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相传在120万年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受大自然的地壳变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沅江赤山的东西侧地块沉陷、挤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若干年风雨的剥蚀形成湖中孤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把洞庭湖分割成东西两个湖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岛屿南北30公里,东西不到4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占地面积为106平方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岛上海拨高度百余米山头二十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个低矮的丘陵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百里洞庭和这个神秘的赤山孤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是沅、澧二水注入洞庭湖汇合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是我国内湖第一大岛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不再是孤岛,是通往湘北的交通要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有G234国道和南益高速贯穿南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进一步开发成集产业、旅游、休闲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风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的风景优美、令人陶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赤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个令人神往、令人兴奋神秘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留下了我们永恒无数的脚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留下了我们汇聚成河的汗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留下了我们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留下了我们日日夜夜为氮肥而战的平凡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些都成为我们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合成车间一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路是人走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建立在沅江赤岛上的南县氮肥厂,是从1970年4月征地,同年9月开始破土动工。调集了三千多民工,挖山头平地基,通过三个多月的肩挑手杠,人工开挖平整后,进入建筑施工。汇聚全县建筑力量,大干快上,於71年7月土建完成,进行设备安装。随着动员全县机、电安装的精干力量会战。能工巧匠们日日夜夜奋战在工地,至73年3月安装完成,开始设备的系统调试,73年5月正式投产,5月12日生产出第一批碳酸氢铵,向县政府报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就是在这个会战的时刻,由命运的安排,跋山涉水来到了这个岛上。从农村步入城市,什么城市?不就是赤岛上的一个山头,山头被铲平建设一个现代化工厂。我们这帮有一技之长的人,在自力更生的环境下,都是来参与氮肥会战的。依据我的技能,被领导安排,负责厂区电力线路的施工。</span></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生产科长丰技视察生产情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当你付出了足够的代价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主管上司(我的师傅)黄祖信,是从县供电公司调来,主管该项目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从设计图纸的深化设计到设备的订货,从管线的敷设到设备的安装调试全都由他管。而我们这些电工都服从他的安排,按照规范要求和设计图纸施工,各施其责,各行其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在师傅的安排和指导下,我带着几个兄弟,接下这个厂区外线施工的任务。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当时的环境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大干快上</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具体工作就是:厂区內有一条35千伏高压线路,从厂区西北角(配电房边)架空敷设到河边的取水泵房(一泵房),正好经过厂区。高压线路4公里,低压线路5公里,高低压共杆。所有的非定型金具(含横担)都是自己制作加工,这就对我们的工程量增加,难度增大。而我们几个的钳工活都是门外汉。</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自力更生</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仅给我们提供了加工场地、材料和工具。这种时间紧、任务大情况下,我们只有服从安排,甩开膀子边干边学,不分白天黑夜战斗在工地。