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源口瑶族乡地处萌渚岭与都庞岭系交汇之间,东、南、西三向,分别与广西富川、恭城县毗邻,距江永县城48公里。现辖1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总面积203.2平方公里,总人口2.55万。境内崇山峻岭、绿树葱茏,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以盛产五香特产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b>第一篇章:生态风光</b></p> <p class="ql-block"> 源口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江永县境西南部,东邻广西富川县,南界广西恭城县,西接粗石江镇,北连桃川镇。境内青山叠翠,绿水含烟,谷母源、石道源、白沙源、俸源、大小溪流纵横交汇、川流不息,穿月亮湾、出凉亭坳,奔赴岭源开阔之口,谓之“源口”。</p> <p class="ql-block"> 源口境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是一座“生态宝库”。源桃河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透穿过山峦和村寨;三源湖千山一碧,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燕子山天仙草原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草原、云海与风车交相辉映,自成别样风景;秋季的香米公园稻穗随风起伏,沉甸甸的挂着“永明好米、其香五里”的江永香米。源口生态文化旅游区人文底蕴丰富,是长沙下乡知青们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知青部落保留着知青下放“先锋队”的生产生活遗存,重现着火红的青春年华,传唱着曲折动人的知青故事。</p> <p class="ql-block"> 源口生态文化旅游区是江永县扶灵瑶、清溪瑶、古调瑶的聚居地,传承着无数先辈留下来的瑶族文化。这里保存有《扶灵瑶统记》和《盘王书》等极为珍贵的瑶族历史典籍;瑶族建筑造型精致,独具特色,保留有首家大院、禅山大寺、文峰塔等省、市级保护文物;瑶族民风淳朴热情,风情独特,传承有千人会、耍春牛、舞龙狮、赶庙会、打油茶等民族习俗。走进清溪村,穿梭于清溪瑶古街巷中,沿途那一栋栋的明清古民居让人目不暇接,就像走进一部传奇厚重瑶族历史剧的现场。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源口水库1971年10月动工,1988年4月竣工,总库容4060万立方米,积雨面积22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5.36平方公里,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这里不收门票,全是自然美丽的原生态风光。三源湖上建有3座观光铁索桥,你可以通过吊桥徒步穿越山水,敞开心扉亲近大自然的精彩,你也可以乘舟飞渡,尽情享受清风扑面的凉爽惬意。这里的瑶家人都很好客,你可以找户当地人家做些饭菜,品尝来自山间的美味,真正体验一回瑶家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瑶家,种豆养鸡生娃。</p><p class="ql-block">打柴蒸馏玉露,铁锅烧煮茗茶。</p><p class="ql-block">清风徐来窗透,明月皎洁无瑕。</p><p class="ql-block">怡然自得其乐,何必浪迹天涯。</p><p class="ql-block"> 乡人.青松</p> <p class="ql-block"> 香炉山位于源口生态旅游区茶垒坪村,因主峰形状像一个树立的铜香炉而得名,此山突兀陡峭、三面临崖,只有北面一条人造天梯能登上山顶敬香祈福。从香炉山下沿正源峡谷进去,小道羊肠、绿树成荫,山泉潺涌、雀鸟欢歌,好一幅秀美的山水长廊,也是驴友徒步旅行的绝佳胜地。山下有一块大草坪俗称“断理坪”,据说,清朝乾隆年间,湖广两省交界的瑶民经常为了争山界大打出手,有一次出了数条人命,惊动了湖广两府,于是朝庭派了钦差下来断理。当时就在现在的断理坪上,由钦差大臣主持召开两省瑶民协调会,钦差挥动马鞭一指说:东边以蛇皮冲聚水为界,西边以周家岭倒水为界。从此湖广省界就一鞭定音了,直至现在山界再没有起纷争,断理坪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背崽山景观位于源口生态旅游区平岭村后山上,因形似一个背着背篓装着小孩登山的瑶族妇女而得名,假如你乘舟游览三源湖,举头便可以欣赏背崽山的奇特风貌。听老人说:背崽山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山中,因家庭贫困,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唯一的收入就是靠丈夫上山砍柴,挑到集镇上换粮食回家维持生计,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艰难生活着。