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 东 行 记

坚定似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原创作者//高双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供//高双桂</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鄂东行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nbsp;作者//高双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1年5月3日晨,预报的大雨没下来。早7点15分我与曾浩几乎同时到达武汉洪山广场,余敏已经开车等在地铁A出口,随后到地铁4号线铁机路站接上付楚昉,疫后重逢很是开心!按照此前约定,今天去蕲春一游。</b></p><p class="ql-block"><b> 我们是华工(现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同学,走出华工后,同学们各自忙碌,但偶尔也有小聚。自曾浩调工总行工作后,我们几位坚持每年春节一聚,后因疫情中断了两年,去年曾浩的母亲因疫情耽误医治不幸去世,这次“五一”他携妻儿回家处理家事,借此时机与老同学一聚,活动的组织者是余敏。</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一、英山野猪河畔</b></p><p class="ql-block"><b> 上午10点10分行车177公里,我们来到英山温泉镇龙潭畈,在野猪河水库边停下车来。清风拂面,绿水青山,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从京城回来的曾浩更是连声赞叹:山里空气真新鲜!</b></p><p class="ql-block"><b> 这是英山茶隐龙潭民宿康养中心所在地,中心建在野猪河水库上,中心主人李敏女士是余敏的朋友,她热情接待我们,为我们准备了清茶水果,边招待边介绍这里建设的远景规划,她通过土地流转取得了这里的经营权,现在的建设又紧扣乡村振兴计划,发展前景广阔。&nbsp;</b></p><p class="ql-block"><b> 李敏带我们一行上山采樱桃,路过一湾水塘,几团蝌蚪群,这是久违景象,她随手摘下路边鲜艳的野草莓,随意采一串石斛花给我们品尝,我们一起环游水库,看得出她对这里山水熟悉和热爱!</b></p><p class="ql-block"><b> 她用一桌乡土菜盛情招待我们,热情干练的李敏给她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祝愿她事业成功,她热情邀请我们再来观光!我在途中发了几张照片和感言与亲友们分享:“相约了两个春节,送走了去岁云涛!从北京到武汉,几位老同学,同行来到大山怀抱。品龙潭碧水,尝一树樱桃,借山谷春风,解一身疲劳!山花如约在这春夏之交!”</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二、蕲春农耕文化</b></p><p class="ql-block"><b> 下午我们来到属于蕲春县版图的雾云山参观农耕文明生态园,这里也是“中国农耕文化摄影基地”,看到这些农耕文化的痕迹,如画的梯田,旅游中的孩子们看到十分兴奋,在城市生活长大的同学们发出由衷赞叹:好美的田园风光!似乎老天爷有意,预报了两天的大雨一直没下,到雾云山参观快结束时,风来了,雾来了,丝丝细雨也来了!我站在雨雾中,远眺不远处水库正在一片雨雾之中,青山田园碧水对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b></p> <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三、仙人台上叙旧情</b></p><p class="ql-block"><b> 傍晚来到了蕲春仙人台山脚下--仙云台茶场。此处正是余敏上山下乡生活工作的两年多的地方,对于他是旧地重游,对于我们第一次观光。茶场现任副场长田园夫妇等待我们,他们的母亲也一起来了。</b></p><p class="ql-block"><b> 见到场长的母亲,余敏亲切叫她为“秀银姐”。老人年近70,十几年前“中风”留下后遗症,行走不便,听说知青余敏来了,一定要与儿子媳妇一起来相见,晚餐时他们一直聊起知青岁月,听着他们讲到过去趣事开心的笑,讲着熟悉的故去人发出感叹!