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8日正在老年大学开校长办公会,接到省文联小郭电话“李老师,您入围甘肃音乐黄钟奖、‘有突出贡献音乐家’,3月11日在省艺术馆举行颁奖典礼。”接洽完参会事宜挂上电话,先是我这个年岁老人的正常反应—木讷而平静。因为自元月21日始,历时一个半月工作之余写《青春六记》,到这时已近收尾,我一直沉浸在青春十年当农民的回忆中,面朝黄土背朝天,满手老茧满身汗渍的“农民”与“有突出贡献音乐家”之间反差太大,别说读我文章的读者,就我自已也一时半会儿联系不起来。</p><p class="ql-block"> 3月11日在省艺术馆颁奖仪式上见到了龚乾男、彭根发、高德祥、丁师勤、曹玉珍、许玮等音乐界久负盛名的老师们,另外汪子良等四位因年事已高或其他不便而未亲临。与他们一起先参加省音协六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听取音协去年的总结与今年的计划,后举行颁奖典礼,由省文联主席王登勃先生为我们颁奖,然后这些“黄钟奖”老教授与老艺术家们一一发言,为甘肃音乐事业的发展建言,我对把握时代脉搏,深入观察生活,了解生活,随时了解人民对音乐艺术的新追求,从而创作出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作品发表了己見。这次赴省城领奖最令人难忘的是见到了许多仰慕已久的老艺术家。听老指挥家龚乾男指挥歌剧已是青年时代的事;汪子良老师在甘肃钢琴界的建树与功德相当于中央院的周广仁、鲍慧荞;高德祥先生在敦煌音乐研究上的成就是独一无二的;前省音协主席彭根发先生与我同庚,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和高屋建瓴的音乐理论著述,2002年我的独唱音乐会曾专程来天水指导;王朝刚、张锡生、肖天静等诸位老师都是我省器乐演奏与教学中久负盛名的老艺术家,我做为一位在基层写了一辈子歌、唱了一辈子歌的胡曲蛋音乐工作者,能与诸位陇原音乐的翘楚老师们同领黄钟,这是何等的荣幸;也是对为音乐事业而在不同境遇下努力奋斗登攀的年轻后来者的极大鼓舞,没看到李祖武吗?你们无论如何也会比他强!</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便有了盘点一生艺术经历之想。我一生先后接触过八种艺术行当:器乐演奏、剧本写作、歌剧表演、导演、声乐演唱、声乐教学、合唱、歌曲创作。習字与写文章算是业余爱好吧。盘点即拨着算盘子儿算账,请做好看枯燥流水账的准备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器乐演奏与乐队 </p><p class="ql-block"> 打小迷上音乐,小学三年级读简谱已很娴熟,笛子入门较快,就那六个窟窿,第一次参加的音乐演出是小学四年级与另一位拉二胡的同学一起为一位女同学的独唱伴奏,代表女师附小参加兰州市在甘家巷人民银行大礼堂举办的六一会演,我现在只记得每一位小朋友座椅前都放一袋糖果,那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美味的糖果,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呀。</p><p class="ql-block"> 初中二年级时在人民剧院欣赏了一次马思聪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小提琴那缠绵悦耳、如诉如泣、魔幻般的美妙声音倾刻便征服了我,此后三夜余音盘亘脑际,三日食不甘味,正好从学生会旧器材柜中找到一把小提琴,便如痴如狂地开始了小提琴学习,当时兰州一中的数学老师郑广成就能拉小提琴,我时而去他那里讨教,农村十年劳动再艰难也没有中断小提琴练习,每年正月间村里来皮影戏班,我会夹着小提琴坐在戏棚里演奏,六九年天水军分区组织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演出队,我以农村民兵的身份调去在乐队里拉小提琴,隆冬季节,刚从学大寨修梯田的工地调来坐在乐队里,十个手指上七个因严寒冻裂而缠着胶布,白白的分外显眼。七十年代在六中组织学生乐队教了一批学生,现在天水歌舞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奏员刘涛,便是我在辅导解四小学学生时发现并引导其走上音乐之路的,他拉的第一把小提琴应该就是我的吧。我小提琴演奏的最高造诣便是被调在秦州剧院为省电台录制薛文彦老师作品的乐队中演奏。和我在音乐领域里的其他能力一样,全都是自学的。因为从小识简谱养成的习惯,即使读线谱我也用首调唱名,加上缺乏基本功的训练,这就大大制约了我在小提琴演奏上的发展,始于自发而终于业余。