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塔一览

老鱼

苏州有哪些古塔?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那么,你知道苏州的古塔有哪些吗?苏州最著名的古塔在哪里? 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古塔建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虎丘山山门内8号,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妻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7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传统艺术珍品,虎丘塔是座斜塔。 <p class="ql-block">虎丘塔</p> <p class="ql-block">虎丘雪景</p> 文星阁俗称钟楼、方塔,位于苏州古城内东偏葑门与相门之间。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现存阁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同治年间重修。阁楼分四层。下承三级青石方台基,高6.5米,底边宽14.4米,逐级向上递减,南面有石级作八字形,可从两侧拾级而登。上覆四角攒尖顶,翼角起翘,葫芦结顶。通高约28米。阁身平面呈正方形,各层四面辟为拱门,层间无腰檐平座。底层边宽8.6米,自下而上逐层作不甚明显的收分,形成有层次而又挺直的轮廓线。阁南尚存清代同治年间桂香殿。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苏州文星阁与东吴大学旧址共同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苏大方塔一文星阁</p> 瑞光塔 文物保护单位<div>瑞光塔是位于苏州盘门内的一座宋代的古塔建筑。始建于247年(东吴孙权赤乌十年),13层。宋代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重建时改为7层8面。高约43米。 瑞光寺塔习称瑞光塔,位于城西南盘门内,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 <p class="ql-block">瑞光塔</p> <p class="ql-block">瑞光夜景</p> 报恩寺塔 北寺塔 文物保护单位<br>2006年05月25日,报恩寺塔作为宋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这些,都与山西释迦塔相仿。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与释迦塔不同。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经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已部分改变了原样。副阶柱间连接有墙,平面直径30米,与释迦塔相近;塔全高达76米,比释迦塔高出将近9米。全塔虽尺度巨大,但层数比释迦塔多出4层,比例也比释迦塔高细,加上檐角高举,在宏伟中也蕴含着秀逸的风韵。<br> <p class="ql-block">北寺塔</p> <p class="ql-block">北寺塔街景</p>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br>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定慧寺巷内。罗汉院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时改称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砖塔一对,称双塔。清咸丰十年(1860年)寺毁于战火,仅存双塔及正殿遗址。双塔高326米,八角七层,为砖砌仿木构楼阁式塔。殿址在双塔北,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三间,现存石柱、石础、石罗汉残像、碑刻等遗物。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p class="ql-block">双塔</p> <p class="ql-block">双塔倒影</p> 崇教兴福寺塔 文物保护单位<br>2006年崇教兴福寺塔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宝塔,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当时有僧文用提出“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作浮图以胜之。”县令李之善其说,逐令建塔。历经元、明、清几经重修。清咸丰间,寺毁而塔幸存。1963年9月重又进行了大修。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方形楼阁式木塔的形制。塔为四面九层盔形顶,砖木结构,逐层递收,立面的轮廓吴抛物线状。1978年置塔铃。九十年代园内又辟月季园,花容秀美,千姿百色。后院增建长廊,亭、堂、凿荷池、堆假山,设常熟市碑刻博物馆、常熟市名人馆。 <p class="ql-block">常熟方塔</p> <p class="ql-block">方塔园</p> 楞伽寺塔俗称上方塔,位于石湖上方山顶。进入上方山森林公园大门左拐,至山脚拾级而上,便到了楞伽塔院,而楞伽寺早废。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年),由吴郡太守李显所建,因“树因之最,无过起塔,崇福之重,讵甚建幢”,故“在郡城西山顶上营造七层宝塔,以九舍利置其中,金瓶外重,石椁周护,留诸弗朽,遇劫火而不烧,守诸不移,飘劫水而不易”,塔铭由司户严德盛撰。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塔已是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重建的。其后虽经历代修缮,然结构至今仍保持为宋代风貌。 <p class="ql-block">上方山楞伽塔</p> <p class="ql-block">楞伽塔</p> 灵岩寺塔<br>位于苏州城西南约15公里处的灵岩山灵岩寺中。也叫永祚塔,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为木构砖塔。两宋期间重修,明代后期被雷电所毁,现存砖塔为清乾隆十五年(750年)所建。 塔平面呈八角形,7级,实心塔,塔壁有多处宋代铭文砖。每层四面辟门,逐层交错,形式与市内的双塔相同。<br> <p class="ql-block">灵岩寺塔</p> <p class="ql-block">灵岩塔</p> 慈云寺塔 文物保护单位<br>慈云塔建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镇中心偏东,古镇一瑰宝,其历史追溯久远:赤乌三年(238-251年),在震泽镇东建五级浮屠——慈云塔。该塔为六面五级,砖木结构,高 38.44米 ,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自第二层起每施平座腰檐,并辟有三面壶门,开口方位上下相错。第四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塔刹由铁质覆钵、仰莲、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宝瓶组成。铁链分系六角,角端挂有铜铃。铃称檐马,俗呼惊鸟。风过铃响,回荡空中。塔内有木梯可迂回拾级而上。“慈云夕照”曾被列为“震泽八景”之一。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p class="ql-block">震泽慈云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塔全景</p> 秦峰塔 文物保护单位<br>秦峰塔位于江苏昆山市千灯镇尚书浦西。该塔系砖木结构,高十一丈六尺一寸(合38.7米),横断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一丈四尺六寸四分(合4.88米),顶刹系铁铸,高二丈一尺(合7米),铁葫芦作顶,下焊八角环,每角立一紫铜小鸟,再下嵌四片白铜大耳形片,大耳片边有铁连接顶层四只翘角,每角檐下系铜铃,阵风吹过,铜呤叮当,煞是令人心旷神怡。<br> <p class="ql-block">千灯秦峰塔 全国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秦峰塔</p> <p class="ql-block">常熟梅李聚沙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聚沙塔</p> <p class="ql-block">吴江华严塔</p> <p class="ql-block">吴江圆通寺塔</p> 万佛石塔 文物保护单位<br>万佛石塔,原名禅师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镇湖西华的西泾村(西京村)。它面对太湖,隔湖与光福窑上山相望。坚固耐用太湖水患多,而塔是佛的象征,佛是威力无比的化身,为了消灾镇邪,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元大德十年(1306)高僧昕日重建,为“西华(旧地名)十八景”之一。民国年间,民间迷信“取石佛头煮汤治病”,使塔室内佛像头多毁。1976年塔刹被台风吹落,1978年省拨款整修,并增筑围墙加以保护。1996年全面维修加固。<br> <p class="ql-block">苏州西京石塔</p> 甲辰巷砖塔 文物保护单位<br>甲辰巷砖塔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甲辰巷砖塔是一座八面五级楼阁式仿木塔。体量不大,构造比较规范、简洁。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塔已残损。1993年修复顶层、塔刹及所有残缺之处。修复后通高6.82米,其中砖构塔身高5.71米,青石塔刹高1.1米。底边宽0.51米,对径1.2米。塔基用青石铺底,八皮砖直接砌于青石之上,厚50厘米。塔身八面有四面辟壸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门窗逐层相闪错位。塔内各层有砖楼面,方室逐层转换45度。<br> <p class="ql-block">砖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