转眼又到了下雪的时节,家里的米缸已经空了,丈夫只好草草的吃了几口冷饭,身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冒着雨雪进山砍柴去了。时过半晌,丈夫还在拼力的砍柴,此时正逢一位上仙云游至此,看见他在这样寒冷的天气还在山上砍柴,着实可怜!便把他带回了天宫。到了晚上,妻子见丈夫还没有回家,就点着火把背着小孩进山里寻找,找了一夜,天亮了还是没找到丈夫,她以为丈夫在山中被野兽吃了,于是便在山上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母子俩都被冻死在山中。山神便把她寻夫被冻死的事禀报上仙,上仙被她寻夫的诚心感动,就挥动拂尘一指,将她和背篓里的小孩化成了一块石山,从此以后背崽山的故事就一直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燕子山天仙草原风景区位于江永县源口瑶族乡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交界处的都庞岭南部边缘,风景区内主峰燕子山海拔1562米,因其外形像只展翅飞翔的燕子而得名。燕子山上草原广布,向来有“草经冬不萎,花非春常开”之美誉。草原内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圈,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有如仙境,山下有座天仙庙,故将这片草原称为“燕子山天仙草原”。</p> <p class="ql-block">第二篇章:知青文化</p> <p class="ql-block"> 源口知青部落位于江永县源口瑶族乡三源村,占地面积近100亩,总投资金额约1.2亿,该项工程以三源湖知青生产生活工地为基础,旨在重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艰苦奋斗的生活画面,让游客深刻体验到知青在当时社会主义建设中用青春、热血、汗水甚至生命创造的知青精神,充分展现知青“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执着进取的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 “知青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关系,上山下乡是1968年党和国家推进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期间,广大知青听从党的召唤、为国家分忧而奔赴广阔天地,战天斗地、艰苦拼搏、无私奉献,他们用忠诚、用青春、用热血铸就的“知青精神”,与党和国家这一段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正是“知青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在当今仍然需要继续弘扬和光大的根本所在;也正是知青上山下乡在中国大地已经结束几十年之久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老知青积极参与后知青时代各项活动的动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知青精神”是广大知青跟随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符合当今主流价值观的方向。“知青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而一切时代精神都将融入到民族精神。中国精神离不开民族精神,宏扬继承“知青精神”是当代青年所应继承的中国精神之一。</p> <p class="ql-block"> 致长沙下放源口知青</p><p class="ql-block">三源湖畔群山巍,部落连营倚翠微。</p><p class="ql-block">青葱年华热血沸,壮志豪情红旗挥。</p><p class="ql-block">虚怀谦卑学耕种,迎难而上垦荒围。</p><p class="ql-block">艰苦奋斗瑶胞敬,无私奉献绽光辉。</p><p class="ql-block"> 乡人.青松</p> <p class="ql-block">第三篇章:江永香米</p> <p class="ql-block"> 江永香米又名香禾米、香稻。仅产于江永县源口瑶族乡黄土坳村蒋家庵、石家庵、铜天社三处低洼漕田。西汉时期已有种植,三国曹丕曾誉“长沙有好米,上风吹之,五里闻香”即指江永香米。唐代武则天始列为贡米,从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均派官兵监收香谷,除留种外,其余香谷全部运往宫廷食用。其“浓香”之迷,经湖南省土肥研究所、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五年研究揭晓,除品种原因外,系产地土壤及地下水含锌、锰、钛、钒、钴等微量元素所致,异地则不得。</p> <p class="ql-block"> 江永香米属梗稻型高杆原始品种,禾杆细长,杆高101-14O厘米,叶呈剑形,短而窄,谷粒尖端有一根3-5厘米棕褐色谷芒,锋利刺手,鸟不敢啄食。