</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有了演奏诸多弦乐器的经历,大提琴、二胡、板胡,在农村时还为村剧团制作了一把低胡。我让我的三个孩子每人学一样乐器,大儿子东曦拉二胡,女儿东晓拉一把儿童提琴,小儿子东晖吹笛子,教师自然是我了。盛夏的傍晚,厅房廊檐下的石阶上我抱着手风琴和孩子们合奏,一曲曲耳熟能详的小曲响彻我家古老的庭院,这种温馨氛围我始终不忘,各自成家立业的孩子们,你们可还记得?这个家庭乐队中的四人后来三人从事了音乐,一人从事美术。</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来到中学任教,那个年代,一中演舞剧《白毛女》,二中演《红色娘子军》,三中有《沙家浜》,我们六中干什么?我培养学生学乐器。学校领导十分支持,购买了各种管弦乐器和民乐器,说练就练起来,于是六中操场上每天五点多就响起了铜管木管的声音,我给这个掰指头、为那个伸拉管,忙且快乐着。开始学铜管,声如黑驴放屁,现在想起来,二郎巷、务农巷的居民真被骚扰的够呛。经不起孩子们聪明认真,一学期后,一个混合编制的乐队便建立起来了。今天去这个工地慰问,明天去那个乡村奏响,与学生合唱队合作的《小号手》“军号达达达吹,来了遊击队…”嘹亮的歌声至今在我耳际迴响,这个乐队为歌剧《井岗前哨》伴奏,去皂角園艺站演出,去武山山丹慰问,在麦积山贾家河夏令营为老师们的舞会伴奏,秦州区的南坑体育场更是六中乐队显身手的好去处。这支乐队里培养出了刘涛、李宝智、赵国平、李尊智、裴瑜琪、薛艺民等众多天水两个剧团中的专业乐手,以及何宝友、杨明、赵利平等业余的器乐名手。</p><p class="ql-block"> 进入八十年代,我进入文工团成为专业演员,主要从事歌剧话剧表演及独唱。小提琴自然不拉了,但乐队的组织与训练仍未中断,红山厂团委聘我训练他们的青年乐队历时三年。记得有一次为团市委组织一场在双桥体育场的演出,我自己写了配器,把长开、长控、红山的乐队约六十人组织在一起排练,到一中、三中、四中分别去练合唱,成功地指挥了千人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此后我被选为市青联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2003年初,我从歌舞团团长岗位上退下来,张子芳校长刚创办了天水老年大学,邀我来学校办艺术团,我首先建立了红霞民乐团,把天水市蕴积的大量民乐演奏力量聚集起来,付琪、付麟兄弟、汪永林、刘安然、宋涪清、吴必强、康同盟,后又逐渐加入姚安全、张强、蒲宝新、徐兆琪、孟瑞贤、吴永安、李阿兰、秦琦等,请来市文联刘东亚任指挥,约十年间,发展为天水历史上建制最全,水平空前的民乐队伍,2011年七一赴兰州演出前刘东亚突发心埂去世,为了延续这支队伍,我无奈执棒三年,与团长韩庆杰,副团长姚安全、李德平等人共同完成了振灾义演等重要演出。我指挥三年,旨在维系队伍,承先啟后,而且这三年学校发给我指挥乐团的课时费约一万五千元全部捐给乐团以敷开销。当三年后市歌舞团指挥杨亦功先生退休接棒后,即于2014年12月举办了中国二胡名家天水新年民族音乐会《弦梦中国》,与我国当代著名弦乐大师关铭、孙凰、金伟、王啸等合作演出,把乐团建设推向新的高度,此时我已年愈古稀,与器乐之缘可划句号了。得感谢前半生的器乐、特别是弦乐学习与演奏的实践,为后来演唱歌剧歌曲以及音乐创作的音准、节奏、以及乐感诸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剧本创作</p><p class="ql-block"> 我的剧本处女作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农村创作的方言话剧《大水滩》,由村民演出参与县级会演获奖;七十年代初编剧和作曲的小歌剧《英雄树下》,参与编剧作曲的《抗洪新歌》分别代表天水县、天水市参加地区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调演;为市文化馆写了话剧《平湖激浪》;八十年代在市歌舞团写了电影剧本《石窟梦》、歌舞剧《考女婿》、歌剧《女记者的啟示》、小话剧《通往新世纪的路》、《林中故事》、《绿色的希望》、《初雪》、《盖本山试婿》、与毕汝仁合作《博士还乡》、《龙咀山下》;大型舞剧《秦州女》。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为创作《龙咀山下》领着该剧主创人员包括主演去南河川吕家河村采风体验生活,与大家共同讨论、反复修改直至上演的场景。这些作品大多为下乡或专题晚会而作,绝大多数被搬上舞台,完成了与现众交流的任务,有的作品上演几十场并获奖,如《盖本山试婿》、《博士还乡》获得省级剧本创作二等奖。