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是孩子教育道路上是第一个重要转折点。</p><p class="ql-block">其实,幼小衔接正确的姿势是学科知识零起点,而习惯、能力、品质等的准备则要“弹药充足”。这些要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也是做好幼小衔接最有力的武器。</p><p class="ql-block"><br></p> <h3>学科知识零起点,拔苗不能助长</h3></br> <h3>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这才符合3至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是从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学习,并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感性经验为基础。</h3></br><h3>他们过渡到书本学习、基于间接经验的学习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家长不能人为地过早、过快地缩短这一过程。如果幼儿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提前进入更高年龄阶段的概念符号学习,就会形成一种机械记忆式的学习,丧失变通和理解的灵活性,进而难以适应不确定的未来生存环境。</h3></br> <h3>弹药粮草要充足,不打无准备之仗</h3></br> <h3>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平缓过渡。幼儿园和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求知欲、专注力、坚持性、独立性、责任心等良好的学习品质。</h3></br><h3>美国Katz教授认为:“我们应将‘培养(儿童)想要的学习品质’与知识、技能、情感一样,单独作为一个类型的教育目标。儿童仅仅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并不一定导致其发展成功,他们必须学会如何使用这些已经获得的技能和能力。如果我们仅仅关注技能,将技能视作教育的一种最终结果,可能会使儿童不倾向于运用这种技能。”</h3></br><h3>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厌学的孩子并非其自身不具有学习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而是他们在获得这些知识、技巧、能力的过程中,学习品质受到了伤害。</h3></br><h3>家长不要一味地强调孩子的知识储备教育,而应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家长身上看到好的学习品质并主动模仿与学习。比如,遇到问题时不畏难、解决问题时不悲观、攻克难题时不放弃。</h3></br><h3>除了做好学习品质的准备外,幼儿园和家长还应让孩子做好上学的心理与物品准备,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让孩子加强身体锻炼等。比如,教孩子学会整理书包,引导孩子用简笔画做笔记,通过玩积木、折纸、串珠等为孩子握笔打基础,等等。</h3></br> <h3>精准把脉找问题,对症方能下药</h3></br> <p class="ql-block">在入小学后,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会纷至沓来。家长如果在孩子入小学前未雨绸缪,把脉孩子存在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或许孩子在入学后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关于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等问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借助闹钟、沙漏等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给孩子制定合理的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要用清晰、明确、温和的指令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能强制性地让孩子必须做什么,以免孩子消极对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比快慢”之类的游戏,让孩子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到“快”的乐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 关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是由其年龄特征和生理发展特点等决定的,家长不能盲目地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要适度确定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与要学习对象建立关联来练习注意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用“阶梯法”,逐步延长孩子一次性集中注意的时间,并适当强化孩子已经取得的“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要营造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当孩子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时不要干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还可以通过“数字传真”“找不同”等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 关于孩子打人、没人玩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之所以存在不合群、霸道、有攻击性等的行为,是因为孩子的社会技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致使孩子难以获得优质的人际关系互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85%是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莱金·菲利普说:“许多人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和谐相处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儿童时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孩子人际关系的培养,提升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尝试着带孩子参加一些家庭聚会、儿童团体活动等,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适当教会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和他人沟通、学会合作与团队协作……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存在再多的问题都不可怕,关键是家长要“望闻问切”,精准把脉出问题的“病因”,有的放矢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孩子的问题得以完善解决,让孩子会“做人”、会“做事”,能“成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