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下来把所有的金具(定型金具除外)制作完成,送外地镀锌。接着就安装,架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且保证了施工质量。这期间我们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不知多少个夜晚没有休息。这种不计报酬、不怕辛苦的忘我工作,换来了领导的信任,提高了工作能力,学到了钳工、焊工的操作技能。</span></p> <p class="ql-block">▼职工宿舍遗址</p> <p class="ql-block">▼职工宿舍,厕所,气柜遗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假如因我们承受苦难,能使后代免于受苦,那就是我们无上的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个年代的电力在农村刚开始发展,赤岛上有一条从八形叉架设过来的10千伏线路,只能作为工地临时用电,但对于氮肥生产,这个用电大户,这条10千伏线路是供不应求的。发展趋势决定要从南县武圣宫(220千伏变电站)架设一条35千伏线路到氮肥厂,同时还在厂旁边建个35千伏变电站,以满足当地几个单位的用电。1972年下半年开始至73年4月我们又战斗在武赤线路上。还是由黄祖信师傅带队,主管武赤线的赤岛段(含两座60米高过河铁塔)和变电站的施工。回顾当年,我们都年青,有的是力气,在那风吹日晒的条件下,从来不觉得辛苦,没有疲劳的感觉,只有使不完的力量。尽管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在那临时工棚里休息一晚,第二天又生机勃勃的照样工作。在七十年代初,立杆竖塔,全靠人工操作,没有什么机械起重设备。记得那跨越过河的两座六十米高的铁塔,就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竖塔立杆就用木头(或钢管)做支撑,把滑轮卦在支撑上面,利用绞盘通过钢丝绳把它一节节往上吊,每节6米长,顺利的话每天能吊上一两节。有一天,我们刚好把一节塔身吊装到位,这时,天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没有机械的制动,只能靠人工控制,都不能松手。情急之下,我带着几个师傅,拿着工具,冒着大雨,爬到几十米高的塔上,将塔身就位进行组装。那塔身上流下来的雨水,经过袖口流遍全身,然后通过脚底落到三四十米远的地上。遍身被雨水湿透,仅头上还有部分头发没被雨淋湿,那是因为戴着安全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风雨无阻,不怕风吹日晒,不畏千辛万苦,每天野餐露宿。只为争取时间,抓紧完成任务。我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的艰苦奋斗,我们流出的汗水,嬴得了给氮肥投产的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配电室遗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氮肥生产设备复杂,工艺技术先进,看不见摸不着,易燃易爆、易中毒,只能在密闭的容器和管道里通过高温高压进行,全靠仪表指示和化验结果来指导生产。而且连续性很强,必须一环扣一环连续进行,每个环节都要正常运行才能稳定生产。所有设备都不能有毛病,不容有跑冒滴漏。操作人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维修工要面面俱到,要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然,我们搞电气维修的也不例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电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值班电工,归三班倒车间管理,主要任务是在配电室值班及处理一些小故障。另一部分就是搞电气维修,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保证安全用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师傅的推荐下,我被该厂留下来从事电气维修工作,同时由亦工亦农转为正式职工。对我来说即高兴又担忧,高兴吗是我人生的转折点:由农村转到城镇,由农民工转为国家职工,这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被国营企业接收,在那个年代是千载难逢的好事,换着谁都会高兴。但接着来的就是担忧:在这之前,我除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外线工,其他什么都不会,要搞好该厂的电气维修真是难以企及,何况氮肥的电气控制有一定的复杂程度,而且,电气维修是保证稳定生产的重要环节。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字“学”。找师傅学,找图纸学,找书本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开始,跟着黄师傅在厂内转了好几个圈,熟悉线路的走向,配电装置的位置和所有的用电设备。师傅也毫不犹豫的和我介绍、讲解。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我的脑海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后耒,黄师傅调回县供电公司,我就拿着图纸到现场一个一个去核对,再次熟悉加深印象。有看不懂的地方就借助书本,在课本上找答案。好在我的中学知识掌握得比较牢,识图,看书还不算难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几个月后,我的艰苦努力,勤学善思,师傅帮教,把全厂所有供电线路,电气设备和控制原理都存入大脑。可以说厂内任何位置的用电设施包括照明及每一个控制开关,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在脑子里储存,永不删除。