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陶然亭公园留影

韦杭周

陶然亭公园面积并不大,全园占地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16.15公顷,由东湖、西湖、南湖、三个湖的沿岸及湖心岛组成。但因其有陶然亭而闻名遐迩。陶然亭是清代名亭,与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爱晚亭、浙江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br>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的倡导下,陶然亭公园成为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向人民群众开放。<br>  现代的陶然亭公园,是一座融古建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是北京市精品公园,素有'都门胜地'之誉。这里湖光山色旖旎,园林风光秀丽,华夏名亭林立,文化内涵丰富,使它成为京城内旅游观光胜地。更因为坐落在湖心岛上的的慈悲庵是中共早期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到这里来进行秘密革命工作的场所,而成为北京市红色旅游热门景点之一。高郡宇及其蜜友石评梅的墓也坐落在湖心岛上。<br>1985年,为了突出'以亭为胜'的特色,在原有基础上又对全园进行了改建规划,在陶然亭公园的西南部兴建了华夏名亭园,将全国十几座著名的亭子,以一比一的比例在此重建。此后,这里又陆续兴建了一些亭子,使得这里形成了一个以亭文化为内涵,集湖光山色,亭园碑刻为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br> 亭西外门楣上方匾额的“陶然亭”三个大字是郭沫若书写的。 <div>醉翁亭</div><div> 醉翁亭在滁州琅琊山,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永丰)人,为宋初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所谓"醉",乃是"饮少辄醉";所谓"翁",即其《赠沈蓬》诗所谓"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尔"。其所作《醉翁亭记》,犹为有名。<br>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br>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年",欧阳修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约历八百年。"醉乡",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记》原状旬,指由酿泉至尊亭影不孤。从有形的方面说,建亭以来,游人甚多。周围还陆续增添了许多建筑物,如二言堂、隐香亭、醒园等;从无形的方面说,他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诗、词皆所擅长,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全联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而且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历史与现状,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动及其身后对社会的影响概括无遗,"醉翁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前哲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炼,耐人回味。<br>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div> 湖心亭 爱晚亭<br>  在澄光亭的东北,湖心岛的中南部山南,有一座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且造型秀美的亭子,它就是依长沙岳麓山“爱晚亭”一比一比例修建的陶然亭内的“爱晚亭”。<br>红底鎏金“爱晚亭”匾额,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主席所书手迹而制.<br>长沙爱晚亭,位于长沙岳麓山清风峡,修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原名“红叶亭”,后因原名太直白,更名为“爱晚亭”,源于唐代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br>霜叶红于二月花。<br>停车坐爱枫林晚,<br>白云深处有人家。<br>远上寒山石径斜.<br> <p class="ql-block">吹台亭</p><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内的吹台亭是仿照一个古吹台——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小金山西麓的吹台亭而建的。</p> 浸月亭其所仿建的原型是江西九江甘棠湖的浸月亭,相传三国时期那里是曾东吴大都督周瑜的点将台,唐元和十至十三年(815年--818年),就在点将台遗址上建成了这座亭子。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即如今的九江)司马并写出脍炙人口的诗作《琵琶行》,人们便依据“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诗句将该亭命名为浸月亭。 <div>  <br></div> <div>海棠春晓</div><div>坐落在南屏晚眺亭靠东一点的小山上,亭子有匾,上书“海棠春晓”,周围有许多海棠树。相信春天时,当海棠花全都绽放时,这里的景色一定相当迷人。</div> <div>百坡亭</div><div> 百坡亭位于四川眉山三苏祠。眉山是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乡,百坡亭的建造也与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 ”,世称“ 苏东坡 ”)有关。<br>宋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于颖州(位于今安徽省阜阳市)太守任上,作《泛颖》诗,诗曰:“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画船俯时镜,笑问妆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眉州太守魏了翁疏凿眉州城内环湖后,于湖上筑亭,取苏轼诗意名之为“百坡亭”,期望眉山出现更多的东坡式人物。后古环湖与百坡亭俱毁,均已不复存在。后代诗人曾因此而慨叹道:“百坡何处问荒亭,池馆犹存菡萏青。寂寞江山空有泪,飘零词客岂无灵!”<br>1928年,眉山人为纪念苏东坡,在三苏祠瑞莲西池重建百坡亭。这是一座横跨东西的廊桥亭,至今留存。名亭园中的百坡亭即按此亭原样复制。</div> 澄光亭 中央岛西南山下建有澄光亭(1953年建),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br> 兰亭,原型为浙江省绍兴市城郊兰亭公园内的兰亭。东晋王羲之书写的著名的《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使兰亭闻名遐迩。仿建于1986年。 鹅池碑亭 南屏晚眺亭来源于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br>南屏晚眺亭 清音阁与云绘楼是一组联体的建筑群,原系乾隆年代(公元十八世纪)建于中南海的宫廷建筑,是供皇帝临太液池观景赏月、弹琴书画、消遣娱乐的近水楼阁。该楼阁设计精巧,雍荣华贵,气宇轩昂、是我国古建之精品。一九五四年,周恩来总理亲临公园选址迁建于此。 少陵草堂碑亭,1985年仿建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杜甫草堂。由草堂我们可以回忆起诗人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谪仙亭 园林设计院设计的纪念“诗仙”李白的谪仙亭,是一座造型各异的精美建筑,或依山崖,或临流水,或傍茂林,或倚修竹,峰回路转,错落有致,各呈异彩,互为映带,为整个园林增添了无限风光。 二泉亭,1986年仿建于江苏无锡惠山公园。相传惠山泉水经万千松根蓄存和砂岩涤滤,水质清纯甘冽,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元代书法家赵孟颃题“天下第二泉”。 悠扬凄怆的二胡,被瞎子阿炳拉出了一段《二泉映月》,二泉亭,拥有了泉水的灵性,也拥有了二胡那苍凉的轻泣。 望瑞亭 知津亭、澄怀亭是连理亭 建于1977年,是公园西湖的重要景点之一。<br> 陶然亭“一揽亭”突出了中国南方造园秀美多姿的特点,石基四柱,砖木结构,双檐,四面八方翘角,攒尖顶,赭红一色,简朴隽秀。 倚新亭,在东湖之畔。而陶然宾馆迤北至陶然亭东湖沿岸,即以前的刺梅园原址。刺梅园在清初也是名流游憩之地。朱彝尊就常到刺梅园,仅《藤阴杂记》就记载过他四次到刺梅园的情况。 公园东湖东南角“姊妹亭”,1985年仿建台湾阿里山姊妹亭。 瑶台映雪 建于1984年,位于窑台山上,窑台茶馆迤西。<br> 独醒亭,1987年仿建于湖南汨罗县玉笥山屈子祠前的“独醒亭”。 取自楚辞渔父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