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期盼着,期盼着,培训的日子终于来了。5月6日,天元区首届书法教师第三次培训于天元小学国学馆如期进行。蒋冰老师带领二十四位学员又一次走进了书法知识与文化的殿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点评,妙语连珠</b></p><p class="ql-block"> 培训伊始,平易近人的蒋老师便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穿梭,他在干什么呢?哦!原来,他又在对学员们的作业作细致点评呢!妙语连珠,怎能不吸引伙伴们的围观?大家纷纷拿出平时工作之余挤出时间书写的大幅作品给蒋老师看。你听,蒋老师结合大家的实践作品在传“经”送“宝”——“这张太‘干净’了!”“在书写过程中字距、行距紧凑一些会更好地凸显颜体的特点”“颜体在书写过程中有内松外阔的特点……”你看,大伙儿听得多认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分享,共同成长</b></p><p class="ql-block"> 分享与交流是增进了解的桥梁。这次学习先后由学员吴樊和吴康作了分享交流。</p><p class="ql-block"> 吴樊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弘一法师的一些作品图片。她既从弘一法师创作历程、早期创作作品作了介绍,又从自己的书法学习经历谈到对技法、结构、章法、风格的认识。 </p> <p class="ql-block"> 吴康老师则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谈到了环境、积淀对书法学习的影响。蒋老师更是巧妙地由吴康老师故乡亲人刻碑的经历切入,引导我们要树立传承书法文化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传授,深入浅出</b></p><p class="ql-block"> 理论的学习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临帖这件看起来容易的事,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如何临帖才能更有效地为以后创作服务?蒋老师结合具体的例字,从以下几方面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一是临帖如何“取”。字帖只是一个载体,正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一般——“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如何在感觉共性的同时读出“自己感受的个性”、如何统一一丝不苟的“谨严”与随心所欲的“随意”是值得我们在临帖过程中深思的。</p><p class="ql-block"> 二是如何“取势”。蒋老师结合永字八法,用永字“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告诉我们控笔的手部动作决定了笔画的“势”,在书写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平直化,而应让笔画保持相互之间的连贯性。他更是以“非”“三点水”为例,引导学员们感受笔画之间的连绵感和灵动美,感受整体“势”的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三是如何理解字法。颜体里的“永”“年”“德”等字为什么和其他楷书字帖的写法有所不同呢?原来字字有学问!蒋老师旁征博引地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汉字的字源,启发我们理解字法要去了解字的源头,寻求“古意”,并告诉我们书法评价的标准之中便有“古与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四)践行,挥毫泼墨</b></p><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蒋老师为了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技法如何在书法创作中应用,他还现场为我们做了演示。在这过程中,他更是对临帖时如何从内容、片段等角度有针对性挑选例字、如何“取势”、如何主动寻求、把握整体和章法做了详细解说。同时,他也对学员们日后创作表达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五)总结,碰撞</b></p><p class="ql-block"> 最后,第二小组文添老师将这节课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感想,做了简单的总结。班主任文俊熙老师也对此次培训作了几点总结:</p><p class="ql-block"> 首先,他对第二组学员活动安排的分工合作、准备充足给予了肯定。</p><p class="ql-block"> 之后,他还鼓励大家珍惜学习机会,大胆交流,在“碰撞”中成长、进步,在循序渐进、勤于实践中消化吸收。</p> <p class="ql-block"><b> 春耕已远,笔耕不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在路上,静听花开的声音,夏虫也为我们吟唱,翰墨丹青离我们并不远!且行且惜!听听那一片蛙鸣,像在唱“墨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字:黄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谈沁芳 文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辑:谈沁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审核:文俊熙 王鹏</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