退休后离开了表演阵地,便失去了剧本创作的动力与热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戏剧表演</p><p class="ql-block"> 儿时即痴迷表演,不管是鸿盛班的戏还是新上映的电影,过目不忘,无论有无观众我都会所有角色通演地陶醉其中。给现在熟知我的人说起他们大多都不会相信,我的戏剧表演生涯是从坤角开始的。二十岁前后组织村剧团排演现代郿户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天水农村人们思想还是十分保守的,沒有女演员,我扮演过《白毛女》中的喜儿,扮演过《刘巧儿》中的巧儿,《穷人恨》中的红香,而且当时在十里八乡还挺走红的。七十年代初在市业余先后扮演过歌剧《抗洪新歌》中的老支书,秦腔《深山问苦》中的杨子荣,《红嫂》中的班长,用秦安小曲写的小戏《山村炉火》中的铁匠,话剧《雷雨》中的周萍,粉碎四人帮后小市教育系统排演的《于无声处》中的欧阳;进入文工团后即扮演了歌剧《白莲花传奇》中的肖烈,歌剧《人生》中的高加林,歌剧《女记者的啟示》中的孔繁森,建国五十周年全省会演我团改编的歌剧《市井民风》中扮演的一号角色钱铭维获得表演二等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导演生涯</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任学生会文体部长带领学生文工团去群文单位和专业剧团学演节目时,便跃跃欲试地排练节目。青年时期在农村导演的第一部戏是我自已写的方言话剧《大水滩》,记得在县上会演时住在一所小学的教室里,四围的铺盖一卷就是排练场,农村青年从未演过戏,激烈的动作戏我得一个个地教,腾挪奔跃,手舞足蹈,他们沒教会,我已汗流夹背,精彩处会传来由衷的掌声,原来窗外围满了各乡代表队的演员们。会演获奖大大激发了我对导戏的兴趣,回村组织起村民剧团,先后排演了《白毛女》、《刘巧儿》、《穷人恨》、《三世仇》、《红管家》等戏,导演、主演、舞美、监督、剧务哪门子我都能顶下来,必要时我会身兼数职,演出时有空闲我还会坐在台侧拉一阵胡胡。1972年为纪念讲话活动在县一中导演了我自已编剧作曲的小歌剧《英雄树下》,七十年代在中学任教时导演了歌剧《井岗前哨》、话剧《于无声处》。</p><p class="ql-block"> 八、九十年代在市歌舞团导演过的戏有小歌舞剧《考女婿》、小话剧《通往新世纪的路》、小话剧《变迁》、歌剧《女记者的啟示》、小话剧《博士还乡》、小话剧《盖本山试婿》、话剧《龙咀山下》,其中《博士还乡》获省级导演二等奖,《盖本山试婿》获导演一等奖,歌剧《市井民风》获导演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有过两次大型户外表演的导演经历,一是甘肃省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走向太阳》,二是第六届西部商品交易会开幕式《风华秦州》,这两项活动我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取得较好成就,特别是《风华秦州》,从先一年第五届西交会去广元观摩回来,我即先行脚本写作,曾十易其稿,第二年开春经市政府同意在文化局甘永福局长、张鹏慈副局长领导下,由我执导开始了艰苦的排练。全作品共分三章八场,由序《再聚天水》,第一章《古韵篇》含《文明源》《雄风》《织绵》三场;第二章《盛世篇》含《秋到陇乡》《闪光的城》两场;第三章《市场篇》含《货郎今昔》《西部商潮》两场及尾声组成,整个演出需时两小时。分别由我和杨亦功作曲,集中了天水市编导人员付小凡、李永军、郑全生、杨春晓、米秋萍、王小娟、王敏、李本厚等人分别担任六场编导,把表演任务分给一师、二中、三中、六中、驻军六十一师担任,两团的专业演员也加入进来,加上翻背景牌的四中,共投入两千余人分别在自己的场地排练,编导们和中学生顶着炎夏的酷日艰苦排练,我则骑着一辆摩托车来回奔波于北道与秦城之间检查指导各分场的排练,三个表演区即中心圆台,草坪,背景台以及各分场的联排、彩排、预演则集中在最后一周时间。由于该活动排练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广,三场预演时几乎万人空巷,全市人民奔走相携去看西交会,连南山的山坡上都站满了人。正式演出自然有轰动效应,很为天水人民及领导争光。事后我被评为天水市首批科技人才。我用发给我的两千元编导报酬包了两桌席和全体编导、服务演出的领导们欢聚畅饮,庆贺演出的成功。</p><p class="ql-block"> 导演了大量歌舞晚会。