</span></p> <p class="ql-block">▼自制多用焊机正在测试,厂领导曾庆成书记在监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人生的成功,不在聪明和机会,乃在专心和有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事电气工作,凭借熟悉,掌握情况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到现场,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把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才能做到正常运行,安全用电,稳定生产。为了这些,我们电工班在厂领导的支持下,想尽办法,自力更生,为改变电气运行的环境做了不少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开关无声运行</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厂内最大功率的电机是合成车间的压缩机180千瓦,由交流接触器直接启动,开关都集中装在配电室。运行时噪声很大,几台同时运行的话就吵得不得了,而且还特别耗电。我们就想办法装了一个自扣装置,使开关脱电运行,免去了噪声,改善了配电值班人员的环境,还节约了不少电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电机缺相、过载保护</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电动机在运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烧坏电机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年夏天,一个月就烧了35台电机,这就带来影响生产,经济损失很大,好在所有烧坏的电机都自己修理。只有召集几个电工商量,找相关资料研制一个电机断相过载保护装置,试验成功后到现场实施,效果蛮好,基本解决经常烧电机的问题。保证了稳定生产,减少了我们的维修工作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这样,小改小改的内容还多呢,如路灯光控,压缩机电机改极,自制多用焊机,自制、装配低压配电柜等。记忆中,在76年冬,在小氮肥资料上介绍,如何改进变换加热问题,我们就按资料上说的:在变换塔上用裸导线包玻璃纤维再缠绕上去,直接加上380伏电压,利用涡流发热的原理,解决了变换加热问题。这个技朮在我市还是首例,所以不久,领导就要我去安化氮肥厂指导安装调试。他们厂在梅城,去梅城要经过几个山头,汽车绕盘山公路而驰。我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坐绕山而过的汽车,一路上真是胆战心惊,冒了一身汗。</span></p> <p class="ql-block">▼一泵房遗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人生就是跋涉,人生就是开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维修中,遇到了不少难题,甚至是性命攸关。当然,有多少事还得靠领导的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合成塔内,装有一根又长又粗的加热电阻丝,它是靠一台专用的调压器供电,不同的加热温度供给不同的电压。这根电阻丝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厂停机。有一次就被烧断,比较严重,必须把塔盖拆开,把里面烧断的电阻丝用高压气体吹出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吹出来。然后重新安装。这事与电有关,我就要奉陪到底。耗时一天两晚,三十几个小时工作在合成塔下都没休息。这期间,我们管生产的厂长董吉生亲自做面条送到现场,大家都十分感谢,不管是眼睛皮再打架,也要抓紧时间完成任务。缩短了停车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忆中的一天清晨三点,铜洗工段一台水泵出了故障。先天我就检查过,电气没有问题,怀疑机械设备有故障。不出所料,清晨两点这台水泵要启动,可就是合上闸后不到一分钟就跳了。车间当班的厂领导派人找我们去修,我知道不是我们的事,就叫我同房的小刘先起床,而且我要他去准备三角架和一个手拿葫芦,过了一会,领导看我没去现场,可能就发火了,而且还说“这里面</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有阶级敌人</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然我知道不起来去现场是不行的。没有多久我也起床正在穿衣服,第二班人又来了,而且是厂领导亲自带人来找我,看了我已经起床就没说什么。来到现场,小刘也把工具找来,就动手把电机地脚螺栓拆了,用葫芦将电机吊起来和水泵脱开,再把开关合上,电机运行正常,测试电流也很正常,证实了我们的电气完全没问题。(其实这事究其了好多天,搞设备维修的说电气有问题,我们当然不会承认)最后经设备维修工检查,是水泵内部故障。这下厂领导不啃声了。也没有把我做阶级敌人来抓,其实,我心有成竹,知道自己不会是什么“阶级敌人”。</span></p> <p class="ql-block">▼厂区外景(遗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好几次维修中,与死神擦肩而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七四年夏,一天下午在配电室维修。配电室直配压缩机开关由于电流大,夏天温度高,铝排发热引起接触不好,得经常维修,柜内有两个回路,一个检修,另一个运行,不能停电。我带着工具来到配电室,当班的值班电工,看到我去了认为有人在维修就放心外出串岗。当我把铝排接点处理好后,准备后退收工时,不小心额头碰到柜门框,手同时与旁边带电铝排接触,形成回路,因为接触头部,夏天遍身是汗,所以即刻被电晕倒,幸亏人的重心向后,摆脱了电源,倒在配电柜前面的绝缘板上,半小时才醒过来。怎算是保住了小命。看手表四点多钟,我们的值班电工还不见人影。这个事情永远不会忘掉,因为就在第二天的清晨三点多,脱硫工段抄作工黎应龙就死在焦油过滤器下面。唉!老天不留情,保住了我的命,却让他归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七五年冬,通往河边一泵房的低压(380伏)线路,受冷冻和呼呼北风对导线的摇曳,有一根导线被风吹落下来,还好没有落地悬挂在空中。