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中条山战役八十周年

抗日战争史、抗美援朝、对越自反击

<p class="ql-block">80年前的今天,即1941年5月7日,正面战场“中条山战役”正式打响。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战争双方的战线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本侵华政策的重点逐渐向保守占领地转变。为了摆脱困境,日本修正了原来“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提出“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结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们并不予以拒绝”之新方略,加紧对国民政府展开诱降活动。</p><p class="ql-block">正当日本泥足深陷中国战场,亡华无期,进退维谷之际,其法西斯伙伴德国于1939年9月1日,突袭侵占波兰。接着,德意法西斯互为呼应,又取得了对英法作战的胜利。在法西斯“伙伴”暂时胜利的刺激和鼓舞下,1940年底,日本政府调整了中国作战指导方针,作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改变预定计划,不放松对华压迫,准备在夏秋之际,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力图解决中国事变”。在此期间,竭尽一切手段,尤其利用国际局势变化,谋求‘中国事变’得到定局。”日本军方具体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认为“山西省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共产军,南面黄河两岸有中央军第一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极为恶劣。河南、山东两省的治安也不稳定”。“主要占领区域的治安现状,其安定程度的顺序为蒙疆、三角地带、武汉地区,以华北为最差。”而在整个日军占领区内,华北之“晋南是有蒋直系国军的唯一地区”。有鉴于此,1940年12月26日,日本东条陆相和杉山总长在迅速解决对华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提出“不要单纯考虑南方,要确立以中国和北方问题为主的方针”。据此,1941年1月30日,侵华日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根据当前任务,大致确保现在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中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中央军的一战(亦即中条山战役)。”</p> <p class="ql-block">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p> <p class="ql-block">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横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三百余里,西接吕梁山脉,东连太行山脉,横跨豫、晋、陕三角地带,是扼守晋南豫北和潼关的天热屏障。太原会战后,第一战区的部队分散在晋南山区坚持游击战,建立了以中条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连续粉碎了日军的11次扫荡,既取得了望原大捷和“六六战役”的胜利,也上演了新兵团“八百壮士”在日军逼近许八坡悬崖时集体跳入黄河自杀的悲壮一幕。</p> <p class="ql-block">1941年5月,日军为了消灭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军队,消除对华北“治安区”的威胁,先后从苏北、豫东、赣北、晋西等地抽调第21、第33师团,第9、第16混成旅团及骑兵第4旅团、空军第3飞行集团,会同原驻中条山周围的第1军所部第35、第36、第37、第41师团共10余万兵力,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指挥下,发动中原会战,企图以双重包围和反复“扫荡”,将中国第一战区部队主力歼灭。</p> <p class="ql-block">第一战区在黄河以北共有11个军,多是地方杂牌部队,其中4个军驻守太行、太岳山区,7个军驻守中条山区。具体部署是;第80军孔令恂部守备中条山西侧,第5集团军曾万钟部守备恒曲、桑池以西地区,第14集团军刘茂恩守备中条山北侧,第9军裴昌会部守备中条山东南侧,总兵力共16个师15万人,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任总指挥。</p> <p class="ql-block">1941年5月6日,日军航空兵首先发动攻击,连续两天轰炸西安、咸阳、潼关、郑州等地,并炸毁陇海铁路。5月7日傍晚,10万日军一齐出动,在100多架飞机、500多门山炮的配合下,兵分四路,从东、西、南、北四面、中央突破之方式”向中条山地区发动全面进攻。</p> <p class="ql-block">中条山南部地区,主要是指黄河以北、中条山东南、由裴昌会的第9军驻守。5月7日下午,日军田中久一中将指挥的第21师团从河南泌阳、博爱出发,原田雄吉中将指挥的第35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从温县出发,在数十架飞机,百余辆战车的配合下,率先向孟县、济源的守军第9军各部发起攻击。激战至8日晨,日军第35师团突破王晋部第54师阵地占领孟县,然后分兵北上与第21师团合击济源,当夜攻占济源。</p> <p class="ql-block">晋南会战又称中条山会战(1941年5月~1941年6月),作战地点;中条山,中方参战指挥官有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日方参战指挥官有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方伤亡1.3万余人,日方伤亡9900余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