1981年调入文工团,每年新年、春节、两会、五一、七一、八一、十一,以及节会、重要的经济、文化活动、各部门如工商、农林、少青妇、迎接前线凯旋的部队等专题活动,往往需要综合晩会来配合,李增盛团长一句“祖武,怎么办?”便是给我的任务。除了音乐的配器和舞美外,从构思主旨,确立风格,选定曲目,创作应题节目,排练直至每一台的主持词我是全部拿下。自八一年至零零年总计不下十台,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者如《建市十周年文艺晚会》、欢迎六十一师南疆凯旋的专题晚会《血染的风彩》等。下乡演出是经常的,八十年代初曾两次巡演武都,有一次由成县、徽县、两当、武都、宕昌、岷县巡演结束在漳县;为市工商局慰问演出巡演半月,为慰问宝兰铁路复线在南河川河坝、金龙山隧道口、东岔镇等工地演出,十分辛苦,但存在感与事业感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支柱。正是这样用一锄头一锄头锄地,一镰刀一锄刀割麦的挚着方式来从事文艺工作,十五年间我经历了演员—演员队长—业务科副科长—科长—副团长—团长的成长过程。</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末,我尝试我们自已排一台春节电视晚会,大家兴致很高。当时的条件是比较艰苦的,秦州剧院没有暖气,又值寒冬,电视台辛啟荣副台长扛着一台摄像机弓着腰拍摄,虽然天水人民春节时看到我们在电视银屏上呑云吐雾,但节目质量毫不逊色,男声四重唱《逰击队歌》、高向英的《听国旗的飘扬声》、我的《陇上客》、李夏的《英雄赞歌》都给天水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连续几年都由电视台与我团合拍春联会,由我和电视台张杰轮流任总导演。为这几届春联会我创作了许多新作品。先后排了四届春晚,由于当时的电视制作设备还是模拟技术,加上灯光舞美的限制,等观众在家里看到时己是昏暗不清了。但这几次的春晚摧生了不少切合现实,歌唱天水的新作品,尚奋斗、刘东亚、扬亦功、陈旭等人都有作品问世。进入二十一世纪,电视技术进入数字化时代,2001年初,先后与宝鸡合拍春晚、与甘肃省台合拍春晩,我均担任天水方总导演。退休后在老年大学十八年仍然操持着老行当,为老年教育事业服务至今。这不,年初为一台老年春晚耗尽心力却因疫情而夭折后,现在已开始筹排七.一将在天水湖演出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综合演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歌唱事业</p><p class="ql-block"> 歌唱始终是我的核心专业,由于热爱,自总角小童至耄耋老翁,从未中止过歌唱。儿时唱“太阳光晶亮亮雄鸡唱三唱”、“六月里好阳光六月里花儿香,六一儿童节歌儿到处唱”;少年时唱“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那里去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青年时唱“高高的山头上点亮着一盏灯,那是青春的火焰燃烧着我的心”、“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細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中年时唱“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歌声”、“黄沙里扑腾黄河里飘,苦不过那陇上客”;老年唱“岁月染透了白发,磨难刻花了脸颊”、“爱了恨了对了错了,赔了賺了瞎了好了,整明白了也就老了”。</p><p class="ql-block"> 从校园唱到地头,由舞台唱上银屏,基本上经历了自发与自觉两个阶段:学生时期到农村劳动时期,直至在中学任教时期属于自发阶段,是单凭秉赋与感觉在歌唱,这阶段先是七五年入选地区代表队演唱薛文彦老师作品参加省上的独唱重唱会演,二是七八年被李福权老师带去省歌舞团亮相,虽未最终成行,却拜李老师为师上了几节声乐课,并在李老师指导下阅读了国内当时能读到的极其珍贵的声乐理论资料,如布伦巴洛夫讲义,基洛.贝基讲义等。这一阶段我的歌唱状态有了质的突变,由单凭嗓音歌唱进入了声乐学习状态,气息、喉形、共鸣、音色、对歌曲风格的把握都有了理性的认识,并以之指导声音的训练,这就有了八O年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唱法在北京演唱我用两当号子为素材写的《高山顶上修条河》《杨柳迎风摆》的经历。至此,我仍然是一位业余歌手,翌年我调入文工团,又跟蒋心镜老师上了几节课,紧接着参加了首届西北音乐周长安音乐会,演唱我自己写的《天水四季歌》。