我知道这个交流只属于他们,老人的儿子媳妇只在旁边倾听和补充,我们都是听众。</b></p><p class="ql-block"><b> 我问田场长茶场基本情况,他告诉我“蕲春县国营仙人台茶场”始建于1956年,属县农业局下属,茶场有6个队,最多时有500多名职工,茶园500多亩,现在只有200多亩,都承包到茶农。他们夫妻是最年轻的茶场人,过去青春洋溢在茶园,现在只有年纪大的人还在坚持。</b></p><p class="ql-block"><b> 送走了场长一家人,外面下起了大雨,山里的雨夜特别,山隐在重重迷雾中,只有雨水的声音。余敏却在夜色中踏雨去拜访他的老乡亲!返回居所一脸的兴奋,我们继续听他讲故事!</b></p><p class="ql-block"><b> 5月4日早,我们计划去登顶仙人台,问房东说步行需两小时,车可以开上去,我不敢冒险!他们虽是运动健将,但还是迁就我这个老大姐,不是登山而是开车上仙人台。当我们从海拔480米处来到位于蕲春县与英山县交界处海拔1173米处仙人台顶时,车刚停稳,如浪如烟如雪变幻莫测的云海从山间扑面而来,让我们震惊了!</b></p><p class="ql-block"><b>&nbsp; 余敏没有带我们上正面的一片恢宏的建筑群,而上先去向左边山崖处的石屋,这里雄居蕲阳之巅。我们登顶之际,正是云海最壮观之时,经过昨天一夜风雨洗礼,群峰竞秀,云海茫茫,如浪如瀑布,妙不可言!置身此处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一刹那我明白了仙云台意境,这飘飘仙气自是仙人居所!</b></p><p class="ql-block"><b> 传昔有吕洞宾曾在此下棋,故称仙人台。还传很久以前,这儿的山顶上常常是仙乐飘飘,彩凤青驾环绕其间,各路神仙结队而来,在山顶摆开棋局,对弈厮杀,常常是难分难解,不分胜负,于是便请南极仙翁在旁观局并作裁判,久而久之就化为顽石了。至今峰顶还留有九仙石像和石棋盘,因此得名仙人弈棋台,简称仙人台。摩崖石刻“仙人台”三个篆字,是清光绪年间题刻上去的。</b></p><p class="ql-block"><b> 史料记载仙人台白云观的历史悠久,始成于东晋末年。清乾隆皇帝御书“文钦武仰”、“恩佑四民”、“三教祖师”的真武殿至今保存完好,历经风雨沧桑,是鄂东一个重要的道教圣地和旅游风景区。</b></p><p class="ql-block"><b> &nbsp;我们被眼前美景震撼了!都想用相机记录这美妙的一刻,有朋友给我发信息“又过青年节”,我突然记起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呢!明天立夏,今天是春的尾巴。我们四个人在这山顶之上请观里的师父帮我们照了一张合影,二十七年前我们在华工校园,下课的路上我们有一张难得的合影,今天在这仙人居所处,我们又与云海一起合影!于是我将这里的云山雾海美景发朋友圈:“寻觅仙踪,登上蕲春仙人台。远方有信息,五四青年节快乐!谁还有当年情怀!只见满目云山雾海!”</b></p><p class="ql-block"><b> 但我们却实实在在的见证了“当年情怀”。兴奋的余敏边走边给我们介绍,他们1976年上山下乡的来到之里时,通到山顶的只有小路。每年10月就上山来挑萝卜,这里的萝卜特别好吃。付楚昉说:昨晚餐我们已经品尝这里的萝卜特别甜美。余敏说10月仙人台山上的萝卜更好吃呢!他还讲知青同伴中有人曾上山顶到观里来偷香油....</b></p><p class="ql-block"><b> 我们边走边聊,在山顶绕了一圈,沿途还采摘了一些竹笋,正说着来到一处小卖部,一位妇人看见余敏眼里露出了惊喜!他们几乎不约而同的认出了对方“你是余敏!”你是田姐!”。山顶遇故人,人生之幸!</b></p><p class="ql-block"><b> 这位大姐看见我们手上采的竹笋,立即告诉我们店背后的山坡上有许多,她带我的三位同学去采摘,大姐返回泡好茶,坐下来与我谈起了知青。她说当年的知青在这里十分热闹,到处都 是他们歌声笑声,余敏活跃会唱还是节目主持人,大家都喜欢他!她说余敏考学后,还给她写过两封信,她自己文化不多,没回信。</b></p><p class="ql-block"><b> 我的几位同学上来时,雾也全部涌到山上,那一瞬间能见度不足30米,也许是老天爷有意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让余敏能坐下来与大姐一起聊天,她还谈到写信的事。余敏问她家人情况:她说她有一儿一女,都在武汉工作买房了,她不想去城里生活,到山上做点生意,主要是这里有人气!