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安,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因为 它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因为它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因为那里有72个皇帝陵埋了73个皇帝,素有“千官拜长安,万国朝含圆”之说。</p> <p class="ql-block"> 此时,江阴康辉旅行社荣国经理正组团西安七日游,帮我实现了感悟千年丝绸之路,品味华夏历史文明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4月24日下午14点50分,我们在常州机场乘GJ8116航班赴西安。25日游览了黄帝陵和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号称“天下第一陵”。</p> <p class="ql-block"> 轩辕广场,地面用5000块秦岭天然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 轩辕广场北是一条蜿蜒的河流一一沮河。桥山与印台山之间的这段沮河又称为“印池”,传说黄帝总在此淘洗玉玺大印。</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景区主要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p> <p class="ql-block"> 气度非凡的 庙院山门。庙门正上方“轩辕庙”匾,系民国时期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于1938年清明祭陵时所题。</p> <p class="ql-block"> 轩辕柏,黄帝手植柏,距今5000余年。树高19.3米,胸径11米,枝干苍劲挺拔,树叶青翠茂盛,树冠如盖,其势巍峨,实为群柏之冠,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黄帝脚印石。</p> <p class="ql-block"> 碑亭内现存石碑四通,分别为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和蒋介石所题写。</p> <p class="ql-block"> 汉武挂甲柏,又称将军柏。志载:“汉武帝征朔方还,挂甲于此树”。树干斑痕密布,纵横成行,似有断钉在内,是群柏中最为奇特的一株。</p> <p class="ql-block"> 人文始祖大殿,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是炎黄子孙祭祖的“圣殿”。</p> <p class="ql-block"> 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轩辕黄帝全身浮雕像。抬臂扬手,显示轩辕黄帝雄才大略之气概;着装无华,又显示出远古之神韵。</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瞻仰黄帝陵。</p> <p class="ql-block"> 天鼋神慧,黄帝陵的守护神。天鼋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是一种神异的龙。黄帝在昆仑山遇见,封其为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汉武仙台。</p> <p class="ql-block"> 祭亭。亭柱上有联:“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p> <p class="ql-block"> 陕西界内的黄河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 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p> <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被誉为“天下奇观,中华之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彰显母亲河的波澜壮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站在黄河之边,听着水的涛声,感受着母亲河的心跳,敬畏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在山西界看壶口瀑布,见到的是浊浪翻卷,涛声震天,河水直泻,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那气势,那粗犷,动人心魄。今天,站在陕西界看壶口瀑布,觉得黄河少了点“野性”,多了些温柔。 但同样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只是河面之宽阔,又让人见到了母亲博大的胸怀。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合在一起,这才是真切的黄河。</p> <p class="ql-block"> 晚上,荣导安排我们入住山上的延安知青文苑,一个很有持色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 4月26日中午,我们前往西安网红打卡地一一水兴坊,品尝了那里的小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钟,我们观看了会跑的实景演艺驼铃传奇秀。整场演艺分为序幕《岁月再现》及《送君千里》、《狼道遇险》、《异国风情》、《祥雨洗尘》、《迎郎归来》、《华夏盛世》七幕剧情。</p> <p class="ql-block"> 传奇讲述了西行驼队一路经历火山、雪崩、风沙、大漠等自然险阻及狼群突袭,九死一生达到当时的罗马帝国,随后满载货物返程,巧遇天降圣水,在亲人的期盼中安然返回长安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驼铃传奇》带领我们穿越大漠风沙,倾听丝绸路上遥远的驼铃声音,让我们领略了异国风光,见证了大唐的盛世繁华。</p> <p class="ql-block"> 看完演出,随即游览了大唐芙蓉园景区。</p> <p class="ql-block"> 大唐芙蓉园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被称为盛唐主题天下第一园。据说旧园是唐明皇送给杨贵妃的私人公园。</p> <p class="ql-block"> 气势宏大的紫云楼,展示了“形神升腾紫云景,天下臣服帝王心”的唐代帝王风范。历史上的紫云楼据载建于唐开元十四年,每逢曲江大会,唐明皇必登此楼,欣赏歌舞、赐宴群臣,与民同乐。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元白梦游曲江塑像。</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元和四年,白居易在长安写下《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与此同时,元稹在东川途中梦见白居易游曲江,醒后亦写下《梁州梦》。