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宝贝因为不敢下水游泳时,我们是否会鼓励说:“宝贝再试试,放心,很安全的!”</p><p class="ql-block"> 宝贝遇到难题没有头绪时,我们是否会鞭策说:“这道题不难的,你一定能答对!”</p><p class="ql-block"> 宝贝因为小事而伤心地大哭时,我们是否会教育说:“别哭了,你就不能坚强一点吗?”</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觉得上面的三句话并无不妥,那么就可能已经陷入了“坚强”的误区了。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究竟该如何让孩子“变坚强”——孩子的心理弹性。</p> <p class="ql-block"> 心理弹性是指一个人适应压力和逆境的能力。面对挫折与压力时,我们的心理就像一根弹簧。众所周知,判断一根弹簧是否功能正常的标准并不是看它是否能在压力面前保持“强直不弯”,而是看它“能否回弹”。因此,哭鼻子、发脾气,并不能说明孩子脆弱、抗压力差,关键是孩子能否从负面情绪中恢复,重新面对压力。</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会有风风雨雨,有的孩子从容面对,愈挫愈勇,有的孩子因接受不了考试的失意、家长的责骂,或因情感出现波折而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情绪,从而酿成悲剧。简单一句“坚强点”“没什么好怕的”往往会压抑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并不会让孩子真正地学会如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如何调整状态、“满血复活”。</p><p class="ql-block"> 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呢?</p> 充分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p class="ql-block"> 父母是孩子的照料者和养育者,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持者和陪伴者。当孩子面对逆境和挑战时,父母应带着同理心,积极引导和亲密支持,充分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p>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因为读不出英语长句子而大哭时,不要说“别哭了。”而是说:“这对你来说的确很难,你年龄还小,语言的积累还不够,随着知识的增长多加练习就可以读得很流利啦。</p><p class="ql-block"> 这就像一根弹簧被外来的压力压弯了,家长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就像给弹簧提供了一点支撑力,而家长的责备,则可能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p> “牵着走”而不是“推出去”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是否常说:“你可以的,加油!去吧,没事,很容易的!”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有效的鼓励,这是在把孩子往外推。这类话语的背后是对成功结果的期待,却忽略了孩子的能力和孩子内心的无助与恐惧。</p><p class="ql-block"> 这时,孩子更需要的是脚手架似的帮助,需要一只温柔的手牵着他,给他一些安全感和力量,并觉得自己的困难是被理解的。我们可以问:“是不是有点难?有哪里需要帮助的吗?”</p> 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完成一些很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回顾一下孩子的成果,对孩子说:“宝贝,你坚持了这么久,你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引导孩子回溯努力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关注到自我挑战带来的成就感,获得满满自信。同时总结经验,在未来的挑战中让孩子更坚定和有力量。</p> 破除对成功的误解 <p class="ql-block"> 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适当地鼓励儿童发展、培养自己面对压力或者逆境时的乐观心态。比如,当家长和儿童做游戏时,不要为了让儿童开心而每次都故意输给孩子,而是要让儿童有失败体验,并告诉他:“游戏输了是正常的,但这只是暂时的,想想刚刚你哪些方面做的还不错。”</p><p class="ql-block"> 同时,成功是多元化的,家长不应只关注结果,在孩子努力了但是未能达到预想目标时,要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过于关注当下的挫折和逆境带来的损害,会阻碍孩子们发挥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