适逢我们团在西影厂拍陇剧电影《万家春》,我很荣幸为米新洪老师扮演的角色唱段配音。其后便是唱几部歌剧及足迹踏遍天水五县两区和陇南数县的专业演唱生涯。八六年参加市慰问团前往老山前线在敌人的炮火下为猫耳洞中的战士演唱《血染的风采》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专业演唱的上百首歌曲中较为重要的有薛文彦老师的《走秦州》、《陇南山水尽芳菲》,我的《麥客的歌》、《陇上客》等。经典曲目《挑担茶叶上北京》、《草原之夜》《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乌苏里船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沁园春雪》、《再见了大别山》、《天河热土》等。我是抒情男高音,却很追求戏剧男高的浑厚,而且越老越追求戏剧性。</p><p class="ql-block"> 歌唱生涯中很重要的事件便是在二OO二年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化局主办了《李祖武独唱音乐会》,这是我们的建团史上沒有过的事情,上下都很重视,张津梁市长亲自题了字,对我的宣传版面占据了市政府大门西侧整个的橱窗,市上主要领导全部出席,省音协主席彭根发亲自来指导,音乐会后在市委副书记杜松奇主持下举办了高规格的座谈会。这次音乐会上在我团管弦乐队伴奏下我演唱了包括京剧、秦腔唱段在内的十六首中外歌曲,全面向听众汇报了我在各种唱法与风格间的学习与探索成果。</p><p class="ql-block"> 退休了,把舞台让给了年轻一代,但我的歌喉并沒有歇着。我还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演唱的技巧与内函,七十岁后我的歌声又出现在网络上。我录制了《天水的月亮》、《苦苣菜》、《玉兰花开》、《手握》、《自豪》、《金婚》、《我的姑娘》等歌曲在网络流传,互联网使我的艺术生命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声乐教学</p><p class="ql-block"> 有的场合介绍我是声乐教育家,有些吹嘘,但我确确实实是声乐老师。教声乐始于我的歌唱还处在自发状态的七十年代。恢复高考使千万己过花期却心怀花梦的大龄青年跃跃欲试,音乐专业考试前夕的六中技能教研组小院内,等待李秀英老师和我辅导的考生排起了长队,令人想起六一、二年排队买洋芋。我尽自已所能帮助这些只比我小几岁的音乐青年练习一两首应试的歌曲,和他们分享我学歌的体会,他们中居然有不少进了大学校门,这大大鼓舞了我从教的信心。之后高考正常了,我便经常有需要辅导应考的学生,如今名扬甘川的声乐教授黄金钟就是我在这间教室里那架黄色的风琴上教进大学的。他当时刚结束知青生活分配在食品厂工作,那几年我的农家厨房里经常会飘出九毛钱一斤的好酱油的香味来。而吕继宏第一次跨进这间教室时我正在唱《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由于注意力在听歌上,脚下被木条门槛绊住爬在了地上,近来与他调侃“你是匍匐着进的音乐殿堂,因你最虔诚所以你最有成就。”</p><p class="ql-block"> 进文工团后声乐教学一直未断,记得天水师范初开音乐班后,学声乐的学生纷纷来找我,第一届的李娇、王元平,以后的王琴、闫娜、李青、樊娅娅樊引弟姊妹、王亚军、谢晋珍、谢进东、李健、蔺志雄、刘茂宗、柴建忠等许多我至今能叫出姓名的优秀学生,为他们或教唱,或探讨人生,周末还AA制去吃麻辣烫,相处得十分融洽。记得樊娅娅说学校问卷你们最喜欢的声乐老师,她们班不管是否跟我学都填的李祖武,前几年跟周阳春校长询问,他说确有其事。教师范生包括以后师院音乐系的学生是很有意义的教学,因为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使得音乐修养早已不再是零,教他们时相对容易一些。我在声乐各部分的感悟、认识、和方法通过他们的成长得以验证,我的声乐理念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然后又运用在自己的演唱实践中,我不只一次地说过,我与学生同学习,我与学生同进步。</p><p class="ql-block"> 我们团很多同志曾跟我学声乐,米秋萍、邵卫、赵大鹏等,我还无赏地为团里同事的孩子们授课,先后教了蔡恒、高洋、徐娜、李忠、李熠星等。</p><p class="ql-block"> 张文静比我女儿还小,初来我团也就十七、八岁,幼时丧父的经历形成她大气沉稳的性格,我像教我女儿一样教她,看着她在业务上一步步成长起来,令我欣慰的是她通过一级演员的远程视频考试是在我琴房在我指导伴奏下完成的。