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盐泽、牢兰海、辅日海、临海、洛普池、罗布池等多种名称。</p><p class="ql-block">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中心位于北纬40.5°,东经90.3°。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中心,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地理位置39.5°~41.5°N,88°~92°E,中心位于北纬40.5°,东经90.3°。</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纳木错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经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为废墟。1931年中国学者陈宗器、德国地质学家霍涅尔对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以来在罗布泊新形成的水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1931年完成了整个湖区的测量工作,实测罗布泊水域面积还有2375平方千米,水源来源于孔雀河,由北端入湖,进入湖心,向东膨胀,形如“靴子”,南北长85千米,湖区北部东西宽20千米,南部东西宽45千米,湖水很浅,在某些区域甚至不能行船,时有搁浅,西南有一河道与喀拉和顺湖相连。</p> <p class="ql-block">1921年后塔里木河断流,湖水又有加,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主要原因是因为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急剧萎缩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干涸,导致罗布泊最终干涸。敦煌、哈密、鄯善、吐鲁番、库尔勒、若羌、且末、和田、阿克塞、肃北、瓜州、尉犁、民丰、于田、墨玉、玉门、铁门关等都处于罗布泊周边地区。</p><p class="ql-block">罗布泊干涸时间是颇有争议的一个焦点,大多文献记述为1972年,自1972年美国公布已干涸的罗布泊“大耳朵”卫星照片以来,“大耳朵”被认为是罗布泊东湖的干涸湖盆[13]。在已经结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由此测算出罗布泊古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2006年DGPS实测结果表明罗布泊大耳朵湖盆地势相对平缓,深度仅为5.2米,西南平均坡度0.19‰,东北平均坡度0.09‰,为一偏心的浅水湖盆,盐盘覆盖面积近5500平方千米,海拔约800米。</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地区气候异常干燥、炎热,年平均气温11.6℃,夏季最高气温>40℃,冬季最低气温-20℃以下,年降水量20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年日照时数>3200h,年积温>4500℃。且风蚀强烈,全年盛行风方向为NE,3~5月为多风季节,6~8月为大风季节,8级大风日>60d,常常引起沙暴天气,位于罗布泊下风向的若羌、且末地区每年浮尘天气有115~193d。</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西北岸沿40°27′N向西,地面呈台阶状升高,干湖底海拔780米,地表覆盖厚20~30厘米的盐壳,质较松散,为1962年最后干涸时形成的新盐壳;新盐壳向西地面升高至782米,为第一湖积台地,该台地西界90°15′E,但宽度南北不一,窄处仅2千米左右,最宽处超过10千米,地面为厚30~40厘米质较坚硬的盐壳,为较早盐壳,有时见有稀疏的红柳,该台地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湖面扩大时期。第二湖积台地以西为广阔的湖积平原,海拔784~785米,由浅灰色湖相粘土夹粉砂层组成,地面经风蚀形成N40°E向延伸高2米左右的垄状地形或低雅丹地貌。</p><p class="ql-block">楼兰古城一带即40°30′~40°39′N,89°54′~90°01′E间为高789米左右的湖积台地,地面切割深达6米左右,由浅灰、灰色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砂组成,台地边缘被风蚀成N45°E向延伸的垄岗状雅丹地貌。</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和因它而繁盛的楼兰古国,一度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探险者。几千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人是新疆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喝罗布麻茶,穿罗布麻衣,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很长寿。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有时是一个小海子(小湖泊)。</p> <p class="ql-block">古楼兰国遗址。还可看到民居遗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群,一小佛塔上的彩绘虽经千百年,至今还可辨识。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跃了八百余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