香米全生育期155天,作双季晚稻可减为130-140天,亩产量200-250公斤。香米米质优良,玉质、呈半透明,香味奇特、且有挥发性,蒸煮米饭时掺合少许香米,米饭则清香四溢、满屋留香。香米味甘性平,营养丰富,具有补脾、健胃、清肺等医药功能,被誉为“粮中珍品",1984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米。香米不仅米香,而且香谷禾草亦香,用禾草垫床满室清香,用香禾草编织草鞋结实耐穿,还可防治脚气病。</p> <p class="ql-block"> 为保护抢救江永香米这一珍贵的种植资源,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的保护抢救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土地流转对香米种植核心区的48.54亩水田,统一采用保护性的原生态传统方式种植,以提纯复壮品种特性,铜天社香米种植核心区水田共63丘计19.38亩,石家庵香米种植核心区水田共73丘计29.16亩。</p> <p class="ql-block"> 江永香米公园位于都庞岭下,扶灵河源头,此处有一片神奇的土地,珍藏着扶灵瑶农耕文明的基因,自然山水秀美绝伦,民俗文化独具特色,蓝天与绿地相连,灵山与秀水相依,古韵与现代相融,是人们享受绿色、环保、低碳、休闲生活的理想去处。“一亩稻花香十里,一家煮饭百家香”的香米,更是人间最爱。 生活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走进博物馆,看看昨天生活的情境,再到周围村庄里体味一下农耕文明的意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丰富精神营养,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香米公园博物馆简介:源口瑶族乡是一个有着悠久农耕历史的边远瑶寨,是扶灵瑶、清溪瑶、古调瑶的聚集区。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江永全域旅游县的创建,迎来了源口瑶乡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全乡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物产资源,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使广大群众和游客了解香米的种植、传承、耕作等历程,以及源口瑶族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瑶乡的美好前景,乡党委、政府决定建立“江永香米公园博物馆”。虽然,农耕文化裹挟着历史的风霜步入尘封的记忆,成为年轮线谱上颗颗沉睡的音符,但其精神实质依旧光耀千秋。“江永香米公园博物馆”的落成,旨在勾勒出源口瑶族乡在农耕文化滋养下的发展轨迹,昭示人们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 ,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p> <p class="ql-block"> 源口社区黄土坳村位于湘桂边界,距县城45公里,辖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63户,面积4.71平方公里,人口211人。这里是“江永五香”之一的香米的出产地,风景秀丽、文化厚重、生态环境良好。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近年来,黄土坳村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设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村为契机,依托生态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农耕文化和扶灵瑶民俗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以香米及优质果蔬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加快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村民收入稳定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风民风整体向好,呈现出 “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产业兴旺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四美三宜”美丽乡村新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黄土坳村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关怀下,以提高瑶胞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按照“村庄绿化、道路硬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的要求,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全村的保护开发进行科学规划,立足村情创特色,围绕优势促发展,大力发展香米、香芋、夏橙、罗汉果、红提等农特产,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亮化、水电通讯设施改善、香米公园建设,新建村级服务中心、香米博物馆和文体健身娱乐设施,着力打造休闲露营基地,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同时,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宣传和民俗文化活动,充分展示瑶寨特色、文化内核、香米特质及产业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立村、产业富村、特色兴村的科学发展之路,瑶胞们的生活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第三篇章:扶灵瑶文化</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元朝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唐、张、何、田、莫、宋,首、冯、周、翟、陈、黄13</span>姓先祖相继从山东、浙江、广西、湖南道州等地迁入源口。分五户、建四坊,尚義坊(上村)、礼仁坊(小河边村)、昇平坊(八角亭村)、功曹坊(公朝村),开疆拓土历经六百余载。 明洪武九年(1376年)朝庭钦赐源口石氏开基祖:石午碑,为“戴帽红袍”将军,并令其率众镇守源溪四隘。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报立瑶籍,恩赐十三姓为扶助生灵之瑶族,并赐赠《扶灵创始》匾于石氏门楼永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扶灵瑶统记》是瑶族社会的首部“地方志”,其中详细记载了扶灵瑶山水图、地界、冲漯、村落、道路、河水、户籍、充役、把隘、辛劳、霸场、田粮则、县志粮、征粮册、田土名图、绘凭、批示、奉则、绘照、开试、庵观、阁庙、祠寺、社坛、津渡、桥亭、文生、贡监、职员、承充、事故、灾祥等内容。其中仅“批示”一栏,就收录了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的官府批示计三十件,内容涉及保护瑶族山场田土、免役、办义学,处理盐运、停泊纠纷等,为今天研究封建制度下的民族政策提供了一份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在瑶族内部长期实行的瑶长自治制度,《统记》也有完整记录,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起至民国三十年(1941)止共287年间,历届瑶长、瑶目的任职名单一一详记。每三年换一届,按姓氏轮流,实行民主选举。如此完备的瑶族史资料,在国内瑶区尚属首例。《扶灵瑶统记》堪称是记录扶灵瑶社会550年的地方志,是一部极为珍贵的瑶族历史典籍。</p> <p class="ql-block"> 奉院给照循旧免差碑文</p><p class="ql-block"> 盖谓本源,前元朝间乃系赵、盘、刘、邓古瑶垦种,因人稀力薄、边近粤隘实难立守,于明洪武二年,退付我祖一十三姓:曰唐、曰石、曰张、曰何、田、莫、宋,曰首、曰冯、周、翟、陈、黄,各等开基继续居垦,始号扶灵、分设五户、同乐斯土,初因水土不平、未能成熟,以遭粤匪扰害、难与安居。洪武九年,四源瑶首往上讨赏,给凭安居,迨至永乐二年,钦差户部侍郎曹,按临踏拨招集四瑶,将各边山五里许瑶垦。成化八年,石师贤于成熟报税,免丈免量免派杂差,此地原有四隘:号毛东,号梅子,号董岭、崎山,号马涧、白竹,俱有屯军把守。因军扰乱,瑶人赴上讨示屯军退遁、田土荒芜,无人守种、粮饷空虚,叨蒙覃恩,将瑶外遁军田土拨付瑶人,以折免瑶田完纳粮饷,令把四隘,给赏花红,以奖辛劳。钱粮止纳正供,蠲免一(根)杂差,各项缘由、俱载全书。听任瑶内有无通济,互相买卖田产,不用推收过割,(所)免报税,相安历数百年,食德经戴,两朝乐业,定额亦云久矣,旧章因循亦云远矣,奈气数偶乘,民事遭难,适逢县主顾今瑶一旦变故改旧章,遽勒报税,责比瑶长雪剥叠层迫于上控,匍至抚辕,批发永州府提案妥议,给照安瑶:"兹蒙本府锡宪,奉抚部院景,批饬遵行,仍循旧章,妥善安瑶,控卷存案",今幸照临示给付,理合抄镌,铭石上彰。</p><p class="ql-block"> 宪德下谧,众心永远奉行,留传不没,是为记云</p><p class="ql-block"> 竖黄龙观 嘉庆十八年仲春 通源众立</p> <p class="ql-block"> 首家大院,始建于洪武29年(1396年),重建于乾隆年间,再经咸丰、光绪年间扩建。现留存下的首家大院为咸丰、光绪年间建造,砖木结构,二层建筑。院落处于首家族人聚居的中心位置。大院由居之安、星聚、允臧、补拙山房、首家宗祠等小院组成,呈品行串连结构。各小院由巷道串联,每个小院均有过道、天井、排水道、正堂等基础设施构造而成。现留存有贞洁古稀匾和进士匾两块。</p> <p class="ql-block"> 灵川庙碑记</p><p class="ql-block"> 村偏有庙寺,曰灵川,曰禅宫,曰禅山寺,郱建最古,乡人崇奉有年矣。