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征文活动后记 </p><p class="ql-block"> 为了丰富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学校工会于2017年3月开展了第二届读书征文活动。活动历时三个月,共收到参赛作品二十一篇。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各异。既有家乡情怀,也有亲情友情,家庭教育;既有读书感悟,也有散文诗歌,教育随笔。其中不乏文质兼美,颇具阅读价值的上乘之作。</p><p class="ql-block"> <b>读书感悟,在阅读中发现世界。</b></p><p class="ql-block"> 马芳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题目出自国学大师陈寅恪之名言。文章从小公务员的角度分析其死因,得出“一个人没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这一结论,这样就从人物个性而非社会因素的角度给予原著新的理解,并由此引发对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种种缺乏独立思想的表现的思考,进而探讨如何培养青年人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可谓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 韩素萍的《生命在追求中美丽绽放》,并不局限于对作品本身的欣赏与感悟,而是侧重于从作家莫言的成功中有所启发:倘若你有思想有追求,一样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我们在此文中认识的不只是莫言,还有马慧娟,许天伦,这些普通人的成功向我们昭示了追求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虎玉芬的《灵魂去远行》讲述了自由职业者张小砚的故事。品读虎玉芬的文章,心中往往会涌起一股冲动。读《人间与你相遇》让人产生了再读《人间词话》的冲动;读《灵魂去旅行》又让人兴起携着灵魂来一场远行的冲动。她的文字自然脱俗,清新流畅,总能吸引人将文章一气读完,酣畅淋漓。在她的文章里,你会看到鲜活的人物,看到动人的故事,看到深邃的思想,让你在合上书后,依然可以久久回味。</p><p class="ql-block"> <b>散文诗歌,在欣赏中寻找共鸣。</b></p><p class="ql-block"> 清新宜人的空气,色香诱人的美食,蒸蒸日上的经济,安居乐业的人民,这是王彩萍笔下的吴忠,这是吴忠人熟悉的生活。生于斯,乐于斯,作者的自豪与幸福定然会引发你我的情感共鸣——我的吴忠,我的爱!</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有人用“傲慢”这个词语形容吴忠,是在张小萍的《吴忠的傲慢与吴忠人的自信》一文中,但在读过文章后,你一定会欣然接受这样的表述。作者在大胆的对比中,将吴忠这座小城独有的自信与从容呈现给了读者。</p><p class="ql-block"> 也许你不曾到过吴忠回族历史人物园,也许你不曾了解也黑迭儿丁,扎马鲁丁,那么,你可以走进何少荣的诗歌《游吴忠回族历史人物园》,作者会为你一一介绍那些曾经创造过奇迹、书写过辉煌。留下了英名的回族历史人物,让你在为之震撼的同时,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诗歌,缘于热爱,长长短短,一字一言都是真情。在诗人虎玉芬的眼里,黄河是和自己一样的多情女子,在她经过的小城里,留下旖旎动人的四季风情。</p><p class="ql-block"> 谁不说俺家乡好?家乡情结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作者梁建军的散文《木船大桥古城湾》《家乡游记》,以朴素的文字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这份纯朴而真实的情感中,既有对过往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既有对故人的追念,也有对现实的思考,满满的,都是赤子情怀。</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吹响在故乡的山头;乡愁是一叶孤独的舟,停靠在故乡的港湾。虎玉芬的乡愁是一幅灵动的画,描绘出故乡绚丽的黄昏;是一首浪漫的诗,吟唱出游子深切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岁月是潮退的痕迹,被吞噬,冲刷;被纪念,欣赏。”年轻乳杨莉,竟对岁月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人生,果真是一场修行吗?“没有谁会去仔细品味生活,香槟葡萄酒的滋味更胜一筹。”“生活不会雷同,也不会被贩卖。”生活到底是什么?你不妨到杨莉的诗歌《浅海(外一首)》中寻找答案。</p><p class="ql-block"> 王伟东的诗作《登六盘山》是此次征文中唯一的七律。诗歌甴景入情,情景交融,抚今追昔,承转自如,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既追思革命忠魂,也歌颂美好生活。颔联颈联对仗精巧,别有韵味。</p><p class="ql-block"> 作家王正有,此次献给大家的是他的小小说《早茶》。作品贴近生活,以小见大,通过普通的生活片段,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中“诚信”的重要性,传播了一种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小说采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使得形象真实鲜活。</p><p class="ql-block"> 在儿女眼中,母亲永远是家庭中负重最多,索取最少的那个人。母亲如牛,拼尽全力拉起家庭的车;母亲似树,倾其所有撑起儿女的天。读郝夏琴的《母爱》,你会在每一个细节里看到天下母亲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老母亲进入了新时代,新的生活让她惊喜,也令她不安,一个平凡的老人,执着于一个朴素的真理:人,要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徐淑桦的散文《母亲是我们永远的家》就讲述了这样一位老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杨秀梅的《致女儿的一封信》看似母女之间的随意交流,实则是在探究一个沉重的话题。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虐老”现象说起,广征博引,以古代先贤孝子的故事来阐释家庭教育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言传身教,胜过千言万语。谁又能说,从此文中受益的仅仅是“甜甜圈宝贝”呢!</p><p class="ql-block"> 遇见,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因为遇见,兰亭园多了一位儒雅的“先生”;因为遇见,王雁发现了更加出彩的自己。这份美好的情缘,尽在王雁的散文《遇见》。</p><p class="ql-block">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交友是情感需要,但也需要智慧。马开放的生活小品文《久而敬之》教你如何“善交”。</p><p class="ql-block"> <b>教育随笔,在实践中学会关爱。</b></p><p class="ql-block">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记忆中,给与我们最多陪伴的人是母亲。一个动听的故事,一顿香甜的美食,一场开心的游戏……母亲在点滴的细节中,把爱和教化传递给了孩子。这是马晓华的《母亲永远是孩子最好的陪伴》一文给我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使然,爱别人的孩子才是人性的升华。老师正是这种高尚情感的拥有者和给予者。杨奋玲的教育随笔《爱是教育的根基》,向我们展示了教育者博大无私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父母的倾情投入,无私付出。丁冬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对孩子的精神引领,心灵滋养,更是两代人的携手成长。他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心灵滋养》一文值得父母一读。</p><p class="ql-block"> 一起阅读吧,在阅读中发现,感悟,交流,提升。</p><p class="ql-block"> 2018.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