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街美食千家店,一路走来一路香。

太阳公公

三月的樱花早已飘零,蠡园范蠡西施的浪漫爱情故事仍然在向人诉说。离开无锡已经一个月了,按照同学们的约定,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众多诗人们脍炙人口的诗作,把扬州渲染得色彩缤纷,令人神往。 4月26日中午,同学一行5人入住扬州怡园饭店,开始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惬意旅游。 一、扬州东关老街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扬州东关老街</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阳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关老街千年苍,古街古砖古铺房。</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隋炀帝恩今依在,古渡运河依然忙。</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头攒动街鼎沸,生意兴隆商百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满街美食千家店,一路走来一路香。</b></div> 怡园饭店位于四望亭路与汶河北路的西南侧,距离文昌阁300米,距离瘦西湖1.1公里,过十字路口就是著名的东关老街。 扬州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 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是明清时期扬州最繁华富庶的街道。 经过千年的积淀,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得到完善地保存,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 步入东关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砖墙黑瓦和黑色的翘角飞檐的商铺、酒家、旅舍和会馆,没有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即使有那么三四层的楼房,也都带着仿古式的砖墙和黑瓦。 仿古式的砖墙黑瓦都有流水式的隔断与层段,配合屋面的翘角飞檐,给人一种流水式的立体动感,让游人不辨老房子和仿建的区别。 让我内心震撼的是东关街保存有庞大的明清式古建筑群和“鱼骨状”式的街巷体系,完全传承着明清时期的风韵特色,这在众多古镇古街是不多见的。 更让我震撼的是那满街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人来人往,挤挤挨挨,一片繁华的景象。 街两侧,皮包水、水包皮、谢馥春、宝芝斋、福禄社、扬州三把刀、扬州八怪,黄桥烧饼等等,各行各业,比比皆是,喧嚣热闹,生意兴隆。 四美酱园铺面,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从酱园铺面飘出来特有的香气让人们闻香而入,屡屡驻足于此。 游人在此带走的是小菜,留下的却是对百年老店兴盛的希望,希望在东关街诞生却闻名遐迩的扬州特产,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整条街上汇集了很多当地特色小吃,特别是藕粉汤圆、四喜汤圆、饺面、黄桥烧饼、大煮干丝、狮子头等在街上屡见不鲜。 早在明清时期,扬州香粉就作为“贡粉、宫粉、官粉”进献皇廷,赢得了“天下香粉莫如扬州”、“苏州胭脂扬州粉”之美誉。 谢馥春粉店制作的香粉以形似鸭蛋而闻名于世,以“香、粉、油”三绝闻名天下。 1915年“谢馥春”宫粉荣获巴拿马万博会大奖,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名列“全国 300家重点保护品牌”。 “扬州三把刀”是以厨刀、修脚刀和剃头刀为代表的扬州饮食、沐浴和美发三个行业的总称。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三把刀齐头并进,共同构成扬州三把刀文化。 扬州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扬州文化的一部分。 扬州牛皮糖口味香甜,外层芝麻均匀,切面棕色光亮,呈半透明状,富有弹性,细嚼不粘牙,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号称“扬州一绝”。 漫步扬城街头巷尾,卖扬州老鹅的熟食摊点随处可见,在扬州传统菜肴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算得上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一道主菜。老鹅其实一点不老,只不过习惯这样叫罢了。 店墙根一棵玫瑰花娇艳地在墙头绽放,大红色的花朵,翘然枝头,热情张扬,似乎是为古色的街巷代言, 同时也为街巷增添了色彩。 宏生教授与历史老人亲切交谈,我想他们应该是在讲东关街上的昨天和今天吧 …… 陶笛是一种古老而别具特色的陶土乐器,小巧古朴的陶笛在漂亮的小姑娘吹奏下发出了空灵悠长的天籁之声 。 大青石凿成的井沿安坐在街边上,斑驳的划纹似乎在向路人诉说它千年的沧桑,诉说东关古渡和东关街说不完的故事...... 二、扬州个园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扬州个园</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阳</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墙普门隐东关,闹中取静有洞天。