雕塑表现了元白二人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明珠。以诗魂及唐诗峡为代表组成的诗歌文化区,用雕塑的形式展示了唐代诗歌文化,让我们在观赏雕塑艺术的同时,领略唐代诗人的旷世风采,唐诗的内在精髓。</p> <p class="ql-block"> 大唐不夜城景观大道是一条约1500米横贯南北的中央雕塑景观步行街,晚上灯火璀璨,光影中的仿古建筑流光溢彩,气势恢宏,漫步在大唐不夜城,仿佛跨越时间洪流,回到了那个繁荣兴盛、万国来朝的盛世长安。</p> <p class="ql-block"> 大雁塔,于唐代永徽三年(652年)建在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而建造的一座五层砖塔。</p> <p class="ql-block"> 步行街上的雕塑数量之多,气魄之大,内涵之丰富,实为罕见,真可谓数步一塑像,一像一故事。</p> <p class="ql-block"> 长安的夜,多彩而迷人,梦幻而浪漫,是百听不厌的曲,是令人神往的诗。</p> <p class="ql-block"> 27日上午,我们参观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一一乾陵和唐中宗李显长子李重润之墓,即懿德太子墓。</p> <p class="ql-block">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p> <p class="ql-block"> 两帝一陵一世界,三山一景一美人。一对爱侣,两朝帝王,绵绵情意写华章;一座陵山,众多石刻,巍巍乾陵叹辉煌。</p> <p class="ql-block"> 无字碑,通身取于一块完整巨石,髙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故亦称“九龙碑”。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巍峨壮观,为历代群碑之冠。</p> <p class="ql-block"> 唐高宗李治及武则天之孙懿德太子墓。</p> <p class="ql-block"> 懿德太子墓是距乾陵最近的一座陪葬墓。规模大,规格高,属帝王级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在法门寺寺庙用餐后走过佛光大道,带着一颗虔诚和敬畏之心瞻仰了合十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 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是一条成佛之道。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一一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p> <p class="ql-block"> 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于2009年5月9日落成。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又称法云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外墙上的壁画。幅幅壁画,都讲述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1987年4月3日发现的法门寺塔下唐代地宫,使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一一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得以面世。</p> <p class="ql-block"> 地宫中的唐代珍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中的菩提树。菩提树的寓意是智慧,知识。相传很久以前,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因此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喜爱,保护,意味着一种觉悟,被称之为神圣之树。在我国它的花语是夫妇之爱,白头到老。在印度的花语是觉悟,智慧。</p> <p class="ql-block"> 晚上,荣导安排我们在"醉长安"酒店品尝了陕派传统小吃一一饺子宴,然后又带领我们看了西安鼓楼、钟楼和回民街夜景。</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西安鼓楼。 鼓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p><p class="ql-block"> 楼上有巨鼓一面,原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p> <p class="ql-block"> 流光溢彩的西安钟楼。 钟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始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p> <p class="ql-block"> 钟楼,回民街,鼓楼。</p> <p class="ql-block"> 4月28日早餐后我们就乘车前往华山,游览这“奇险天下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之一。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华山”之名。《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通用,故“华山”即“花山”。</p> <p class="ql-block"> 到了华山景区,我们乘进山车来到华山脚下,再坐缆车到北峰(另部分人坐缆车到西峰),然后开始爬山看景。</p> <p class="ql-block"> 华山风景秀丽,庙宇掩映其中,登临其上,犹入仙境。曾有诗贊曰:“众山蹲伏此崎巅,天削芙蓉耸翠岑。”</p> <p class="ql-block">陡峭巍峨,阳刚挺拔。</p> <p class="ql-block"> 爬山,体力固然重要,勇气和毅力不可缺少。</p> <p class="ql-block"> 年过80登华山,对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p> <p class="ql-block"> 终于登到了顶峰,喜悦之情无法形容!</p> <p class="ql-block"> “华山论剑”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作品中虚拟的江湖故事,描绘了江湖英雄置身于奇险峻峭的华山,比试武功高下,谈论武学之道,创造了一个神秘、诡奇、险绝的剑侠世界。华山也因此充满了险气、仙气、剑气和英气、豪气、义气。</p> <p class="ql-block"> 御剑乘风来,除魔天地间。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颠。</p> <p class="ql-block"> 元宝山。头顶元宝山,脚踏平安地。张开双手托元宝,沾满财气平安归。</p> <p class="ql-block"> 从北峰山顶下来,时间尚早,我们又向擦耳崖走去。