杨涛初来找我学习时也是十七、八岁的二师学生,他那湖水般深邃的大眼睛和万里挑一的金属嗓音征服了我,考取我团后因他父亲反对而分配张川农村某校,我与苏维喜市长很费了一凡周折才从省教育厅改派文化进了歌舞团。苏贞祥又是一段故事,他是苏城乡的放羊娃,作家老友李益裕推荐给我,我立即推荐考省艺校,父母不同意。这样的好苗子我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我便召来天水艺校免学费上学,让他勤工俭学,每周打扫剧场一次,每月发三百元生活费,与艺校另外几位音乐学生刘颖、林少杰、何子函 、高倩等随我上声乐课,三年艺校毕业后进歌舞团,这才有了入围全国金钟奖决赛的男高音。林少杰更是传奇,由于父母溺爱,少年时叛逆,綴学不治,我办起艺校,父母送来,本不敢收的,但一听他的嗓音乐感,似乎已经看到了他的未来,在校曾挨过我的打。研究生毕业后现在是四川理工大音乐学院声乐教师。博士未毕业已蜚声歌坛的徐琳,博士在读的赵琳,省敦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淑英、省歌剧院李媛媛均有不同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世纪之交时,我每周课时排到了五十节,而这时的天水,只要有歌声的地方,必然会有我教过的学生。许多学生慕名由酒泉武威远道来求教。 </p><p class="ql-block"> 2006年至2013年我被天水师院音乐学院聘为兼职教授,教了一批批学生 ,许多学生至今与我保持联系。后因编老年声乐教材而辞聘,以后我们老年大学逐年扩大,工作渐忙,我就婉言拒绝了杨院长的一再聘约,而专事老年教育。</p><p class="ql-block"> 老年大学十八年,声乐学生的主流又变成日衰月暮的老年人,我专心致志地为红霞合唱团培养骨干,意在改善老年合唱队伍的音色,这是个漫长而艰巨的目标,但我挚着地耕耘着,探讨中老年声乐教学的规律,2010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与儿子李东曦编著的《中老年实用声乐教程》,成为我校的声乐教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民间唱法中许多新的声乐现象颠复了建立在西方二百年前形成的美声唱法和我们至今尙未形成完整体系的所谓民族唱法的正统的学院派体系,颠覆正统体系不易,但起码也是摇撼了它,除非你假装没有听见。其实这是声乐艺术崭新时代的到来。真正有思想有远見的声乐教育家应该去发现,去探索,去求解,从而为丰富歌唱艺术而作出贡献。我现在就在探究男女双声演唱的秘境,因为它与我多年研究的人声发声原理的复杂性,和我把人声分为三状态从而形成三阶段的认识是同轨的。最近一些凡务缠身,我分身乏术,准备八十岁后,专心研究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合唱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合唱的魅力三言两语是说不完的,它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我们知道大多数乐器是模访人声制造的,那人声模仿乐器会是易如反掌,因之我称合唱为人声的交响乐,交响乐繁复的织体丰厚的和声和可以达到极致的情绪对比,合唱无不可行。但造价和培训周期远远小于交响乐队。再加上语言賦于它直述胸臆的能力,使它的表现力又异于或认识为强于交响乐亦无不可。对于我这样钟情于多声音乐而却远离乐队的人来说,合唱自然成了我寄情施性的首选。</p><p class="ql-block"> 小学五年级时因指挥兰州女师附小的合唱而被选为兰州少年宫合唱团指挥,回想那时的所谓指挥,确切地说就是打拍子吧,对合唱艺术的意义认识是浮浅的,对合唱的各因素技术的训练一窃不通。仅凭天赋乐感对节奏与旋律的敏感而指挥,得到老师与听众的赞赏,从而引我进入音乐殿堂里的新画廊,为我今后选择音乐之路增添了可能性。兰州一中初中课间操为全校一千五百学生教歌算是合唱生涯的初步熏染吧。“长征的时候,跟着毛泽东。”来索拉米米,米米米到来,(六十年了,只记得这一句了,)一千多人呼喊出同音高同旋律的声音,那种气势是很感动我自己的。农村十年无缘合唱,我便在劳动之余投身戏剧活动。七十年代六中时期我的精力更多倾注在乐队的培养与建设上,合唱队主要由李秀英老师负责。</p><p class="ql-block"> 进入歌舞团,先是儿子就学的四中请我去排合唱,我为四中写了后来获省教委二等奖的校歌《校园之歌》,在这次排练中发现了黄永平。在团里我们成立了"晨钟合唱团",吸纳了当时天水市各界的歌唱精英,常文海先生来为我们弹伴奏。