岁时伏腊,操豚肩,祝车篝者,衢叟壤童,连袵接屩,肩背相望,灵为昭昭,如鼎之峙歟?蓋三才立极,福佑於乡氓者良厚,有功德於民则祀之,礼也。灵川再修於国初雍正年,岁久榱桷窳败,禅关二庙,亦风雨飘摇,玉卮无当,僉谓不足歆神,祀答神庥,醵金修茸,一举而数善备焉,鸟恽飞革,无须节藻之华,鸳瓦参差,何待薜萝之補,是役也,经始於桃始华,垂成则绿树成荫子满枝矣,例勒石昭兹来许,因濡毫为记之。</p> <p class="ql-block">第五篇章:清溪瑶文化</p> <p class="ql-block"> 源口清溪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自唐、五代时期,瑶族盘姓一支就在这里聚居,初步形成古村落。清溪村是中国四大文明古瑶之一的瑶族聚居地,清溪瑶与古调瑶、扶灵瑶、勾兰瑶在历史上统称为江永“四大民瑶”,清溪瑶位于四大民瑶之首。四大民瑶分别把守不同的粤隘关口,清溪瑶把守清溪源。清溪瑶于明代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7)受朝廷“招安”下山,接受“王化”,开启崭新的发展篇章!</p> <p class="ql-block"> 清溪古村落布局严谨,原貌保存完整、文化气息浓郁。这里有150多栋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每栋独立成院,建有气派的门楼,用青、红两色烧砖砌就的翘角飞檐以及高高的马头山墙,凸现湘南农村古式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群坐南朝北,其中有52间四合院,院内为木质结构的房子,厅堂、居室的门雕、格扇、栏杆上都雕刻有花纹,窗花上均饰有进京赶考、喜鹊登枝、闺秀观景、农夫砍柴等精美图案,雕刻精细,十分考究。古村落主要街巷宽大约在1.0-1.5米左右,路面为主要为鹅卵石路,巷道曲折幽深,石板青青,古朴安详。</p> <p class="ql-block"> 清溪瑶古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紫芝别墅、芝蘭其室、雍熙第等 ”。其中,“芝蘭其室”是一座气势恢弘的二层四合院建筑,房子四面墙上全是精美的木雕。左右两侧以巨幅圆形主雕为中心,周围案格里绘有各式人物、山水、花卉图案;正面主墙分组雕刻了喜鹊登枝、姜太公钓鱼、铁拐李打酒、千金小姐吊脚楼赏景、樵夫砍柴问路、书生赶考、读书耕田等图案,每幅精雕细刻,形态逼真,惟妙惟肖。一个院落堪称一个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溪“文峰塔”被称为中国瑶族第一塔,文峰塔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位于清溪瑶寨燕子山脚下,气势雄迈,有诗赞:“巍峨文塔耸云霄,铁骨铮铮气势豪。雷神斧劈何所惧,岿然屹立不动摇。”《文峰塔碑记》系时任永明知县林昆琼撰写,历经沧桑近三百年,“文峰塔”三个大字体仍光彩夺目。林知县的碑文从当时的人文地理进行概括,通俗易懂,不泛赞美之词,文章最后赞扬了清溪瑶人,说:'礼,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清溪虽属瑶籍,久沐升平治化,民咸知忠信而不悖乎礼义。此殆诸生之所以为文也欤。由此可见,清溪瑶乃仁礼之乡也</p> <p class="ql-block"> 清溪瑶博物馆是由田万载老人自筹建成,馆藏文献文物均为本村村民无偿捐献,田老多年以来共搜集了从明代到建国初期的各类文史契约等原始史料3万余件,文献资料全面系统记录了清溪瑶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详细记载了清溪从明代到清代、民国的发展沿革,为研究江永四大民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风瑶俗和发展兴衰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所藏文献主要内容包括:一,江永四大民瑶的形成,与周边汉族的交流。二,民国时期四大民瑶地方武装治安管理,抗日战争爆发瑶族人积极参加抗战。三,从明朝到民国期间,清溪瑶民间的买卖契约。四,清溪瑶维护地方权益与境域资源保护等。</p> <p class="ql-block"> 清溪瑶博物馆不仅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建国后的文献资料也不少,就连65年中共江永社教总团,桃川分团四清干部退赔的材料和大队干部、党员、团员、民兵花名册和历次政治运动的资料全部保存了下来,清溪瑶博物馆也是瑶族历史的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第六篇章:千人会</p> <p class="ql-block"> 源口扶灵瑶禅山寺“千人会”</p><p class="ql-block"> 禅山寺始建于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距今600多年,坐落在源口村东北约一里处,东北西三面农田,果林环绕,南面宽敞,紧邻源溪河水。禅山大寺是扶灵瑶族古代三十一座宗教场所最为雄伟的一座,过去不但殿宇宽敞,有上下两座,左右僧房、经堂、起居设施齐全,佛像高大庄严、完整。