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观《温儒敏详解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如何教学》一得

颖华心语

<p class="ql-block">  说是一得,其实是补漏——如何更理性地看待现代文和文言文在教学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45, 89, 4);">  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这些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考题,大都比平时学的课文要难,体式也很多变化,</b>什么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科技史、比较文学,等等,不同专业领域的论文都作为阅读材料了,文学类的阅读考题也有现代文。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轻视甚至放弃现代文,阅读量上不去,视野狭窄,那怎么应对考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45, 89, 4);"> 从长远看,语文学习主要还是让学生日后具有基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b>,这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要认识到现代文的教学和古诗文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课时,不能“放羊”减量。”</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重温温儒敏总主编的《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比例》</span></p><p class="ql-block"> “这个比例在每个学段应当是不太一样的。过去小学阶段古诗文很少,按照“课标”要求,修订时应当适当增加。低年级也可以有些古诗,但要求不能太高,也就是接触一点,读读背背,似懂非懂不要紧,感受一点儿汉语之美,有兴趣就好,并不把文言文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主体还是现代文,文言文不宜再层层增加。</p><p class="ql-block"> 这个问题我愿意多说几句。事实上,在一线教学中,古诗文始终都是重头,比较难,可是有“讲头”,而考试又比较好拿分(因为古诗文方面的试题一般以知识性为主,死记硬背的也多一些),所以老师会在教课中“加码”。如果教材编的古诗文分量再增加,有可能一半的教学精力都投放于此,这是不利于完成整个教学计划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摘自温儒敏总主编的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