处垭口,而这座垭口也被命名为山王庙垭口。图为山王庙。</p> <p class="ql-block">  山王庙附近的垭口,古道从中穿过,目前已经实现道路拓宽硬化。</p> <p class="ql-block">  结束山王庙考察后,我们来到窝凼,从窝凼到丁木有一段石碥路。我们下车寻找石碥路,之后沿着石碥路向南走到了丁木村。这一段古道位于道路右侧的山坡上,在其中一块石板上还发现了一只死老鼠,死因不明。图为窝凼到丁木段石碥路。</p> <p class="ql-block">  丁木村附近有一大片别墅区,这里距离城市遥远,应当是避暑休假时的居所。图为丁木庄园。离开丁木村,沿210国道继续向南,不久之后便进入楚米镇。楚米镇位于桐梓县城北侧,该镇实际上已经与县城连为一体。我们在刚进入楚米镇时,还能够看到一些乡镇风貌,但随着车辆往南行进,车窗外的景色已经是一派城市风情了。图为楚米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丁木村,沿210国道继续向南,不久之后便进入楚米镇。楚米镇位于桐梓县城北侧,该镇实际上已经与县城连为一体。我们在刚进入楚米镇时,还能够看到一些乡镇风貌,但随着车辆往南行进,车窗外的景色已经是一派城市风情了。图为楚米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从楚米镇向南便进入桐梓县城,在桐梓县城我们找到魁岩站。该处位于桐梓县城东南,已经没有传统建筑遗存,我们对其进行拍照后便继续向南行进。不一会儿便进入遵义市汇川区境内,著名的娄山关景区就位于我们必经之路上。第一次听说“娄山关”,还是毛主席那首脍炙人口的《忆秦娥·娄山关》,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更是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图为写有“娄山关”三个大字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当地在开发娄山关旅游资源方面,着重强调其红色文化价值,而其交通价值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寻找旧的娄山关,只在210国道旁感受了一番这里的红色气息。图为和蓝老师在210国道娄山关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离开娄山关后,我们沿210国道来到板桥镇,该镇建筑风格都具有浓郁的红色气息,是一处典型的因旅游而兴起的聚落。板桥镇特产是豆腐干,品尝过后,风味绝佳。图为板桥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板桥镇与泗渡镇相邻,渝贵铁路娄山关站就位于该镇附近。泗渡镇所有商铺风格统一,门头匾额都是一致的。这里的商业气息不如板桥镇,但也比一般乡镇要繁华一些。我们从泗渡镇穿镇而过,直奔鸡喉关。鸡喉关是一处垭口,新修公路与原先石碥路并不重合,以前这里有一座庙宇,后来被毁。附近修电站时,毁掉了一部分石碥路,但是仍能在部分区域寻找到一些石碥路遗迹。图为鸡喉关。</p> <p class="ql-block">  结束对鸡喉关的考察,我们来到排军村。排军村新农村建设比其它村庄要好,房屋外观整齐划一,这里农民居住生活条件优于一些普通村庄。图为排军村街景。</p> <p class="ql-block">  自排军村之后,我们进入遵义市区。图为董公寺街道,是我们寻找的一个点。如今已经纳入城区范围,难以找寻传统建筑遗迹。</p> <p class="ql-block">  董公寺之后为九节滩桥,如今老桥已经消失,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座新修的公路桥。图为九节滩桥现状。</p> <p class="ql-block">  在九节滩桥短暂停留后,我们前往汇川区天津路旁的纯阳阁,遵义师范学院就在此地附近。图为远望纯阳阁。</p> <p class="ql-block">  结束对纯阳阁考察后,我们前往普济桥考察。普济桥是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湘江西岸洗马路旁。普济桥旁边悬挂有文物保护的标语,提醒人们保护这座古桥。我们从古桥下方穿过,发现河道中弥漫着一股生活污水的气味。之后我们离开普济桥,当天的考察行程结束。图为普济桥。</p> <p class="ql-block">  5月6日上午,本次川黔古道考察进入到最后一天,当天主要考察历史上川黔古道支线一些站点。上午8点半,我们先从遵义上高速来到松坎镇,又从松坎镇沿普通公路前往木交口。木交口以前是木交口塘,我们抵达目的地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半了,目前这里民居门牌号上显示的是酒店村木交口组。在一位当地老乡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木交口附近的大小两通石碑。大碑宽82厘米、高113厘米、厚18厘米,上方刻有“永垂万古”四字,其余字迹漫漶不清。图为木交口川黔古道旁的大碑。</p> <p class="ql-block">  小碑宽43厘米、高65厘米、厚9厘米,内容“上走酒店、下走松坎”。图为木交口川黔古道旁的小碑。</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在一位村民带领下,沿着已经废弃的古道下山。有些区域已经长满杂草,将石碥路完全遮盖。再加上刚下过雨,山路十分崎岖,需要格外小心。图为行走至山腰处,看到一处野猪刚刚刨过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从木交口一直到山下松坎镇,沿途有许多小地名。