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古镇

陈琍

<p class="ql-block">  应朋友盛情邀请,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了浙江江山。江山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这里有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等国家5A级景区,但令我最感兴趣且最难忘的是廿八都,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神秘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我是第一次听到“廿八都”的名字,不知这三个字怎么写,更不知这是个什么地方。查找百度才知道,它是个藏在深山里的古镇,甚至带点儿神秘,</p><p class="ql-block"> “廿八都”这个名字总让人觉得怪怪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单单一个地名就给人一种隔世之感。</span>其实廿八都古时称“道成”,宋朝时在乡以下设都,江山共设四十四都,道成属二十八都,此后就一直沿袭这个地名至今。</p> <p class="ql-block">  廿八都位于浙闽赣三省边界“一家鸡鸣听三省”的仙霞山脉腹地,它北距江山市区60公里,南距福建浦城县城45公里,西距江西广丰县城45公里。而镇南约4公里的枫岭关,是浙江与福建的分界处。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p> <p class="ql-block">  廿八都古镇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败于上世纪中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唐朝末年,黄巢率领义军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到了清代,这条以军事功能为主的古道,逐渐成为商旅要道。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  古镇入口处是一座木质廊桥——珠坡桥,和许多景点一样,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珠坡桥下一条小溪名为枫溪,<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西北向南蜿蜒而下,</span>民居沿溪而建,明清古建筑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古镇重点保护的36幢古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曹、杨、姜、金这“四大家族”的宅院。在清末民初时,这“四大家族”曾名噪一时。</p> <p class="ql-block">  北堡门,是进出古镇的北口。因古时廿八都是个军事重镇,所以设有东升门、大南门、西园门、北堡门四个大门。</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北堡门进入古镇。</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上的主街道与小溪并行,自北至南曲折蜿蜒长达1公里。两旁多为二层楼店铺作坊,基本保持了19世纪集镇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镇上商铺出售的都是当地的山货,没有纪念品等百货,让人有原汁原味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频繁战争、屯兵、移民,让廿八都成为“方言王国”和名副其实的“百姓古镇”。<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有一万多人口的廿八都,</span>有9种方言和130余种姓氏。据说小区域的方言仅几户人家通用,十分奇特。</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周末到此游览,很好奇为什么古镇上这么清静,连游客也很少?听导游讲解才知道,原来古镇每逢周一至周五免费游览,而周末是收费的。</p> 农博馆 <p class="ql-block">  镇口就是农博馆。农博馆以水碓房为展览场所,以动态的水碓、石磨、谷扇、油榨等加工粮油的工具,以农业生产犁、耙、水车等再现廿八都历朝历代悠久的农业文化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p> 武官衙门 <p class="ql-block">  武官衙门始建于明代,原属浙闽兵站。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设立“浙闽枫岭营”,把兵站改建成“大清游击衙门”。由于廿八都军事上的重要位置,破格设立一名三品游击军官,携六品<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千总武官及</span>兵丁一千多人把守廿八都,俗称“三品游击衙门”。</p> <p class="ql-block">  仙霞关为中国名关,至今犹存四道关寨遗址。抗战期间,日军只攻打到第二关便不能进发半步,原因就是仙霞关的险要地势和军民抵抗的坚定决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所营署</span>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分为主院、冬跨院、西面的班房和库房。</p> <p class="ql-block">  墙上用玻璃罩着的“武魁”字样,应该是古迹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驻守过民族英雄郑成功。史料记载,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8月,清军南下欲从仙霞关攻入福建,郑成功父亲郑芝龙降清,守军四处逃散,郑成功无奈离开仙霞关。后来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p> <p class="ql-block">  展馆展示了廿八都的军事历史、驻兵文化。漫漫千百年,仙霞古道雄关见证了一次次<span style="font-size: 18px;">震撼人心的战斗,铭刻着军事重镇的印记。</span></p> 文昌宫 <p class="ql-block">  文昌宫是保佑当地学子“魁星高照、文运亨通”而供奉文昌帝君和魁星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般只有县城才有。然而</span>廿八都这个深山小镇却出现了两座高规格的文昌宫(阁),它一方面反映了廿八都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廿八都人对“学而优则仕”的迫切愿望。</p> <p class="ql-block">  这座文昌宫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清末民初廿八都杨、姜诸大户人家提供自己子弟入学读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主建筑有三进四天井,建筑精美,装饰豪华,宏伟壮观,是廿八都古建筑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正殿是面阔五开间的三层歇山顶重檐建筑,十二个飞檐交叉向外伸展,这种飞檐在古建筑中很难见到,除了美学造诣因素外,其建筑难度在整个浙江省也是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  飞檐下的木雕技术非常精湛,牛腿镂雕“双狮滚球”、雀替浮雕花草,粗中有细,一气呵成。</p> <p class="ql-block">  天井两角各两个大水缸,是古代蓄水防火的“千斤缸”,又称“吉祥缸”。