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装甲兵“五•七”干校

陈小琴 琴心剑胆

<p class="ql-block">20210503小谢拍摄</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实物见证历史</b></p> <p class="ql-block">我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新浪博客没了,复制一个2011年转载的长微博,个别文字可能因识别问题有误,希望大家指正】</b></p><p class="ql-block">[转载]2011年09月15日</p><p class="ql-block">琴心剑胆2013-42-2022:176</p><p class="ql-block">原文地址:2011年09月15日作者1woftxr</p><p class="ql-block">干校散忆</p><p class="ql-block">1969年11月的一个晚上,我家和坦克一校的很多人家在一校的食堂共进晚餐。晚饭后,我们一起乘坐专列离开了生活了3年的大同。听大人们说我们要去湖北,去的路上我是激动和兴奋的:又搬家了1 忘记了经过几天几夜,只记得是在凌晨5点左右,专列停在湖北赛樊站,于校的卡车来接我们。又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装甲兵五七干校一队。</p><p class="ql-block">下了卡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和土地上矗立的几项帐篷,还有几排红色的平房,刚去时因平房盖的不多,我家和姓高的叔叔家合住一套房,说是一套房其实只是3间房,厕所在外面,很不方便,我激动的心情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迷茫和困惑:这就是我们的新家?怎么越搬越小?这样的日子怎么过?过多久?那时爸爸接受劳动改造不在家里住,大哥在砖厂劳动也不在家里住,妈妈带者二哥、我、妹妹和弟弟生活,后来房子盖多了我家才搬出来。记得一次妈妈从木箱子里找棉絮,曲开时却发现里面有一窝刚出生不久的小老鼠,棉絮被咬的千疮百孔,我和二哥、弟弟、妹妹觉得很惊奇,全然不知道妈妈当时心疼肝疼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从北方到南方,从城市到乡村,生活之苦是我没想到的,刚去时没有自来水,要自己到井里去打,然后挑回来,挑不动就两人抬回来,二哥的力气大一些,挑水的活主要归他了,我和妹妹挑不动就合抬一桶,那时我最佩服孙红霞了,她比我小一岁,但她就能一个人挑两桶水。</p><p class="ql-block">刚到于校的头几个月我们因水土不服而皮肤过敏,它可不是一般的皮肤过敏,吃药打针根本不管用,抓抠之处许多形成脓包,再把它弄破,让它结疤,才能减轻痛痒的感觉,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完全好了,当时我都有换了一层皮的感觉。正是有了这次痛苦的经历,才使得我在以后的知青生涯中免受了二茬罪。</p><p class="ql-block">生活上的困难可以克服,但不公平的待遇却让人压抑和郁闷,我印象特深的是一队征兵时大哥因为爸爸的问题当不成兵。我们在帐篷里参加了一队召开的欢送会,眼巴巴的看着一队胡队长的大儿子胡军穿上军装,而大哥只能在干校劳动。</p><p class="ql-block">我们上学的学校是离一队几里路的马坡学校,不管严寒酷暑、不管风吹日晒我们每天在弯曲的小路上往返两次。学校的小学、初中都在一起,教室四面透风,课桌高矮不一,凳子是自己带去的,在这简陋的教室里,我知道了汉高祖是刘邦、汉武帝是刘彻。一次语文课上,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赵全有问我们汉武帝是谁时,干校工厂的一个刘姓女生大声说"不是我",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对班主任的名字,年少的我曾经和要好的同学私下议论:“什么全有全有的,啥都没有。"如今回想起来惭愧的很,赵老师虽然不富有,但他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心。在那个动一乱的年代里,他认真的履行着教师的职责,他当年的教诲在我以后成长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学校里还有两个武汉的女知青当老师,一个叫王兵,一个姓卢(名字我忘记了)。干校孩子们的到来为她们单调的知青生活增添了些许多乐趣。学校没有开水,学生们喝的水是从塘里挑的。水装在一口大缸里,缸上面盖个盖子,盖子上放个瓢,谁渴了拿瓢舀起水就喝。记得我所在的班干校子弟特别多,有校部的、一队、工厂的,加起来有近20人。学校每天放学都让我们要按干校的编制排队回家。因此每到放学,干校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家成了干校到马坡之间的一道风景线。</p><p class="ql-block">虽然我在马坡学校只上了一年的学,但我经常会想起这所学校,想起班上的同学们,想起走在乡间小路上的一个春夏秋冬。如今穿行在武汉的大街小巷,我时常会想起王老师和卢老师,两位老师你们现在可好?已经退休了吧?你们可记得四十多年前襄北马坡学校装甲兵五七干校的学生?</p><p class="ql-block">1970年下半年,父亲落实政策离开干校到重庆”256”厂支左去了。妈似共都试将继续在干校生活。记得一次妈妈给我们看爸爸的来信,大意是1今天我非常高兴!