</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月映竹成千个字,竹子取半名个园。</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曲桥楼阁亭台榭,春夏秋冬叠假山。</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个园趣为园主名,前人建园后人观。</b></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以个园为代表的几座园林私邸,分布在东关街上。个园是扬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一座园林,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br></div> 个园建于清嘉庆23年(1818年),是以竹石取胜的优秀古典园林。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清高之趣。 <p class="ql-block">个园内生长着数千种名贵的竹类:毛竹、罗汉竹、龟甲竹、箭竹等。又因个园主人,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字个园,故名“个”园。</p> 此外,个园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个园的主人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 个园还以假山堆叠精巧著名。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 以门景的竹石为春,以湖石山子为夏,以黄石山子为秋,以宣石山子为冬。充分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诗情画意。 游园一周如历春夏秋冬四季,为国内孤例,是扬州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景。 这么一座价值连城的园林修建在东关街上,可以透视这里曾经的繁华与经济地位,盐商不止为这里修建了繁华的院落,他们也将中华文化的极致留存在了这里。 街市上除了道路在述说着久远的故事外,街道两侧的各种商铺、摊位好像在复演千年情景古戏, 三、扬州早茶文化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扬州喝早茶</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阳</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壶龙井三泡茶,蟹黄汤包味道佳。</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煮干丝家常菜,自清点评传万家。</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萝卜荠菜青菜包,物美价廉人人夸。</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道早茶慢慢品,乾隆哪有我闲暇。</b></div> 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除了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诗画西湖、人文古韵外,很多人都会把记忆留在那浪漫又值得回味的早茶里了。 在扬州有句话叫“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而“皮包水”正是早茶的写照。喝早茶,体验一把扬州人的早茶文化是我们下扬州的另一目标。 早茶,我们首选了我们入住的怡园饭店,怡园饭店是扬州“世界美食之都”示范店,是绝大多数扬州人喝早茶首选的茶店之一,每天7点之前,具有1000多张餐桌天天提前爆满。 6:40分我早早来到二楼早茶厅,以为早到的我被长长的排队定餐人群惊到了我,喝个早茶这么火爆啊! 每人一杯明前龙井茶,每人一只蟹汤包、一只蟹黄包、一只荠菜肉包、一只青菜包、一只翡翠烧卖,两只狮子头,一碗蟹黄大煮干丝…… 一顿早茶,吃吃聊聊足足两个钟头,回肠荡气神清气爽,感觉自己像皇帝。 明前龙井茶香气浓郁,色泽清澈,经久耐泡。我不懂茶,但在宏生同学的操作和讲解下,也吃出了一点茶文化的意思。 蟹黄汤包在明、清时期已闻名天下,其皮薄如纸,隐约能看到汤水在里面晃荡。先把吸管插入,稍后,再小口小口地啜吸,汤汁鲜美浓厚。剩下的包子皮,可以蘸醋吃,可吃出螃蟹之味。 扬州大煮干丝,丝丝入味,绵长有回甘,像读一篇优美的散文,非常值得称赞。 扬州烫干丝和大煮干丝堪称双璧,朱自清先生在他的《说扬州》说得清楚:“所谓煮干丝,那是很浓的,当菜很好,当点心却未必合适”。“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 无论是烫干丝还是煮干丝,其丝都被厨师切成头发丝大小的细丝,加之朱自清先生的点评,这烫干丝也变得文艺化了。 邻桌的老头对我讲:当地人更喜欢来怡园,吸一口汤包,望一眼窗前四方塔,美食风景一起享受,早茶连着午饭,一吃一上午,悠哉乐哉! 一方水土,有一方美食。扬州人的惬意生活体现在“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里,要真正体验一下扬州的生活,就来扬州吃一次早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