寺内陈设有释迦摩尼佛、观世音等佛像35尊,是六百多年来,扶灵瑶历代祖先延祭竹林之恩,春祈秋报的主要场所。常年大小佛事及活动不断。每年一次庙会,每十年举办一次千人会,届时,寺外搭台唱戏,寺内众多僧人念佛诵经。瑶民跳起长鼓舞,舞龙舞狮,耍春牛,热闹非凡。每届会期不短于三天,最长时达七天。每年一次的庙会由寺内僧人主持,每十年一届的千人会则由瑶长主持,每届“千人会”都要广邀外地僧人,寺内设大型祭坛,寺外搭建临时戏台请戏班子唱戏。各姓门楼上贴上对联,摆上三牲果品酒饯,祭奠天地。庙会期间家家男女老幼盛装打扮,户户臵备丰盛酒宴,盛情款待各方来客。庙会头日,僧人身披袈裟,手敲木鱼,会首名士列队陪同,瑶民身着民族盛装,举着凉伞彩旌,抬着菩萨、香炉、炉内燃着檀香,划着龙船,后随龙灯狮子队,秧歌队,武术队进行环村大游行。拜祭十三姓各门楼,迎请各姓先祖神灵归入寺内,同时迎请本村诸庙庙神归入寺内接受祭拜。从第二天起寺内做道场。僧人拜忏诵经,头人和信众随之拜祭上香;寺外戏台举行各种艺术节目表演。晚上在寺前河中放飘灯祭河神,放地炮、烟花。庙会期间全村斋戒一天,禁杀一切生灵,禁食一切荤腥。活动期间,人山人海,场面壮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九三九年举办了最后一届,因战争动乱停办。寺庙也遭受毁坏。除正殿外全部被拆除,佛像毁坏无存。修复古寺,恢复千人会是对现代扶灵瑶人,也是源口瑶族乡人民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的举措。2006年2月,禅山大寺经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予以重建。目前,通过扶灵瑶民和各界人士捐资,已修复了正殿、偏殿、僧房、围墙、水洗、厨房、卫生间。重新雕塑佛像7尊。添臵了佛器、佛幡、拜垫、大钟、大鼓等寺中设施。找回禅山寺古石刻碑一块,明万历年间石刻箱鼓两个,禅山大寺已基本建成。</span></p><p class="ql-block"> “千人会”是扶灵瑶古代众多庙会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隆重的庙会,今天仍然是源口扶灵瑶族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内容。作为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自娱自乐活动,它不但体现了瑶族人民乐观、顽强、趋群、感恩、务实和善良的民族性格,而且也是扶灵瑶族人民千百年来沟通外界,团结湘桂两省三县及周边各村各寨各族人民的桥梁和纽带,对增强群众团结、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更是抒发和反映扶灵瑶人民原始信仰的精神产品,所表现的内容都是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精神在文化艺术上的真实写照,生动、全面地体现了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和历史文化传承,是研究湘南边陲瑶族人民世界观和生活情况的重要依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当今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很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变迁,“千人会”处于濒危状况。“千人会”历经600多年的沧桑岁月,特别是经历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乱,五十年代的破除迷信,六十年代的破四旧等各种人为因素,致使众多的文物古迹毁于一旦。这一优秀民族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目前面临诸多危机:由于“千人会”是采用单一的言传身授的传承方式,熟悉“千人会”的程序和各种竞技、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大多数艺人年事已高,会期程序的传人田荣年,调鼓传人何景亮,各种模型制作人张承略等已近80高龄,口传身授已十分困难,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或不愿学习传承这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导致后继乏人;同时许多研究、记录瑶族祖先祭祀仪式内容、程序、技艺的珍贵史料已经或正在流失。由于是民间活动,目前的维持全凭当地部分爱好者自发性的组织和民间的自愿集资赞助,全面系统的普查、收集、发掘、整理“千人会”的产生、发展、艺术价值、社会功能、未来走向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受到资金和人力的制约,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祭祀仪式,亦失去生存与发展的时间、空间,将会由日趋淡化而走向消失。鉴于上述原因,若不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千人会”仪式将有濒临失传的危机,所处的现状令人担忧。