这么长时间了,我第一次参加了竟组织生活会,党组织没有忘记我。那天妈妈高兴的流泪了,我们跟着妈妈一起为爸爸高兴。我那时才明白了为什么爸爸在受审查时总跟我们说:要相信竟、相信组织,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p><p class="ql-block">由于爸妈不在身边,我无拘无束。有天中午,我看见孙万成叔叔带着孙红霞和二高子去塘里游泳,随行的还有医务室的战士,不会游泳的我和一队的几个小孩也跟着去了,孙叔叔把他带的做救生用的轮胎给我们几个用,正当我们抱着轮胎玩水时,突然看到孙叔叔在水面上一浮一沉的好像要出事了,我们吓懵了又不敢离开轮胎。两个小战士和孙红霞、二高子快速游到孙叔叔身边将他托起并把他拉到岸上,我们也赶快上岸了。这以后很长时间里我都不敢游泳了,直到1996年我才又尝试着在游泳池里学游泳</p><p class="ql-block">1970年底,组织上安排我家到重庆去,这样我家第一次离开了干校。14岁的我走的时候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终于离开干校到城市了,美好的生活又开始了!到了重庆没多久,大哥就当兵走了,我们在重庆生活了3年。</p><p class="ql-block">1973年12月,爸爸的支左任务结束了。我们以为爸爸会重新回到北京工作的,可是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装甲兵领导让这些支左的人从哪来回哪去。军人必须服从命令,这样我家跟着爸爸第二次重返干校。当时那种万般无奈的心情至今我都不能忘记.</p><p class="ql-block">到了干校放眼望去,房子还是那样的房子,厕所还是那样的厕所,唯一不同的是我家住在了校部。第二次到干校,变化量大的是大人们很少参加苏动了,很多人家纺起了麻绳,每家都有自留地,可以种菜、种花生、种果树等。我和二哥、妹妹、弟弟都在襄樊四中上学,干校每隔两三个星期来接我们一次。</p><p class="ql-block">1974年7月,我和二哥高中毕业,我们面临的去向就是下乡,爸爸让我俩回他的老家汉川县插队。二哥当年10月份就去汉川了,我因病是这年2月份才去的,户口还是我自己到石桥公社下的。1976年11月二哥应征入伍了,那年我们下放的大队就他一个人当了兵,而且当的还是装甲兵。</p><p class="ql-block">1979年底爸爸在干校高休了,妈妈跟着他第2次离开干校去了郑州干休所,除了当兵的二哥和弟弟,爸爸把大哥、我和妹妹留在了他的故乡湖北。我在于校生活的时间虽然加起来只有3年,但父辈们正直坚强的品德、坚韧不拔的精神、豁达乐观的态度、威武不屈的气节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终生受用。</p><p class="ql-block">1991年的秋天,爸爸回了一趟湖北汉川老家,这是他参加革命五十多年后第3次回故乡。从老家回到武汉,他跟我说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以后没有精力出来了,想去襄樊”五七干校"看一看。我听了非常支持,立即跟单位请了假陪爸爸去了裹樊。在襄樊火车站附近,爸爸找到装甲兵设在襄樊的留守处,由在于校待过的刘振铎叔叔(不知姓名是否准确)陪我们去了干校。到了干校,孙万成叔叔、史炳武叔叔等以及几个阿姨热情的跟我们握手问好,爸爸和我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此时的干校已经没有了一二十年前的喧闹,只有十几户人家住在校部,中午我们在干校食堂吃完饭就回襄樊了。</p><p class="ql-block">临走的时候,爸爸和叔叔阿姨们一一告别,大家的眼里都是依依不舍。车开了,我们的心情还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五七干校”曾经给我们两代人带来过痛苦和欢乐,我们怎能忘记?我们今生都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实际,留下的移民并不多,二队建有160户移民房,留下的不足1/10,不知是否故土难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留评辑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星光:</b></p><p class="ql-block">70年底在军委装甲兵宣传队当兵,71年底随装甲兵宣传队去襄樊五七干校演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为岭:</b></p><p class="ql-block">装甲兵五七干校是我一生不能忘記的地方,一九六九年三月底到襄北农场,晚上到的,因夭正下雨,住在了有一排排鸡窝的通堂大屋里,第二天起床,太阳从北方升起,掉方向了,从此四年后离开,也没有转过来,二十几年后,故地重游亦然如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夕阳童心(王玉成):</b></p><p class="ql-block">难忘装甲兵干校文化补习历历在目难于忘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杨南征:</b></p><p class="ql-block">76年下的干校,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76年2月份去干校,干部轮训第二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