合唱团排练了我和李增盛团长创作的合唱作品《天水组歌》,李阿兰老师与刘全生先生领唱《天水的哥呀天水的妹》,高向英领唱《天水的桥》,当时是很有震撼效应的。有一年,为纪念红军长征,我们团全体演职员排练了完整的长征组歌,由我负责合唱排练,最后由李增盛团长指挥乐队与演员的合作,这算是八十年代文工团的鼎盛之作了。这后面就有了双桥体育场我指挥的千人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再后来是省八运会我指挥八架钢琴伴奏的两千人合唱《走向太阳》和会歌《陇原健儿一起来》。</p><p class="ql-block"> 本世纪初进入老年大学,先后组建了红霞民乐团,红霞合唱团和红霞舞蹈团。,由于学校初创,学员较少,热情很高,质量平平,我就利用小课加大课的形式开始逐渐地培养骨干队伍。经过几年的过渡,请冯芒老师来担任常任指挥,由她负责作品的诠释与排练,我致力于声音的提高。零九年我们第一次出国南韩旅游参赛,演唱了《阿里郎》和《在那遥远的地方》,捧回了三座奖杯。2010年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用多半年的时间排练了我的女声无伴奏合唱组歌《女人歌》获得铜奖,十年来兰州 、泰国、内蒙、南宁、越南,直至欧洲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走南闯北,在旅行中享受多声音乐帶来的愉悦。从欧洲回来我写了《圆梦之旅》的游记。2018年天水合唱协会举办的第三届合唱周上,红霞合唱团举办了《情在天水间》李祖武合唱作品音乐会。</p><p class="ql-block"> 2010年在市委宣传部与市文联主持下成立了天水合唱协会,我担任首届理事长,任期中组织了第一届老年大学杯合唱周,市内职工合唱团、爱乐合唱团、紅霞合唱团、麦积老年大学合唱团、甘谷文化馆合唱团、师院音乐学院学生合唱团,市职校小合唱队共七支队伍参加了交流演出。2010年至2018年天水市共举办了三届面向全国的《相聚天水》合唱节,我曾为第一届合唱节写了会歌《盛世放歌》,红霞合唱团参加了一丶三两届比赛,均获二等奖。2012年五月我曾以天水市音协主席身份被聘为第一届嘉陵江合唱节评委前往四川南充参与盛会。2019年十月红霞合唱团参加新体育中心举办的建国七十周年全市歌咏大会,我指挥演唱了《歌唱祖国》与《八月桂花遍地开》。</p><p class="ql-block"> 由独唱到合唱,由横向到纵向,由单声到多声,由唱合唱到指挥合唱再到写合唱,我的音乐之路便是这样走过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词曲创作</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年的准备,我的声乐作品集《情在天水间》即将于近日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从我创作的二百多首作品中选出88首入集刊印,是对我词曲创作的一次总结,衰老是任何人都无法逆转的规律,宏伟的抱负,美好的追求不可无;但造化给你多少时日,头脑还能清醒几时却不可知,所以现在总结正当时。纵观我的词曲创作,可有四大特征:</p><p class="ql-block"> 第一是词、曲、唱一身。因为我唱了一辈子歌,除了唱感动了我使我值得唱、必须唱的大家也喜爱的优秀作品外,我写我自己所想,唱我自已所写。我思(想)炼成词,境 (界)凝为曲,情(感)动放歌。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我演唱了自己写的不同的歌: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农民时唱《胡曲蛋》《迎喜神》;七十年代唱《说古今》《麦客的歌》;八十年代在北京全国民族唱法会演上唱《高山顶上修条河》《杨柳迎风摆》;在西北音乐周长安音乐会上唱《天水四季歌》;在甘肃民歌邀请赛上唱《想你的忌不住》;在老山前线猫耳洞里唱《再煮甜醅敬英雄》;在家乡原野上唱《陇上客》《家乡门前一条河》;在省八运会上唱《陇原健儿一起来》;在六届西交会上唱《走秦州》;二十一世纪00年代唱《天水的哥呀天水的妹》《中华之根》《伏羲画卦》;一0年代唱《天水的月亮》《苦苣莱》《罐罐茶》;七十岁以后唱《手握》《自豪》《玉兰花开》《老了歌》;二0年代唱《我的姑娘》《想牡丹》《思过》《金婚》。所以词曲唱一体是我歌曲演唱与词曲作品的第一特征。</p><p class="ql-block"> 另一特征便是情在天水间。我对自已出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十分自豪,对自已祖辈为天水文教做过的贡献十分仰慕。