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东山县铜山古城保护发展工作有序推进,首个修复项目——明代纶章垂耀坊2021年5月7日(农历三月廿六)正式开工。</p><p class="ql-block"> 东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铜山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制定了铜山古城保护发展实施方案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动铜山古城保护发展。县委洪书记、县政府黄县长多次到古城进行实地调研,其中对纶章垂耀坊的修复做了重要指示。修复纶章垂耀坊工作,承载着各级领导的重托,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期望,承载着几代铜山人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铜陵镇党委书记杨文聪先生主持仪式</p> <p class="ql-block">东山县政府副县长王朝玲女士致辞</p> <p class="ql-block">东山县政协主席、铜山古城保护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朱展发先生宣布开工令。</p> <p class="ql-block">参加今天仪式的有各级领导、工程施工方代表、社会贤达和热心人士,以及唐文灿的后裔共50多人。</p> <p class="ql-block"> 铜陵镇自2013年启动文化复兴行动以来,镇党委、政府顺应民心,组织开展相关工作,聘请当地和外地专家,讨论并设计纶章垂耀坊的修复方案,经多次论证,又进行民房征迁等工作。经过艰辛努力,纶章垂耀坊修复工程终于在今天开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纶章垂耀坊修复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大众、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它倾注了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心血和汗水,寄托着铜陵人民的美好夙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纶章垂耀坊”又称“科第开先坊”,民间俗称“华表”,距今400多年,是东山县唯一的一座明代石牌坊。他是明代朝廷为表彰乡贤唐文灿兴学而赐立的。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唐文灿参加乡试中举,他放弃进京参加会试的机会,在铜山为乡人子弟教书,前后长达19年,学生最多时有200多名。从此铜山文人蔚起,科甲蝉联,文化大发展。黄道周称此为“吾乡子弟拖船荡桨,亦能文章”。在入仕以后,他与民族英雄戚继光结成挚友,为我国北方边疆的安全防卫做出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纶章垂耀坊——顶街最引人注目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清代《铜山志》有关唐文灿的记载</span></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陈振藻《铜山志•铜山选举志》记载</p> <p class="ql-block"> 唐文灿(1525~1603),字若素,号鉴江,嘉靖二十八年(1549)举人。铜之登第,自文灿始。当五六岁时,独喜学,颖慧绝伦。年十三,府试第一。十六冠卫庠,旋食饩,有奇童之目。二十五领乡荐,设塾建学,执贽者二百余人。自是人物蔚起,皆文灿首倡之功也。生平最工徐、庾体,入选中书直内阁撰文。申瑶泉、余同麓诸公,咸器重之。凡国家策命、诏敕,多受简焉。</p><p class="ql-block"> 隆庆二年(1568)戊辰,命礼部试中书,优者准与会试,文灿试第一。是年成进士,授行人,稍迁至部曹员外,监差山西铁冶厂,斥诸常规,忤冯珰意。后为滇南佥事道,安辑土酋。珰乘其入京,属权贵抑之,左迁宿州倅。寻司理池州,讯狱得情,有“神明”称。蔡梦说持斧按郡,至其府,荐之于朝,人补户部郎。出为广西观察使。值岁俭,文灿设策赈之,全活者甚。众民立祠以祀。</p><p class="ql-block"> 寿七十九。著述甚富。康熙五十六年(1717),乡绅林荣玉等呈请学院崇祀乡贤。</p> <p class="ql-block">林定泗:《铜山志•注译》人物传——唐文灿</p> <p class="ql-block">(摄影:黄辉全 陈泗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