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贡生,乡绅儒士

户外豪哥

<p class="ql-block">李广德,字心甫,武邑廪膳生,光绪二十八年肄业于信都书院,冀州中学堂头班学生,师从贺涛,与贺葆真友善。(注:贺葆真1878-1949,字性存,晚清著名藏书家,直隶武强人,著有《贺葆真日记》。其父贺涛,字松坡,是晚清桐城派重要的古文家,著名的藏书家,藏书处名“授经堂”,所作《授经堂记》说其“曾王父购书七万余卷,其后岁有所增”,人称其“藏书名甲畿南”。)</p><p class="ql-block">“冀州留学生同人公启”事发,李广德致书学堂董事张廷湘请予挽留,贺涛执意辞馆,李广德与栗如桐、魏世麟宴送搬取家小的贺葆真于聚仙亭。李广德后毕业于直隶优级师范学堂,曾游学日本,后在北京师范学校、保定师范学堂任教多年,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在城内东街书院改设武邑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李广德担任堂长。</p><p class="ql-block">民国四年10月,参与七十名弟子签名呈请直隶巡按使为贺涛在清史立传事,本年任职于陕西盐政稽核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广德(1868年~1958年)是河北省武邑县著名乡绅,晚清知识分子,曾供职于清政府礼部,在故宫文华殿为皇家抄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受到过宣统皇帝的接见</span>。他早年留学日本,主张科学和教育救国,是戊戌变法的支持者。他是民国二十六年的国大代表,时任民国河北省政府主席冯治安是他的学生,省政府给他宅邸门额挂的匾是《热心教育》。</p><p class="ql-block">李广德师从贺涛。</p> <p class="ql-block">贺涛,清末文学家、教育家,“桐城派”文学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认为,贺涛是“继吴先生(吴汝纶)后,卓然为一大家,非馀人所能及也。”字松坡,直隶武强县。同治十年,吴汝纶任深州知州,见贺涛所作《反离骚》,大奇之,遂尽授其学。武昌张裕钊北来执掌保定莲池书院,吴汝纶复使贺涛受学于张裕钊。在莲池书院,贺涛勤奋努力,文采过人。莲池书院诸弟子中,于桐城古文无过其右者。贺涛主讲冀州书院(信都书院)很久,其门弟子遍燕南北,蔚为北方大师(李广德就读信都书院,师从贺涛)。当时保定作为直隶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桐城派中心已移向保定。贺涛作为清末桐城派的承继者,毋庸置疑,不愧为北方桐城派的中坚,是古文桐城派的最后辉煌。</p> <p class="ql-block">贺葆真在日记里记录了前后二十余年与李广德的交往,他坦言:“嗟乎,信都(书院)旧人,与余交至深,而得常往还如心甫者,不过三数人耳。”</p><p class="ql-block">他说:“心甫欲助我校先集,因以稿本付之”,意思是说李广德帮助贺葆真校对其父贺涛的文集,因此就把稿本交给了李广德。贺葆真能把中国古文家、教育家、藏书家、桐城派文学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贺涛的文稿交由李广德校勘,可见他们的交情至深。</p> <p class="ql-block">1912年迁居北京丰盛胡同任教于北京师范学校教古汉语</p> <p class="ql-block">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59年,被中央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p> <p class="ql-block">李广德应该是中国几千年科举制度的最后一批拔贡生。</p> <p class="ql-block">这个图片是翻拍的宣统皇帝的工作日志,记录了宣统二年接见各省149名拔贡生并做出给予拔贡生七品官待遇的指示。</p><p class="ql-block">(图片文字):</p><p class="ql-block">O喻军机大臣等,???福。据电奏塔城缠商。在俄属贸易。俄官收执照银。封闭铺?。听候官办。不得滋生事端。余着外务部知道。</p><p class="ql-block">O又喻,电寄科布多办事大臣锡恒、塔城现有交涉事件。锡恒着迅赴署任。</p><p class="ql-block">O引见八旗及各省考取拔贡生。得旨、邵志、世兴、穆印、春林、高汝清、王守铭、??白、方安墉、<b><u>李广德</u></b>、王炳文、朱振谱、蒋铁珍、张子端、黄传肬?、管联第、魏?永、贾治邦、朱肇昇、朱焕奎、束鼐孙、徐儴、蔡埙、江友升、吴文璟、陈鹏骞、丁?柄、戴秉清、张星照、李平章、易之门、内鸿图、吴爱棠、王之培、彭蠡、陆祖谷、金承吉、王炳成、来裕昌、章溍、朱襄、黄占梅、李云山、陈崇鲁、陈敬汤、周祖颐、??迁、范伯才、郑玉麟、冯焕奎、雷渝、李崇范、熊丙寅、唐镜海、夏寿钧、胡家猷、崔士彦、李凤翔、刘克昌、王光楣、李宗仁、王泽同、辛长纬、王洙昌、严绥之、阎开鲁、刘毓、方?土、刘炎、白云鹗、容儒、王家珍、王瑸、张曦、王运乾、曾顺?、曹经沅、梁之柱、郭燊、吴祖鉴、陆荣钧、邓金相、洪翰、石孟涵、吕炳星、秦昌济、德璚、顾作宾、张华棠、胡祖同等一百四十九名。着以七品小京官分部学习。立佩、?中、张鹤浦、郭寿祺、苏世桢、马绪煕、边锡三、梁体仁、赵文富、杨同霖、杨培元、</p><p class="ql-block">(注:科举时代,选拔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p><p class="ql-block">近期河北省武邑县计划在县城里修建一座公园,当年李广德创办的武邑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旧址就在公园内,为了突出本县悠久的历史文化,拟在公园里学校旧址处立个碑,把李广德的名字生卒年月简介等刻上。这个文件是衡水市有关部门联系国家档案馆的查到的故宫档案电子版(纸质版原件看不到)。之前他们得到的信息是李广德被光绪皇帝接见过,政府具体办事的同志还是很严谨,进一步查清了这个事实,证实李广德的确是晚清武邑县出来的“拔贡生”,不是他们之前掌握的“廪膳生”,当然也不是之前说的被光绪帝接见过。</p> <p class="ql-block">李广德的书法</p> <p class="ql-block">这是李广德的夫人,夫人身旁的小孩是他们的女儿李恋。照片拍照时间大约是1910年前后。</p> <p class="ql-block">这是李广德的夫人(1884年~1968年)出生在河北枣强县张姓地主家庭。</p><p class="ql-block">他们是我的爷爷、奶奶。</p> <p class="ql-block">李广德的四子,李鸿全(1921年~2017年),我爸爸。</p> <p class="ql-block">李广德的孙子,李亚豪,我本人,1957年出生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李广德的重孙,李澎川,1983年出生于北京。李澎川2005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留学德国,与他的太爷爷早年留学日本相隔整整一百年。</p> <p class="ql-block">李广德的两个玄孙,NATHAN LI,2013年出生于德国维尔茨堡。NOAH LI,2018年出生于德国菲尔特。</p> <p class="ql-block">公元一九五八年一月的一个寒冷的早上,九十岁高龄的李广德独自走出家门,要去人民公社大食堂吃早饭。他步履蹒跚地走在去人民公社大食堂的路上,在饥饿中栽倒在自己捐资给村里修建的小石桥上。第二天,这位满腹经纶的科举贡生、北京师范学校的国文老师、武邑县官立高等小学的校长、曾经拥有几十亩土地,几十间房产的乡绅,没能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水,在饥寒交迫中倒在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科学与教育救国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