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游戏”的学习反思

白果树下

  四月,依旧携一丝清冷,怀着空杯的心态和期待的心情,参加湖南省第八届学前教育管理研究论坛。在这里专家精湛的理论、高屋建瓴、幽默风趣的案例分析,让我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一线园长细说游戏实践的精髓使我茅塞顿开。   初识“安吉游戏”,以为这只是放任幼儿,让他们疯玩“瞎作”而已,进一步认识之后,我不禁感慨原来废旧材料可以这么玩。   安吉游戏看似随意安排,放任自由,其实不然,你看他们都是在充分了解幼儿爱玩的天性之后,专门制作了寓教于乐的游戏材料,比如积木砖块能引导空间思维,梯子垫子能培养体能素质,颜料笔刷激发创造能力,锅碗瓢盆能感受生活常识。游戏中,孩子们游戏方式由自己做主,自己独立搭建任何形状、做出任何姿势、涂鸦任何色彩、扮演任何角色,一切很自由地感性发挥。 <br>  同时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所有的游戏材料都由孩子们自己有条不紊理地收拾归位,恢复游戏前的样子,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无形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条理思维。这种感性与理性的自然结合,润物无声地技能渗透,正是幼儿教育追求理想状态。   谁束缚了孩子们的自由?<br>  俗话说“七岁孩儿讨人嫌”幼儿园的孩子们更是毫无拘束、自由自在。当今的教育理论也提倡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了吗?回想我们老师在设计某个游戏活动时,总是围绕所谓的“活动目标”,按照统一既定的套路,设计在什么环节导入主题,在什么时候加入游戏,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很快乐,表面上看,貌似去除了小学化填鸭式的教育,其实都是我们老师在教孩子如何玩,我们用成人思维固定他们的想法,殊不知孩子的玩是天然形成的,而不用我们教。   安吉游戏的理念新颖、形式多样、意义深远,那么作为我们应该借鉴哪些方面的呢?   形式不是主打,观念更新最关键。安吉游戏的设计者们之所以能够如此创新,其根源是在观念上摈弃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思维,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设计,而是如何思考,要一切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真正的主人,自由地发展。<br>   照搬不是办法,因地制宜是王道。安吉游戏固然先进,但如果直接拿来生搬硬套,并不实际,最好是充分调研本地的现状特征,结合当地的环境氛围,设计出符合本地幼儿快乐游戏、健康发展的特色游戏项目。   游戏不是玩乐,逐级衍生见实效。安吉游戏模式是幼儿园的教育样本,是在幼儿教育中的大胆尝试,但是如何将这种模式延伸到小学、中学以及大学教育,从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游戏升华到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替代应试教育、被动学习的现状,才是安吉游戏给予当今中国教育的最大启示。  <br> <br>  

游戏

安吉

幼儿

孩子

教育

幼儿教育

自由

思维

我们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