擦耳崖,顾名思义,当心耳朵擦山崖,可见山路之狭窄。</p> <p class="ql-block"> 山崖石壁上刻着众多名人和文人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 峰顶林木抱隐古刹,四周岩石历经风雨侵蚀。怪石嶙峋,直如刀削。有诗云:“凌空削出碧芙蓉,疑是蓬莱第一峰。”</p> <p class="ql-block"> 这次攀登华山,一直纠结于西峰上北峰下,还是北峰上北峰下。当地导游说上西峰要走400级石阶,为保护自己的双腿,选择了北上北下。其实现在不用走400级石阶了,就是多走一段山路。后听西上北下的人说,北峰石级高而窄,反而难走。虽有些小遗憾,但毕竟有生之年登上了华山,战胜了自我,领略了华山的奇险和秀丽,挑开了其神秘的面纱,真真切切看到了它那神圣的尊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场酣暢淋漓之后,下午三点半开始下山,入住华山脚下华美雅致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 打开窗户,便见巍巍华山,满眼翠绿,清风扑面。</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休闲的绝佳处。</p> <p class="ql-block"> 4月29日上午,我们游览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现发掘1至3号三个坑。</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号坑,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210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p><p class="ql-block"> 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发束和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表情更是各有差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p> <p class="ql-block"> 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p> <p class="ql-block"> 高级军吏俑。</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游览了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发生地,西安事变蒋介石藏身处一一华清池景区。</p> <p class="ql-block">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p> <p class="ql-block"> 华清池融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于一体,建筑大气恢宏,园林风光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青松翠柏,垂柳草坪,亭台楼阁,廊庑逶迤,九龙湖碧波粼粼,宛如瑶池仙境,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第二帝宫,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一一飞霜殿,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p><p class="ql-block"> 亭亭玉立的杨贵妃塑像。</p> <p class="ql-block"> 乐善亭。</p> <p class="ql-block"> 华清池温泉以芳香凝脂、动人故事名冠诸泉为首,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 莲华汤。 </p> <p class="ql-block"> 唐明皇沐浴池。</p> <p class="ql-block"> 海棠汤,杨贵妃沐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杨贵妃在华清宫内赐浴的真实写照。 </p><p class="ql-block"> 杨贵妃沐浴池。</p> <p class="ql-block"> 星辰汤,唐太宗沐浴之地。</p> <p class="ql-block"> 商食汤,部分官员沐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太子汤,建于唐贞观十八年,1982年发掘出土。系用砂石和青石混砌而成,长5.2米,宽2.77米,先后有李承乾、治、忠、弘、贤、显、旦、重俊、隆基、瑛等十位太子在此沐浴。</p> <p class="ql-block"> 环园五间厅是江南特色的雅致小院。五个单间厅房相连,故称。</p> <p class="ql-block"> 千年石榴树,据说是唐明皇和杨贵妃栽种的。</p> <p class="ql-block"> 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驻跸于此。1936年10、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张、杨促蒋抗日救国,于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院内进行了一场激战,蒋从后窗仓皇出走。</p> <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住处沐浴室。</p> <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住处休息室。</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住处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 兵谏亭,位于骊山半山腰虎斑石处,为一座典型苏式水泥亭。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东北军进入华清池,蒋介石仓皇逃上骊山,并在此躲匿。</p> <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藏身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六天的游览,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西安这座城市,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踩过的地都是历史。古老而文明,厚重而美丽,看不完的名胜古迹,听不完的故事传说,阅不尽的历史文化,返澄了,还想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感谢荣导为我们设定了这么好的游览路线,陪伴了六天,关照了六天。感谢同行的人们,相互照应,犹如亲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