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陶继新老师《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

兰心

<p class="ql-block">  陶继新老师是“新闻+教育专家”的传奇人物,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今年73岁的他依然用他特有的方式,行走在教育的芳草地,记录一个个教育的传奇。他是我崇拜的英雄,我读过他的很多书,尤其是《治校之道》系列丛书,让我受益良多。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陶老的《读书与教师成长》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4月17—18日,我参加了心语团队的全国第十届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培训的主题是:《像教育专家一样教书与生活》。大会有幸邀请到知名教育专家陶继新老师为大会做《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报告。陶老从读书价值、读书走向、读书内容、戒除浮躁、经典诵读、读书与教学、读书与人生幸福等七个方面给老师分享。下面我结合陶老的报告内容谈一下个人的感悟。</p><p class="ql-block">一、读书价值</p><p class="ql-block"> 读书的价值首先是滋养心灵,塑造品格。哥德曾经说过:读书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通过读书在书中汲取精神的养料,给我们注入无限的心理能量;其次是增长智慧,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书,读好书就像站在巨人的肩上;再次是读书能提高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令人变得更加优雅,那种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书卷气是一种精神的颜值,远胜过最名贵的化妆品,这种精神的颜值不会因岁月的风霜而减少,反而会随着岁月洗礼而越发的充满无限的魅力;最后就是读书能令人延年益寿,杨绛、叶嘉莹这两位百岁老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读书能令人大脑更加灵活,脑细胞得到充分开发,爱读书的人不会得老年痴呆。</p><p class="ql-block">二、读书走向</p><p class="ql-block"> 读书的走向就“取法乎上”,选择经典的书去读。陶老曾经给我们讲了他个人成长的故事。他的一位朋友也很喜欢读书,可是和他的成就可谓云泥之别。后来才知道那个人对读书内容缺乏甄选,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读“精神垃圾食品”。陶老推荐老师多读经典,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四书五经一定要读甚至是背诵,其次是中国“四大名著”和世界经典名著。经典是经过岁月洗礼,沙里淘金留下的宝贵精神才读。好的书值得读一辈子。例如:《论语》,《论语》就好比是东方圣经,值得我们每个读,终身诵读,受用一生。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陶老从四十九岁开始背诵经典,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还写了一部《论语心悟》。现在年轻人喜欢读电子书、有声书,只要有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但是,这些只能是读书的有效补充,不能替代读纸质书。</p><p class="ql-block">三、读书内容</p><p class="ql-block"> 陆游晚年告诫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要写好诗就多读多背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诹”。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读教育专著,学科教学书籍,还要多读文学类、科学类、社会类的书。就像鲁迅给彦黎民的信中写到:“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采得百花,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p><p class="ql-block">四、戒除浮躁</p><p class="ql-block"> 陶老谈到戒除浮躁、淡泊名利,讲到陈寅恪教授,被誉为哈佛三杰,现在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有空刷朋友圈,玩抖音,看肥皂剧,也不愿意读书。伴随着樊登读书会,得道等各种电子书平台的发展,以及喜马拉雅等有声书、电子书的阅读远远超过纸质书的阅读量。电子书、有声书往往是快餐式阅读比较多,主持人带你读一本书,往往类似于读后感,概括书的内容,谈个人感受,缺乏读经典原著的营养,就好比吃别人给你嚼过的馒头。另外读纸质书,在书上圈点勾画,那种沉浸式读书的感觉,在对着手机屏幕时根本找不到。我个人偏向读纸质的书,比如我读海蓝博士的《不完美才美》,读海文颖老师的《接纳力》,开始是在微信读书会,后来在喜马拉雅上听,电子书、有声书随时都可以读,利用碎片时间读点有声书也很享受,但总不如纸质的书记得牢,所以后来又买来纸质的书来读。</p><p class="ql-block">五、经典诵读</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经典诵读就是灌根的最好方式。陶老师讲他从四十九岁开始背诵经典,《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礼》,到现在他已经七十三岁了,四书五经几乎能倒背如流。还写了一本《论语》心悟。陶继新老师倡导孩子背诵经典,他认为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记忆力超强,这个时候背诵的东西记得牢,虽然有些经典孩子并没有完全理解,但能受用一生。</p><p class="ql-block"> 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自己的女儿和小学生一起背诵经典,结果是小学生背的快,记得牢。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我现在能背诵的古诗词和经典美文,几乎80%以上是小学时候背诵的。初中背诵的经典还能背诵一部分,高中背诵的几乎全忘光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好朋友范荣老师从三年级开始就开始让孩子背诵初中文言文,扩展了孩子的视野。孩子到了初中学习就非常轻松。</p><p class="ql-block">六、读书与职业幸福</p><p class="ql-block"> 书籍是精神的营养品,一个不读书的人精神是贫瘠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首先要塑造自己高贵的灵魂,用书籍滋养生命,让自己长成一棵生机勃勃的树。用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心灵呼唤一个心灵”。当老师是一棵生命力旺盛的树,他才能去摇动另一棵树;当他是一朵洁白的云飘在高远辽阔的天空,他才能去推动另一朵云;当他拥有一个诗意的、纯净的、美好的心灵,他才能呼唤另一个心灵。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当老师还昏昏沉沉地睡着,懵懵懂懂地活着,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的人,要活出怎样的人生,我们又能培养出怎么人才呢?</p><p class="ql-block"> 我很庆幸自己能与那么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同行,一起向着教育的美好明天前行。虽然也有很多无奈,我们依然相信教育的诗意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热爱的事业中创造价值,让中国的教育因为我们而精彩,让无数的孩子因为有了我们而幸福快乐地成长。读书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料,让我们的人生更多彩,让我们更加充满教育的机智,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更坚定从容。</p><p class="ql-block"> 四月17日的那场报告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天,但陶老师的智慧甘泉却给我们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一生的精神滋养。</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献给陶继新老师和我们无数的教育同仁,让我们一起终身阅读,以书为友,快乐一生。</p>

读书

经典

背诵

老师

教育

陶老

陶继新

有声书

纸质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