</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千人会”的抢救保护工作已经引起当地有识之士和江永县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成立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文保工作公约”,江永县批准将《源口扶灵瑶祖先祭祀遗址禅山寺》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申报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对健在的各项内容的传人进行录音、录像,对他们的口述、身授的技艺和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按古文物建筑的要求,对遗址已建和待建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仿古建筑和装饰,重现古遗址原貌。系统恢复“千人会”各项活动所需的各种服饰、器具,培养各项活动的新传人。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资助,打造“千人会”的文化品牌,提高知名度,挖掘深度,拓展广度,全方位地立体展示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保护无形资产,提升价值。真正把禅山寺“千人会”打造成江永县乃至湖南驰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品牌,让禅山寺“千人会”重现昔日辉煌。</p> <p class="ql-block"> 耍春牛扶灵瑶传统文艺节目。相传远古时代牛神从天宫御田盗来五谷种子和农具于人间,玉帝迁怒牛神,宰牛于人间以示惩罚。人们为纪念神牛舍生取义的壮举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遂以“耍春牛”活动祭祀神牛。源口扶灵瑶保持了这一原始的传统祭祀仪式。“耍春牛”文艺活动在每年的立春举行。表演由2位青年披上牛皮道具扮演春牛,一人耍牛头,一人耍牛尾,模仿牛的行走、犁田、搔痒等姿态。两人扮演夫妇,即犁田的丈夫和送饭的妻子,另两人肩背锄头,作耕田状。如此在公共场所沿街表演。每到一处,先由坐轿的“春牛官”下来朗诵祝词,其意祝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由表演者唱《十二月花》,边歌边舞,当地主人鸣炮迎送!</p> <p class="ql-block"> 耍春牛歌(十二月农事歌)</p><p class="ql-block">正月里来花迎春,桃红柳绿春满园。</p><p class="ql-block">立春过后雨水降,春牛下垅把田耕。</p><p class="ql-block">二月里来二月青,阳鸟布谷啼开春。</p><p class="ql-block">惊蛰春分万物醒,栽种竹木树成荫。</p><p class="ql-block">三月里来去踏青,五谷杂粮破土生。</p><p class="ql-block">清明放晴又谷雨,瑶妹采茶放歌声。</p><p class="ql-block">四月里来油菜黄,收割菜籽插秧忙。</p><p class="ql-block">立夏过完迎小满,插完早禾扯稗忙。</p><p class="ql-block">五月端午是端阳,粽子抛进汩罗江。</p><p class="ql-block">芒种过去夏至到,植好玉米种高梁。</p><p class="ql-block">六月里来稻花香,艳阳高照似火烧。</p><p class="ql-block">小暑过后是大暑,稻穗迎风笑弯腰。</p><p class="ql-block">七月里来七月天,十五中元祭祖先。</p><p class="ql-block">收回粮粒要勤晒,红薯芋头早培根。</p><p class="ql-block">八月里来桂花香,中秋佳节庆团圆。</p><p class="ql-block">吴刚捧酒表白露,嫦娥献诗把秋分。</p><p class="ql-block">九月里来菊花黄,高梁玉米酿酒尝。</p><p class="ql-block">寒露忙把霜雪降,蔬菜罗卜早种完。</p><p class="ql-block">十月里来棉吐白,采摘油桐好过冬。</p><p class="ql-block">立冬过了小雪到,收摘瓜果备足粮。</p><p class="ql-block">十一月里天气寒,纺纱织布莫偷闲。</p><p class="ql-block">大雪来临冬又至,备足草料护牛羊。</p><p class="ql-block">一年四季开红花,寒冬腊梅花含笑。</p><p class="ql-block">杀猎宰羊酿冬酒,五谷丰登庆丰年。</p> <p class="ql-block"> 黄龙觀碑记.石鼎元撰</p><p class="ql-block"> 黄龙觀、古刹也,相传建于清初年间。村旁有崇山屏立,有最高之峰峦,横障如壁垒当前,疑无去路,而曲径彳亍,攀援而进者蜿蜒数十里,实扶灵水之来源焉。古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势家以为村龙入脉,使在山泉清,奔赴湍流,常若骊龙含珠,喷射泽溉,俾膏膄共庆丰获,乃建庙镇守於兹,甚盛典也。