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风彩无限

芳草青青

<p class="ql-block">我心心念念的母校潍坊二中</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4日,我和老伴携儿子女儿重返母校一一潍坊二中。老伴是57年升入潍坊二中初中,60年初中毕业被选送进入海军二炮高级专科学校(现海军航空大学)的第一批学员,那年他18岁。我是60年从潍县一中初中毕业,保送到潍坊二中五级一班就读的高一新生,班主任是年青帅气的李迺仁老师。苦读三年,63年高中毕业,那年我18岁。后考入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为不同角度的文華楼)</p> <p class="ql-block">离开母校至今已有近六十个年头,当踏进校园的那一刻,泪水浸湿了眼眶。崭新的校舍映入眼帘,甬道左右仅存的两幢别墅式的老建筑还在。路东名为巜文華楼》,甬道西边名为《文美楼》,两座仅存的百年老建筑成了我们心心念念留在记忆里的永远,它们掩映在绿树丛中,掩映在红色的新建筑群中,似乎在述说着历史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为不同角度的《文美楼》</p> <p class="ql-block">记忆里的潍坊二中,甬道两旁古木参天。掩映在绿色常青的古木之中的东边,大约有三幢别墅。最东边为校长拥有,是校长室。另外两幢分别是高中文科教研室和数理化教研室。甬道西边的一幢别墅是初中老师办公的地方,另一座红色的大楼为初中教学楼。正冲南大门深处的是三层红色的教学大楼,是高中教学大楼,我所在的高中五级一班教室在一层的最东边。</p><p class="ql-block">大楼为对称式的西方欧式建筑。木板地面,顶为圆弧的落地大窗,均为上下推拉开窗。大楼正中是上下楼梯,顶楼内悬掛铜铸大鐘,晨起晚自习下课均以敲鐘为标,特别是晨光初露,鐘声响起之时,方圆几里的村落城镇均能听到肃穆沉稳浑厚的钟声。钟声响起学生起床跑步,初中在西操场,我们高中在东操场。</p> <p class="ql-block">正面教学楼后面是一排排的红瓦平房,为男生宿舍。大楼东侧小平房是女生宿舍。</p><p class="ql-block">学校最后面有一尖顶红瓦黄墙的具有西方特色的教堂,内有小型舞台,两侧均为不规则墙体,产生不尽相同的回声。特殊的构造,据说是为了产生传教时的仪式感和肃穆感。</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教堂改造成了学校大礼堂,这里是我们在重大节日里,组织活动或看电影,或参加文娱演出的地方。它也曾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打卡地,也曾一度展示了它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建筑面积有多大,我们并不清楚,但记忆里这就是我们青春的殿堂,是记忆中最美最靓最值得骄傲的和难忘的地方。她的美纯属得天独厚,绝无仅有,远近闻名,独一无双,百年历史铸就。全国解放后的十几年里,周边人仍称她为“洋楼”,还有另一个名字:“乐道院”。也是潍坊市当时仅有的三层红色的漂亮的楼房。</p> <p class="ql-block">潍坊二中的前身是一教会学校,原名是“广文中学”。据《潍坊市志》中记载:1882年(清德宗光绪八年)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牧师狄乐播偕夫人阿撤拉氏(一说为狄珍珠),来潍县传教,并在当地教友的协助下,在老潍县东关处买地建立“乐道院”。道院由教堂、学堂、诊所3部分组成,用以传教、办学和开办诊所。1900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 6月25日潍县义和团陈双辰(又名陈锡庆)率团民火烧美长老会“乐道院”,烧毁楼房42间,平房136间。</p> <p class="ql-block">1902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北美长老会用清政府“庚子赔款”的白银十万两,在潍县县城重建并扩建了“乐道院”。充足的资金,使乐道院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成为北美基督教长老会的山东总部。“乐道院”位于当时老潍县东关城外的东南三里处虞河南岸,其旧址即在今山东潍坊二中及毗邻的潍坊市人民医院院内。潍坊二中前身即原乐道院所办学校——广文中学,而潍坊人民医院即是由当时的教会医院发展而来。</p><p class="ql-block">当年的“乐道院“占地200多亩,院内的钟楼和教堂,成为当时潍县城东部的标志性建筑物。</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于当年底占领胶东半島。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蓄谋已久的太平洋战争,美英正式对日宣战。这时在美国夏威夷等地的日本侨民采取种种措施窃取美军情报,为日本军国主义服务,引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因此美国政府将侨居旧金山等地的6万多日本人集中到洛杉矶附近指定的地区,并且不准与外界联系。</p><p class="ql-block">日本为报复美国,从1941年底开始,在中国全境搜捕盟国所有在华的牧师、教师、商人等。并将长江以北的美英等国侨民陆续掳来关押,“乐道院”成为了集中营,最多时关押在华欧美侨民1500多人,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集中营”。战争中总共有2008名外国侨民被关押于此,其中包括327名儿童(后因交换战俘释放了500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伊朗、菲律宾、古巴、希腊、挪威、乌拉圭和巴勒斯坦,其中以欧美人士居多。当年燕京大学的校务长司徒雷登也关押在此。</p> <p class="ql-block">历经沦桑的“乐道院”,见证历史的“广文中学”,全国解放后获得了新生。广文中学更名为:潍坊二中。医院更名为:潍坊人民医院。在记忆里,方圆几十里的百姓仍旧把她称呼为“洋楼”。能在名校潍坊二中读书的莘莘学子,那是何等的幸运和骄傲。(当时能考上二中的比例仅为20:1)</p> <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校园后面造型美观的八角型教堂被拆毁;正面教学楼被红卫兵付之一炬:烧了!!它的辉煌不再,成了我们心中永久的痛。</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学校几经变迁。2006年改回原名:广文中学,成为潍坊市唯一一所市直初中。</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兴致勃勃地拍照交谈学校变迁之时,学校的付校长栾校长匆匆走来,得知我们是年近耄耋的二中老校友,于是热情的向我们做了简短的校史的介绍,也提到了古老的教堂、铜铸的古鐘,提到了新校的发展。校长热情奔放的性情,快人快语,爽朗干练的风格,感染着我们,我们更加期待着学校的发展蒸蒸日上,前景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青春年少之时,邂逅于校园,结缘于校园。大学毕业后我们定居于青岛市,儿子女儿事业有成,当他们陪伴我们游走在校园之时,也同时被这中西合璧,美仑美奂的校园风光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旧式的主教学大楼被雄伟壮观的新楼所替代,新的体育馆图书馆大楼时尚而有时代感。新的校训代表了新的理念,近一百四十年老校换了新颜,只有仅存的“文華楼”、“文美楼”做为历史遗迹保留了下来。它们是时代变迁,时代进步的見证,也是校园百余年文化底蕴、厚重历史的見证。</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校训是:乐道 .培真 .广文 . 美華。新教学大楼的标语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雕塑师。校训承载了学校百余年的人文历史,标语为学生基定了人生目标。</p> <p class="ql-block">我们伫立在两幢老楼之间,感受着历史的沧桑,感受着对青春的回望,感受着时代的脚步,感受到桃李的芬芳,代代的学子从此走出,成为祖国的栋梁。百年老校薪火传承,不忘初心,将继续为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貢献。</p> <p class="ql-block">附:此次行程,均由在潍坊医学院任系书记的外甥邵明远联系安排,在此一并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