文脉的熏陶与传承使我酷爱这方热土,决心继续先辈事业,终生为讴歌天水而努力。混声合唱《登山》歌词是天煦先生(时任亦渭学校校长)20世纪20年年代的诗作,2016年秋季,我为给祖父的歌词谱曲,带着祖父诗文手稿,领着红霞合唱团团员登临嶓冢,极目抒怀,感受词中境界,完成了词曲相距百年的世纪之作。</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的作品85%以上是写天水的:历史人物从伏羲、女娲、李广、苏慧、到胡缵宗、安维俊、邓宝珊、红军将领徐海东;家乡山水写遍了嶓冢山、卦台山、渭河水、甘泉、李子、曲溪、天水湖直至各县区的重要景观;家乡的风俗从迎喜神、罐罐茶、说古今到苦苣菜、赶麦场;更多讴歌的是家乡的人民,从胡曲蛋、麦客、筏子客、骆驼客到建设者、打工仔都是我不吝笔墨,精调吕律,倾情歌唱的对象。在我的创作脉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天水发展变化的步伐。在《西部之恋》《心中的桥》《天水在长》《天水湖之歌》《涅槃的金凤》《天水颂》《天水的月亮》《美过火》等歌曲中特定时期人们精神风貌的进步得到充分体现。面对美丽的天水、丰博的天水、深情的天水,我要竭全力来歌唱她们前世、今生和未来,以使生命终止时不因堕怠而愧对生我养我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特征便是西北特征。由于十年农民生涯及终生未曾脱离的乡村生活托底,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投身民歌搜集整理工作,在乡亲们炕头地埂上听曲记谱的积累,使家乡音调早已渗入我的骨髓血液之中。如无伴奏女声合唱组歌《女人歌》贯穿的母爱主题音调,是我锄地时老孙头教会我唱的第一首民歌《杨燕麦青》;《高山顶上修条河》的曲调和唱法都运用了两当云屏鸡公号子;《想你的忌不住》《想牡丹》中的花儿山曲音调;《天河配》《伏羲画卦》中的秦腔音调;《罐罐茶》《天水的白娃娃》《痴情的胡曲蛋》《老了歌》中天水小曲的音调;《织锦台怀古》《飞将颂》《读树》《天水的月亮》《玉兰花开》中敦煌古韵、道情等西部古典素材的运用;而《天水颂》《天水湖之歌》《玉兰花开》《情在天水间》《我们姑娘》《飲泉》《美丽的曲溪》中也运用现代音乐风格与流行节奏,以与时代接轨。</p><p class="ql-block"> 歌曲创作的最后特征便是枯木逢春,用天水话叫老返青。由于退休前精力主要在舞台表演即角色塑造与声乐作品的演唱上,所以词曲创作相对少一些,而且质量上除《陇上客》《麦客的歌》《天水的哥呀天水的妹》《伏羲情女娲恋》等几首外,其余便乏善可陈了。退休后时间充裕了,才情与技术的积累也丰厚了些,记得六十岁左右写了《中华之根》《织锦台怀古》唱的人比较多,便鼓励了我进入创作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女人歌》的创作与参赛获奖反映出老年大学红霞合唱团的进步。由此打开我合唱创作的闸门,《伏羲画卦》《读树》《飞将颂》《登山》接踵而至,《情在天水间》《美过火》《同在兰天下》应运而生。我先后一共有二十首合唱作品,红霞合唱团就排练了十首。红霞合唱团与我,就如同我跟我的老伴,她不嫌我酸腐,我不弃她糟糠。合唱团员乐唱我的歌,我便想倾情为大家写作,然后把它们变成有血有肉的立体之躯,变成人声的交响,如诺日朗瀑布一样,徊响在大地,震撼着晴空。记得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我从台侧小窗中听到《女人歌》中生命降临,看到宝宝捧起,场上响起热烈掌声时,热泪夺眶而出。还有什么比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以音乐的方式引起众人的共鸣更有意义的事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家看得好累呀!我也写得累。一辈子的陈芝麻烂谷子,自己觉得都是事,旁人未必能记得你一二,连儿女都会嫌烦,放在人世的长河里,做一粒灰尘也是极卑微的。但是我作了的,我写下了,一辈子不就成了两辈子了?十个人看了、一百个人看了,不就成了十辈子、一百辈子了?兴许有的人在关键的时刻会记起某事某句,因了李祖武影响而干成了什么事,这意义就更大了,咳!一辈子的老毛病,凡事总求个意义,说明还沒整明白,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实在无意义吧!</p><p class="ql-block"> ( 完成于2021.5.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