图为名叫歇马台的地方,是山间一处小平坝。</p> <p class="ql-block">  在村民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古道旁两处摩崖石刻,但是村民讲述有三处,另外一处无法寻觅。现存两处摩崖石刻也因受雨水侵蚀无法看清其详细内容。图为辨读摩崖石刻现场。</p> <p class="ql-block">  在木交口考察两个小时后,我们离开此地,前往下一站——红关。红关是一处垭口,我们对其拍照后便离开。图为红关。</p> <p class="ql-block"> 红关考察结束后,我们离开桐梓县,沿G75兰海高速向北出发,中午1点半,在安稳镇吃过午饭。之后再上高速,向綦江城区行驶。下午三点,从綦江高速口驶离,前往石佛岗。石佛岗就位于綦江城区的綦江河岸边,目前是一片施工工地,我们无法入内。之后前往下一站号房村。号房村在民国时期称号房场,目前有一座牌坊。下午三点半抵达号房村,发现号房节孝牌坊位于路边高地上,周边遍布杂草、无人清理,从路边需要爬上陡坡才能走到牌坊跟前。图为站在路边看到的号房村节孝牌坊。</p> <p class="ql-block">  在号房村短暂停留后,我们来到下一站分水岭村。分水岭是綦江与巴南区的分界线。如今只有一座老房子。图为站在分水岭远眺綦江城区。</p> <p class="ql-block">  傍晚五点半左右,我们来到龙岗场考察,这里还保存有一段老街,老街的名字就叫“龙岗街”。当时有几家农户正在生火做饭,我们看到有一家房梁上悬挂有大量烟熏腊肉,向正在做饭的阿姨提出购买意愿后,阿姨爽快的答应了,最终我们以60元一斤的价格买了一大块腊肉。之后我们又在龙岗场肉铺以17元一斤的价格购买了10斤多土猪肉。图为龙岗场龙岗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  离开龙岗场后,我们前往安澜镇。安澜镇老街与镇上主街道有一条小巷连通,我们从小巷进入,爬上一段长坡后来到安澜镇老街。老街民居门牌号上标注为“石板垭村”,目前这里老房子所剩不多。当地民众讲述这里以前是一条运盐老路。图为安澜镇老街。</p> <p class="ql-block">  安澜镇下一站为石角坝,这里是一处面积较大的平地,有一处水塘和几户人家。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更多停留,之后就踏上返程。图为石角坝。</p> <p class="ql-block">  进入重庆主城区后,我们相继前往巴南区界石镇和鹿角场,由于地处重庆市区,已经完全找不到任何历史遗迹。图为界石镇远眺。</p> <p class="ql-block">  南岸区还有老厂和三百梯两个考察点,由于天色已晚,抵达老厂时已经临近晚上八点,天已变黑,因此三百梯只能留至以后的时日考察了。随着结束对老厂的考察,本次川黔古道考察就此结束。在返回北碚途中,我们在三溪口吃过晚饭,为本次考察画上句号。晚上十点,我们满载着田野考察收获的喜悦安全地抵达荟文楼。图为三溪口渝兴豆腐鱼。</p> <p class="ql-block">  整整四天的川黔古道之行,考察地点的密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毫不夸张地讲,这次考察是历次考察中最为辛苦的一次,没有之一。但是,有汗水就有收获,付出一番艰辛之后,就会产生新的体验,就会实现自我成长。这次考察,是我第一次踏上贵州土地,在此之前,对贵州的印象似乎就是电视上整天播放的贵州旅游宣传词“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多彩贵州”在我脑海中仍是个抽象的概念。通过黔北之行,我切身体会到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山川风光,亦感受到当年红军长征是何等艰难。多彩贵州是个神奇的地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次踏上这片英雄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除了感受“多彩贵州”,考察途中见到的贫困户家庭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可能对身边的生活方式觉得是理所当然,殊不知在大山深处,仍有许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他们的生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困难。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杜甫的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p><p class="ql-block"> 文献与田野相结合历来是业师蓝勇教授强调的重点。这一次,我们沿着前人足迹重走川黔古道,在追寻历史、品尝美食的同时,更多的是观察现实、感悟人生。</p><p class="ql-block"> 青春无悔、人间值得!</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蓝老师带我考察川黔古道,感谢同门余鑫在考察途中的操作无人机、拍摄照片及负责安排等事宜。同时还要感谢在考察途中遇到每一位帮助过我们的淳朴乡民。</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的浏览,祝您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