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面馆打卡记

知足常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苏州横泾地区有一家人气非常火的苏式面馆,还上过美食节目,由于觉得距离有点远位置有点偏就没特意去。这次由于网红名气越来越大,专门去了一次打卡。2021年5月6日上午乘地铁2号线至石湖东路站转乘4号线至红庄线转支线至木里站,出4号地铁口再转乘公交623路至横泾卫生院下车,往后走100米即到。运气还可以,没有碰到之前小伙伴形容的那种大门口需要排队领号的阵容,不过结账台处还是需要排队的,很多都是从附近慕名而来过来尝鲜的食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店面的大堂真的是非常大,不过即使是那么大的大堂,依然容不下过来吃面食客的热情,好一点的位置需要的是眼明手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两个人点了二碗店里顶级的太湖三虾面,再加了一盆姜丝。但这显然是画蛇添足了,因三虾面的套餐里含有一盆姜丝的。两个人吃量绝对是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太湖三虾面:他们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太湖新鲜的时令河虾,手工剝出虾仁,沥出虾籽和虾脑炒用料足外加汤底鲜,虾仁嫩、虾脑香、虾籽酱油鲜,色泽鲜艳,面条柔韧滑爽,汤浓味鲜。细的苏式面条和时令的太湖三虾应该是绝配,再配上诸如重青宽汤和姜丝等食材,现场真人演唱的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枫桥夜泊“,那一个味道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好极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横泾面馆”上榜!人民网“了不起的小店”</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日,人民网江苏频道聚焦吴中区老横泾面馆。“小店经济”焕发活力,跟着小吴一起来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者按:近年来,小店经济如火如荼,正成为助力经济民生的“毛细血管”,在吸纳就业、改善民生、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人民网江苏频道联合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协会推出首届江苏省民营经济暨个体工商户优秀案例展示活动,并在全省优选10家“了不起的小店”拍摄系列短视频,讲述“店主”们自强不息、努力经营、投身公益的精彩故事。本期聚焦苏州市吴中区老横泾面馆店主潘治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苏州人而言,吃面是件不可或缺的事。很多人把家附近的老面馆,当成了自己的“第二食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吴中区新思家园三期南门的这家“老横泾面馆”,虽然只开了6年多,如今一年的客流量已超过100万人次,成了老饕们口中“了不起的小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馆掌舵人潘治强是位地道的横泾人。依托当地旧木市场,店里的一桌一凳都是他淘来的宝贝。竹筛、陶罐、时钟、方盒……走进老横泾面馆,仿佛瞬间穿越回上世纪80年代,这些古旧的物件摆在店里,成为一种风格,一景一物诉说着小店对苏式味道的坚持。“宽汤硬面重青”“大排过桥”,这些苏州面客才懂的术语背后,氤氲着苏州老面馆的烟火气。做猪肉生意发家的潘治强,对新鲜食材有着天生的敏感。选用整鸡、火腿、麻鸭吊汤,每天凌晨3点升起炉火,直到晚上8点,一锅原汁原味的鲜美高汤才算合格。在极烫的蓝花碗里,面条摆出宽阔的“鲫鱼背”,服帖又漂亮,搭配50多种各式各样的浇头,组成不同的风味,要的就是精细。一碗红露打底的阳春面下肚,瑟意(上海方言)十足。“开面馆就是卖面嘛,浇头丰俭由己。我们要把店做成周边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的,大家进来可以吃虾仁面,也可以吃一碗很普通的阳春面。”在潘治强看来,苏州人吃面讲究的是一碗汤,但真正做好并不简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汤底到面条再到浇头,每一关的食材把控都至关重要。老横泾面馆食材新鲜的背后是潘治强的又一件秘密法宝——独立且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作为面馆的后端,潘治强的鲜丰集团如今不光能实现食材自给自足,还响应政府扶贫计划的号召,对接贵州贫困山区的农副产品在店内使用,帮助山区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把食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地道。”潘治强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清晨5点到晚上8点,因为有了知名度,慕名而来的食客越来越多。如今,店内日最高销量能达到5000碗面,不少人也因此给面馆冠上了“网红面馆”的头衔。潘治强对此却不以为然,“网红并不能代表长红,我想要做的是百年老店,把老味道传承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荏苒,岁月更替。潘治强也从当初的小伙“阿潘”变成了街坊口中的“潘总”,不变的是他对这一口地道横泾老味道的坚守。对于未来,潘治强想得很清楚:不扩张,不连锁,把这家面馆做到极致,让老横泾面馆真正成为横泾的特色招牌,让更多人通过他的面馆了解横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吴中发布 2023-12-16 17:32 发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木渎,吃面是一年四季的重头戏,虽然木渎的很多家面馆,没有市区的那么有名,但是味道却是难以复制,这些不起眼的小面馆抚慰了木渎人的胃。目睹有位大姐在这个小镇上开了一家面馆儿,面馆的名字叫俞家面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家面馆不起眼,名气却很高,当地电视台专门采访过老板娘大姐,对被采访这件事,大姐表现得很不情愿,甚至有些抗拒,声称不想做网红,只想踏踏实实的简简单单的给客人煮好一碗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家大排拌面是一绝,一天能卖出去三四百块大排,老食客上门,直接说来一份拌面,老板都知道他要的是大排拌面。煮好的面整整齐齐地码在碗里,浇上一勺老卤,趁热搅拌均匀,放上大排,一口气将这碗拌面吃个底儿朝天。大排炸的酥脆,卤得很入味,跟一般的面托大牌不同,这里的大排,不勾芡直接卤后又炸,吃起来咸甜口,一点都不腻,拌面里还会放鳝丝,新鲜的鳝鱼做成的,过油之后,肉质细腻浓油赤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年5月7日,我们慕名乘公交4路至新华路转38路至凤凰路下车往前50米左右至俞家面馆品尝了大排拌面,风味独特,食后余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饭后,我们游览了木渎古镇榜眼府第和严家花园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4年1月9日中午,我们在大众点评网团购了苏州孙盛兴奥灶面馆(山塘店)的蟹粉面双人套餐,该店座落在山塘街口渡僧桥旁的方基上,走进店堂,只见三个小妹正现拆着蟹粉,店堂布置的古色古香,很有水乡姑苏的韵味。苏州的面都是以红汤或者白汤打底,然后配上各种浇头,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三虾面,大排面,蟹粉面等等,而这个蟹粉面则是只有冬季才有的限定版本,用的全是现拆蟹黄、蟹膏、蟹肉部分 用葱姜和猪油爆香之后用膏汤熬制的产物,可以说是N多只蟹的结合体,味道鲜美,一点儿也不腥,真是一饱口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