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围屋

海风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还是那个村,屋还是那间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间改变容颜,真情依然炽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知青围屋,意外遇见当年和知青共同劳动生活的一些村民,他们见证了当年插队知青用青春书写的激情岁月。</p> <p class="ql-block">196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必要动员和组织大批的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的指示后,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运动。</p><p class="ql-block">坪江村,同样在这次大潮中迎来了充满激情和理想的知青。从1968年至1974年7年间,共有66位知青在坪江村与坪江村民共同生产生活。在知青围屋的知青馆里面,至今仍然保存着知青辛勤劳动和艰苦生活留下的大批物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知青围屋,呈四围设计,四排32间正房配四排32间厨房,两旁是32间牛栏,街坊的中间连接知青大门,大门头中央是毛泽东头像、下面是“工农联盟”四个大字,左右两侧的对联为“干社会主义,想共产主义”,具有民族特色和红色文化底蕴,是坪江村委开展党史实线教育的主阵地。</p> <p class="ql-block">知青,昔日广阔的田野里,曾经一颗颗最纯净的心灵,是那个年代最美的呢称。</p><p class="ql-block">至197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结束后大多数回城工作。返城后,知青们不减当年励志奋进的豪情壮志,有的继续深造,成了改革开放的栋梁之才,大多数在各行各业的普通岗位上,勤奋工作,默默无闻地作出了奉献。回看昔日的知识青年,如今已走过五十年。让我们记住知青的青春激情岁月,记住知青的奋进人生史篇!!!</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手机摄影:海风吹</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贺州市富川县江坪村知青围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