史传苍龙死,黄龙生,为新朝图识之符徽,庙适毁逊清末,而共和龙兴,岂庙之兆焚如,亦有感觉而然耶?乡人募建有年,仅有正座并舞台,旋以费用不敷,工程中辍,已巳秋,复议兴修,於是踵其役,醵金经营,乃告厥成,庄严神像,为春秋祈报之所。夫龙,君象也,西儒博物家,谓龙虽有其名,而无具体之徽信,曲譬者,方谓龙能飞 ,能潜,能隐,能见,为神妙莫测。民国废帝制,昔以龙尊君之旨,已失所依据,而神权堕落,斯庙适新於文明进化之初 ,鼎元念父老之勤劬,感沧桑之蜕变,亦且姑妄言之,而姑妄记之 ,以为存古之证云尔。</p> <p class="ql-block"> 扶灵瑶龙狮迎新春民俗文化活动已经传承数百年,上村(原名“尚羲坊”)舞黄龙习俗可以追朔到十八世纪中期,清朝初年村前建有一座庄严肃穆的黄龙觀,逢年过节瑶民们都会组织舞龙舞狮到觀中举行祭祀祈福活动,此民俗活一直沿袭至今。黄龙觀遗址位于源口社区农商银行地段,因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风潮而被拆毁,听村里老人口述:觀中飞檐、梁柱全部精雕细刻有栩栩如生的黄龙,进入觀里仿若走进龙宫,觀里供俸的神灵也非常灵验,古时各方的善男信女都纷纷前来虔诚祈福,觀宇香火也曾鼎盛多年,我的曾祖母就曾在此住持护觀三十余载。</p> <p class="ql-block"> 记得儿时每近年关,村里长者都会在礼堂里编织龙头,到了腊月廿八吃过晚饭后,海螺号就会响起,村民们都自发到礼堂操练龙狮,准备初一早上的游行拜庙活动。初一清晨上下三村(上村、小河边、八角亭)都会相约一起拜庙,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族团结、国泰民安!每年初一,上村的龙狮队伍早早的集合,出行到进小河边村的路口迎接小河边村的春牛、双狮和八角亭村的双狮队伍,三村队伍一起集结声势浩大,锣鼓喧天!</p> <p class="ql-block"> 拜庙队伍首先从小河边石家门楼开始拜年,沿着青石古巷,依序经过小河边村田家门楼、陈家门楼、首家大院后进入八角亭村陈家门楼、何家门楼再到禅山大寺拜庙,从禅山寺出来后就沿上村的莫家门楼、张家门楼、唐家门楼(上村的门楼因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场大火,全被烧毁、荡然无存,现只能在旧址焚香祭拜)一一祭拜!街上烟花爆竹响彻山谷,大队人马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彰显了瑶胞勤劳勇敢、不畏艰难的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 初一祭拜活动从清晨起,一直要延续到中午十二点多才结束,兄弟们临别时相约十五元宵再一同欢庆,大家互拜行礼祝福后才各自回村。十五元宵欢庆活动也是依照初一拜庙路线有条不紊进行。</p> <p class="ql-block">第七篇章:文化振兴</p> <p class="ql-block"> 源口瑶族乡党委始终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以更好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源口瑶族乡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 时值“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源口瑶族乡党委提出,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促进产业发展。加快知青部落农旅项目招商和燕子山风电项目管理,加紧部署兰源公路、龙源公路建设方案顺利实施。在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努力发掘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集思广益、多措并举,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和产业兴乡的战略目标,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美丽新源口,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放眼当前,源口瑶族乡正跨越发展之舟、扬帆起航,拥抱未来,全面乡村振兴蓝图熠熠辉煌。</p> <p class="ql-block">自驾游客可以从道贺高速城北出口下高速,经广西朝东镇→源口生态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15公里。</p><p class="ql-block">乘动车的游客可以搭乘动车到广西恭城高铁站下,换乘恭城→江永省际巴士→桃川站下换乘(乘江永→源口巴士,上午11:20分,下午15点)。</p><p class="ql-block">乘火车的游客可以搭乘火车到江永站下→换乘火车站→江永西站→源口公交(上午10点,下午14点)。</p><p class="ql-block">旅游咨询:1915182496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