</p> <p class="ql-block">  圆孔的青石墩是当年竖旗的旗杆石。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文昌宫中要举行祭祀活动,为表示对神灵和圣人的恭敬,在祭祀时必须竖旗召集文人。</p> <p class="ql-block">  正殿一楼是文昌帝君殿,供奉着文昌帝君的牌位。走进大殿,抬头仰望,天花板上满是彩画。中间最大的一幅是“文昌帝君赐福图”。</p> <p class="ql-block">  左右分别描绘的是古代帝王“寻贤求才”的典故:“刘玄德三顾茅庐”、“周文王渭水访贤”,正门上方是“梁灏八十中状元”;四幅图结合在一起,正好是古代一首“劝学篇”。</p> <p class="ql-block">  后殿是大成殿,供奉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夫子。</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花板和房梁上都有完整的彩绘。</p> <p class="ql-block">  走出文昌宫,不禁感叹在这大山深处竟然有这样集建筑、绘画、雕刻为一体的艺术宝库;并为古镇上的人们在经历了那些年代后,还能将老祖宗的东西保存得如此完好点赞!</p> <p class="ql-block">  路边上的邮筒,还标明每周一至周五14:30开箱,这里的人现在还有书信往来?难道廿八都的居民还生活在上个世纪?</p> 秉书洋货店 <p class="ql-block">  廿八都古镇虽处深山,却吸收了许多的外来文化。古镇的建筑风格,不仅融合了闽式、赣式、客家式,甚至还有西洋式。</p> <p class="ql-block">  秉书洋货店是本地商人姜秉书的宅院。姜秉书是个大商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乐意接受西方文化。这幢仿巴洛克风格中西合璧的房子,就是在他一个外国朋友的影响下建的。</p> <p class="ql-block">  在二楼的女儿墙上,有个圆形浮雕,它出自三国典故——空城计。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城楼上诸葛亮在弹琴,下面的人在悠闲地扫地,人物雕刻得非常精致逼真。</p> <p class="ql-block">  店里展示了留声机、唱片机、自鸣钟、电话机等颇具时代特征的洋货。</p> <p class="ql-block">  姜秉书经营当时称作“亚细亚煤油公司”的洋货店,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廿八都最具代表性的商号。</p> 德春堂药铺 <p class="ql-block">  德春堂是清代姜秉怡开的一家药店,廿八都最大的一家专做中药材批发和零售的中药铺。</p> <p class="ql-block">  药店大门两边曾有一幅石雕对联,在文革中遭到破坏,现依稀可见“参茸燕窝,丸散膏丹”<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八个大字的痕迹。</span></p> 姜秉镛旧宅 <p class="ql-block">  姜秉镛旧宅外门设了一道虎墙,寓意财不外露。外门的门楣上,保留着“灭资兴无”的红字和“念(“廿”当地读作“念”)八都大队五丰队中心食堂”几个黑字。</p> <p class="ql-block">  走过外门,右墙上还保留着1958年“赛诗场”的诗。在1958年突击扫盲运动中,这里曾是农民夜校,许多农民在这里脱去了文盲帽子。</p> <p class="ql-block">  正门两边依稀可见两幅用红字写的不同时代的对联:第一幅“共产主义早实现,永远学习老三篇”,是文革时期的;第二幅“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是大跃进时期的。</p> <p class="ql-block">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廿八都就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印迹。</p> 姜守全旧宅 <p class="ql-block">  在廿八都众多古宅中,姜守全旧居不但形制独特,风格鲜明,而且引人瞩目,富有传奇。</p><p class="ql-block">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姜守全是一个显赫人物。因与同是江山老乡的戴笠私交甚密,戴笠多次来廿八都都住在他家。</p> <p class="ql-block">  1941年,戴笠借用姜守全住宅及观音阁秘密开办了军统女特工训练班。该班从大批杭州、嘉兴、湖州流亡难民中,挑选16-21岁女青年,在廿八都进行严格训练,培养了一批特工谍报人才。后来这些从廿八都出来女子特工成了他军统特工中的精英。</p> <p class="ql-block">  现在老宅是个陈列馆,馆内展出了从廿八都女特训班毕业的女特工们,在抗战中的表现和战绩。</p> <p class="ql-block">  破译日军1941年12月7日即将偷袭美国珍珠港密电码的姜毅英,也是江山人。</p> <p class="ql-block">  据说戴笠因从事特工职业,平时很少拍照,这是一张难得的戴笠和军统女学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女特工们受训时的收发报机。</p> <p class="ql-block">  走出这座古宅,心中有种无以名状的感觉。以前只听说过戴笠在军统中搞“江山帮”,戴笠喜欢任用自己江山的老乡,没想到他还在自己老家的深山里建立了这样一个特训班。使这个深山中的古镇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 隆兴钱庄 <p class="ql-block">  姜遇鸿是廿八都曾经的首富。相传建造这座旧宅的图纸,是从宁波专门请人设计的,一连三幢宅第和大街上的店屋连绵相接,占地3200多平方米,光天井就有36个,38个工匠足足化了10年时间,才完成这座廿八都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  隆兴钱庄是姜家的店号,取名隆兴。这座建筑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隆兴钱庄,门上对联“算分毫算公平何须再算,存诚意存信用放心来存”。折射出姜家当时业务遍布江山、衢州等地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  另一部分是隆兴过载行,相当于现在的物流行业。过载行里,专门有一批挑夫,负责江山清湖码头与福建浦城南浦码头间的货物运送。</p> <p class="ql-block">  关帝庙,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杨宝成等六位杨氏的商人发起建造,历经三年建成。原建筑于1942年被日军飞机炸毁,现建筑按原样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东昌门。</p> <p class="ql-block">  廿八都静静地躺在仙霞山脉的怀抱中,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古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漫步在</span>青山绿水,黛瓦青墙,和保存完整的古建筑中,仿佛被时光遗忘。</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培正、陈琍</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Huawei P30 Pro,</p><p class="ql-block"> iPhone Xs Max</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陈琍</p><p class="ql-block">史料部分参考网络资料编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