</b></p><p class="ql-block"><b> 临别时大姐叮嘱余敏下次再来,带家人来多住几天。我们打趣问余敏山上的“小芳”叫什么,他也很调皮地答,她叫“翠蓉”。山里人朴实厚道,岁月沧桑改变的容颜,唯有灿烂的笑容还似昨天!</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四、知青屋里话当年</b></p><p class="ql-block"><b> 从山上下来,余敏带我们去参观当年的知青屋,宿舍还在,因为这里是国营茶场的资产所以没有拆卖,现在作为历史遗址保护了下来。余敏指着一处平房说那是医务室,当年有人偷懒时找医生,医生就给酵母片。他说自已那时喜欢捣蛋,学半夜鸡叫,真的引来一片鸡鸣,害得大家没休息好,小队拿他没法只得让他到另一个队。</b></p><p class="ql-block"><b> 来到知青屋,当年六队队长操太青两老还在这里守着,老队长见我们一行来十分热情迎接,我们一点也看不出已是80岁的老人了,他指着墙上的知青名字和照片,如家人的般的介绍他们的过去和现在,他的老伴欣喜的在一旁补充。</b></p><p class="ql-block"><b> 这个知青点里接受了来自蕲春县城73和76两届知青,73届33人,76届37人,其中男39人、女31,平均年龄17岁左右。虽然说较其它知青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有月粮食供应45斤,工资32.5元。但他们与茶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开荒种茶,采茶制茶,砍柴烧炭,架桥修路,劳动的磨砺一样将青春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他们将青春活力歌声笑声带到大山深处,与这里的职工也结下了深深情谊!</b></p><p class="ql-block"><b> 在余敏与老人们的交流中,我们看得出他们对那段岁月记忆已经刻骨铭心!路边石碑刻下了他们的名字,也见证了他们青春与青山同在,与碧水常流!2016年知青们组织40年回访,寻找知青岁月,延续他们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走出知青屋,告别老队长,余敏情不自禁唱起了“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哟一草把我留,啊哎!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呀胸中收胸中收!...</b></p><p class="ql-block"><b> “再见大别山”用歌声在抒发着他此时的情感,我们能够分享,自然不能如他一样发自内心深处情感迸发。我只知道时代打在人身上的烙印,会在记忆中永存!他的网络名:大别山人,应该与这段经历有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nbsp;五、遗爱湖边</b></p><p class="ql-block"><b> 下午返程,我们边走边停车看蕲竹,看金沟瀑布群。余敏兴致未了约大家到黄州,看看他在遗爱湖边的的一处“行宫”,为的是将采摘的新鲜竹笋品尝。1993年我们上华工读研究生时,偶尔也有周末几个人一起做饭吃,余敏总要露一手,今天我们自然同意。来到黄州他的新家,我们三位去游遗爱湖的核心区域,他一个人在家为我们做饭。回来时他一桌菜已摆上了,付楚昉接着做了一个虎皮青椒,我的这些小学弟们各有绝活,我这个老大姐坐享其成了!夜8点18分后付楚昉开车我们从黄州出发返回武汉,6号他们都要上班。</b></p><p class="ql-block"><b> 这次鄂东之行,我们行走在山水间,边走边聊,聊老师同学,聊天下事,也聊生活中的小事,有争论有感慨,但相聚在一起轻松愉快!正如曾浩到家后发的留言:“这次聚会过得很完美,感谢余行长费心费力的精心组织与安排,感谢高大姐和傅兄的支持与陪伴,会回味很久!”,付楚昉即兴赋诗:五一假日鄂东游,同学相约兴无前,大姐兄弟四人行,欢歌笑语满山间,野猪河畔农家宴,雾云山头看梯田。知青茶场话沧桑,仙人台上赛神仙。余敏行宫高大上,遗爱胜景记先贤。但愿岁岁有今朝,同学情谊万万年。</b></p><p class="ql-block"><b>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我也走出家门走出武汉,与老同学一起轻松鄂东游,值得我记录,留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