当时情况,水泥杆上结有冰块,只能停电作业。就要当时的班长贾绍洪(复员军人)去配电室拉闸停电,因为那时我在作准备,没有亲自去停电,到现场问他,他说已经停电了。我拿着钢丝钳和扎丝,就登杆作业,爬到导线下面,想一想,这电是真的停了吗?!于是我手拿钢丝钳夹着扎丝往两根导线上一碰,听到“哧”的一声,冒出火花,扎丝烧断。原来开关拉错了,这个回路根本没停电。幸亏没有用手去接触,否则,不是触电身亡,都得被甩到地下拼死。这次又算是免去了一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还有一次,故事发生在七六年某月,正值国家危难之期,我等几人被关在牛棚办学习班,理由是,和当地农民来往密切。想想也是,我们经常帮生产队维修电气线路及家用电器,偶尔给他们一个灯泡什么的。他们呢,有时候也就请我们到家里喝喝茶、吃餐饭以示感谢。就这样,我们和社员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但给我们带来政治影响,是该好好学习,改造思想,受受教育。在这关键时刻,厂里发生了事故,到河边的高压(35Kⅴ)线坏了,取水泵房停电不能取水,眼看着二泵房水池水位告急,面临停水停车。没办法,只好把我从牛棚喊回来,我回厂里时,好像是转钟两点多,几个人拿着手电筒当照明,我就带着工具沿线检查,发现在配电室后面耐张杆上一个接点烧坏,就只好在手电筒的照射下,爬到二十多米高的水泥杆上把那个接头处理好。接着送电,一泵房开机,辟免了一场因停水而停产的事故。我是冒着生命危险,黑夜登杆作业,排除故障。嬴得了</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将功赎罪</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就此把我从学习班里解放了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说到这里,还想讲一个插曲:故事发生在氮肥开车投产之前,当地农民要造反,手拿锄头、锹等工具要打到厂里来,有几处围墙都被砸坏。其原因是,由厂里供村民的照明电一直没有交电费,厂里决定开车之前要处理这事,所以将该供电线路停电。规定不交电费就不送电。算起来有近三年时间,谁也说不清楚要交多少钱?这样社员们就闹到厂里,事情还闹得挺凶,厂里人还把两个农民关起来用压缩空气去吹,进行人身攻击。最后通过厂领导和当地大队干部协议解决。给他们装表计量,按用电量交费,之前的不予追究。所以,后来的事就落在我们头上。我们也就本着原则,每月找生产队收取电费交厂财务室。这样一来一往,我们把关系处理得很好,缓解了工农关系,从此,农民们再也没有闹过事。</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然而,我们被关进了牛棚</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配电室一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人生就是与苦难争斗角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赤岛往事,几天几夜是说不完的。这些发生在赤岛上的故事,是与以身作则的厂领导分不开的,生产过程中,几乎每天都有厂领导跟班,和工人们一起三班倒。和岛友们,同住一个岛上,同一口锅吃饭,同一个厂工作。尽管赤山与九都山不过上百里地,除了隔山渡水交通不便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兢兢业业的事业心、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使他们半年还难回家一趟。一心一意恪守在这孤岛上。带动全厂几百名岛友同心同德,尽忠职守,团结一致为氮肥生产作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让我最感谢的领导是高凌云,王树勋。高厂长是转厂之后的厂长,那段时间,是我最困扰的时候,是他给我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是他给我工作上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渡过了那辛酸苦辣的日子。王树勋,大家称他王连长,是空军部队机械师转业的军人,他主管厂里的动设备,我们搞电的与他切切相关,是我们的直接领导,是他的关心和支持,使我们的维修工作进行得顺顺当当。</span></p> <p class="ql-block">▼我的领导、老师和师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名师出高徒,桃李满天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的转折必有个支点,支点全靠支撑把持住。我的支撑就是我的师傅——黄祖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南县电力局付局长,工程师。50年代中参加工作,是电力系统技术权威。他除了是电力部门的专家外,还负责过全县多少个电排站的电气安装,其中,最大的是育新电排,装机630千瓦同步高压电机三台。跑遍了全县每个乡镇。70年10月至74年5月,他又艰苦奋斗在赤岛上。由于氮肥生产工艺先进,控制系统复杂,是个用电大户,县领导非常重视,把他安排到这里负责氮肥厂电气的设计和施工,是唯一的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刚到现场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遍荒山,自带被窝睡工棚。“三通一平”就少不了电。从工地的临时用电开始,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他都是身先士卒,不分白天黑夜,既指挥又战斗。小氮肥生产是套用上海化工院的通用图纸,电气图纸跟实践情况不符,完全不能用。他就根据设备容量,工艺流程重新设计一套电气施工图。从变压器的选型,到每个回路的布线。从开关柜的系统图到控制原理图。不知多少个夜晚没有休息。就这样查资料、画图纸,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几十块配电屏的施工图设计,交湖南开关厂订货,一次性通过,得到了开关厂的好评。这个速度,这种设计能力,连正规设计院都很难办到,何况他是一个没有大学文凭,只是一个四级工的普通工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单独完成这样的工作,让谁也很难想象。