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医生,医术,医疗

开封普外肛肠张传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上的这段话,现在已经成为的许多医生的座右铭了,自己也是从心里认可赞赏此言,并常以此为自己行医之准则,近几天网络上不断传出医患矛盾冲突,甚至医生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许多人不明白医疗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寄语太高的医疗希望,也会产生不良极端的错误手段。为此本人深感担忧,谨以此文传播正确的医疗观点,正确认识医生的医术和医疗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近百年来。来自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怀着朝觐圣地般的心情来到美国纽约的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人们到那里为的是拜谒长眠于此的特鲁多(E.L.Trudeau )医师,去寻找医疗人文的踪迹,去向特 鲁多医师致敬,同时也为重温湖畔石碑上镌刻着他的墓世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nbsp;</p><p class="ql-block">特鲁多医师逝去甚久,但多年来世人并没有忘记他,成群结队的人们来到他的墓前祭祀献花,寄托哀思,更是为了继承他的人文思想。特鲁多医师曾说:“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他的“有时、常常、总是”,像三个人生的阶梯,一步步升华出三种为医境界,一直是众多医务工作者行医之道的座右铭。</p><p class="ql-block">特鲁多医师的名言,概括了医学救死扶伤的职责,成为医生们所遵从的行医到的准则,表达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以及一种理性的谦卑、职业的操守和医学人文的朴素境界……“有时,去治愈”说明医学并非万能,在一些伤病面前,即使医术高明的医生,也是束手无策……但这绝不意味着医生在病人面前无所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医生,除了“有时,去治愈”之外,对待病人要“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反映了人文关怀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关怀与安慰。这是一种人性光芒的传递,是医学真谛的表达,是医生职业生涯的闪光点,也是最能感动人们心灵的地方。&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去治愈”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这里的分寸把握很精细。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而患者也不要盲目相信医学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就算治愈了,医生也应该客观地评估其成效。事实上,绝大多数医生都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的人。这也是医学的人文性使然。</p><p class="ql-block">给病人以援助,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医学的繁重任务,其社会意义大大超过了“治愈”。技术之外,医生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从古至今,一切医学技术都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帮助。医学的作用只是帮助而已,不必渲染夸大其“神奇”。通过医学的帮助,人们才能够找回健康、保持健康、传承健康。</p><p class="ql-block">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安慰也是医学的一种责任,它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决不能敷衍了事。如何学会安慰病人,坚持经常安慰病人,是一个大课题,很见功力!</p> <p class="ql-block">现在版特鲁多医生:有时尽职治愈,常常尽力帮助,总是尽心安慰!阐述医学与生命真谛以及做为医生救死扶伤的纯粹性,在不纯粹的医疗环境中做一个纯粹的医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