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光清浅,岁月如歌,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5月6日下午,实验小学南校区二年级语文组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研讨会如约而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五单元围绕“办法”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但所寄寓的道理引人深思,通过学习可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它语言通俗,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和语言都很有特色。管超老师在先导课《小马过河》教学中多次指导学生朗读出不同角色的语言特色,随故事情节的进展变化较大,管老师重点处理了“小马”的语言,比如:第二自然段中,和老马的对话,语言要活泼;第三自然段中小马“心想”的话,也应该属于小马的语言,这句话要读出“忧郁、思考状”的感觉;第四段中向老牛的问话,要用诚恳、谦虚的语气;第五自然段中“水很深吗?”疑问的语气可以夸张一些,表现出“吃惊”的样子;第七段中小马的话都是带着“难为情”的感觉的,可以读得慢一点,把省略号表现出来。通过管老师的朗读指导,加深了学生们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感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燕主任提出本单元要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寓言中的实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的看法”是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齐凯校长指出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span>《画杨桃》《小马过河》几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朗读课文、读出恰当语气的要求。读好对话,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位老师围绕第五单元教案设计环节进行研讨,指出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在研讨交流中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发表各自的观点,结合教案细致的剖析,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心齐, 泰山移。大家在交流、分享中提升了教学智慧,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集体备课活动让我们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我们将不断寻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多反思、多总结,促进各方面工作效率的提高,让备课组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撰稿:魏星</p><p class="ql-block">审核:任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