后来,八十年代末,我去云南设计院搞纸板厂扩建项目设计时,才知道手工制图每周的工作量是一张一号图。这时才知道他的厉害,真是人才,佩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师傅,在会战氮肥时,管理的人不少,包括仪表都由他负责,近百人的施工队伍,都叫他“黄师傅”。黄师傅对工作十分严谨,从不马虎,对我们生活上关心备至,工作上严格要求。受他的影响,我们这些搞电气仪表的施工人员,工作认认真真,刻苦耐劳,不懂就问,虚心学习。日日夜夜奋战在工地上,不怕苦不怕累,更不计报酬。一心一意为氮肥而战,为早日投产支援农业而作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的领导和师傅才有我的今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确实,我是在氮肥建厂时,他托人找我来赤岛的,工作上对我的指导费尽心思,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使我在很短的时间内,从零起步做到可以胜任氮肥生产过程中电气维修工作。我从心底里十分感谢!特别是后来把我留下来,转为正式职工,这使我终身难忘,感恩不尽。在他的言传身教的指教下,使我对后来的本职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业务学习不断进步,工作勤勤恳恳,事业一帆风顺。</span></p> <p class="ql-block">▼当年就是从这里通往米厂、麻纺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人才聚集的地方,生产氮肥的指挥中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赤岛上,在我们工作过的地方,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大熔炉,是一个没有课桌的大学校,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现代化工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指挥和调度生产的生产技术组,是氮肥生产的核心力量,是一个人才聚集地,像这样小规模的化工厂,就聚集了十几个工程技术人员,一个科类齐全,专业知识丰富的团体。那个年代大家都称之为什么“技”。有事情就找他们,称呼:丰技,刘技,李技……没错,就是这些“技“,把工厂管理得井井有条,生产稳定,碳酸氢铵,源源不断。工人培训、讲课、安装、单杌调试、联动试车和开车,都离不开他们。停车检修、运行时的维修,开、停车计划,工艺指标、规章制度的制定,还是少不了他们。图纸设计、绘制,生产调度,现场出现问题应急处理,这都是他们的工作。这一切的一切都由他们组织实施。是他们在氮肥生产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们为碳酸氢铵的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的几位老师,他们分别是:丰传定,生产技术组长。称呼叫丰技,他对氮肥生产作出的贡献大家都有目共睹,他的那种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敢作敢为的精神值得大家敬仰。他调到地氮后,几次提到要我去地氮工作。刘敬涛,他主管生产工艺,人称刘技,尽管他学非所用,但通过他的努力,把生产管理得有条不紊,他的那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当他前往省环境监测站任职时,还想到了我,想我去他那工作,等待着我差不多一年时间。李烨,机械工程师,叫他李技,所有设备图纸的设计,制图,都出自他一人。还设计制作了转板机和煤棒挤出机。他那全心全意为工作服务的思想是我学习的楷模。他在益阳肉联厂当厂长期间,也在招换着我。可我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前往。在此,我感谢以上三位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赤岛上,在这个大熔炉里,培养走出去的人才还真不少:李建国,袁乾培,夏勇奇,宋建平,曾习勤,李林辉等都是厂里选送去的工农兵大学生。恢复高考后有周大军,胡乃君,章景湘,夏适宜等录取各种理、文科院校。后来都走向各岗位,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政府官员。有一部分人,通过电大取得文凭,如李剑佳,龚绍丰,刘华山,汤爱清,成岳兴,熊先德等。还有一些通过成人高考取得学历。这些人以后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年青有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风雨同舟赤岛中,不是弟兄胜弟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岛友情深,亲如家人,同甘共苦,同处一室,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在轰轰烈烈的安装会战时有:李国安,孟清峰,刘正洲,肖兆先等。那个时候,正值当年,干劲实足,埋头苦干,对业务刻苦钻研,对工作认真负责。氮肥会战的兄弟们,个个都是好样的。特别是在武赤线上竖塔时,李国安被撑杆压伤了脚,忍着疼痛从塔上爬下来,没休息接着工作。孟清峰在塔顶上被钢丝绳上的卸扣打破了头。他们那种实干精神令人赞扬。刘正洲和肖兆先负责厂内管线敷设,配电盘柜安装,电机检查接线。都是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对施工质量一丝不苟,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完成任务,尽职尽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氮肥开机投产,生产热火朝天,电气维修,紧张有序。维修电工:刘庆垣,章景湘,黎安乐,贾绍洪,刘国华,龚绍丰,刘华山,曾焕文等团结一致,工作一鼓作气。刘庆垣负责电钳工,多用焊机就是他负责制作的。因家住长沙,不久就调到长沙市电力公司。章景湘工作任劳任怨,不辞辛劳。后来恢复高考就考上大学被分配到省劳动厅工作。黎安乐工作细心,善于思考。电机断相过载保护装置是他实施的。贾绍洪,复员军人,共产党员,电工班长。工作积极主动,但考虑问题,钻研技术欠佳。刘国华,龚绍丰,刘华山,曾焕文是后来进电工班的,他们工作很努力,从不放松学习。龚绍丰,刘华山后来在电大学习三年,取得大专学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位美女,曹翠兰、刘纯、周佩元,她们负责值班,工作认真,恪尽职守。由三班倒车间管理。是赤岛上为数不多的几朵鲜花🌸</span></p> <p class="ql-block">▼赤岛荣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孤岛生活 津津有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官兵一致 乐在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那个年代,生活物资贫乏,什么都要“票”,粮票,布票,油票……凭指标购物都要过河渡水,从茅草小镇买回来,生活极为不便。简简单单的生活使大家凝聚在一起。开饭了,岛友们拿着各自的碗筷到食堂,排着长长的队。食堂里没有桌子板凳,端着饭菜边走边吃,走到宿舍就可以到水龙头上冲洗碗筷了。不管是谁,包括厂领导都是一视同仁。回忆当年的饭菜比现在的香,而每月的伙食费十多块钱,就是来一份盐菜汤觉得味道很美。如果晚上加班到深夜,可以去领一张两毛钱的加餐票,就能享受到辣椒炒肉的待遇,高兴得不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为了看一埸电影,要跑到南嘴头上的监狱,来回二十几里路,一路上,岛友们谈笑风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感,大家都乐在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孤岛生活,闲得无聊。晚上除了学习之外,还来点业余爱好,那时流行的上海产的红灯牌收音机,我就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城里买来收音机零件自己组装,那时的放大电路还是用的电子管呢。别说,还真派上用场,装好之后,一边欣赏音乐,还可以一边欣赏自己的佳作。</span></p> <p class="ql-block">▼2020年50周年岛友聚会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情,聚集在洞庭湖中的赤岛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那美丽迷人的岛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我们难以忘怀的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我们楚楚动人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我们留下了千千万万的脚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我们流下了难以斗量的汗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回忆昔日的峥嵘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是那么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相互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那赤岛上一起工作,一起奋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知不觉又一天,时间到点不觉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忘我工作是习惯,废寝忘食是常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夏天没有酷暑难耐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只有心中满怀的凉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冬天没有严寒冷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只有混身上下的温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工作的热情,缱绻的情意,浸满了心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眼中装的都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那同工同作的日子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工作时互相配合默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憩时同坐一条板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种愉悦的心情,渡过黄金的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人生最好的年华,终身难忘的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赤岛情缘聚集地,转眼过去五十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路过赤岛忆当年,记忆犹新不忘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赤岛好友</p> <p class="ql-block">▼同窗好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借此参加氮肥会战五十周年之际,编写此美篇以作留念,不当之处,敬请岛友们谅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 汤爱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5月 6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