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边识“花草”

全景曹州

美丽月见草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七里河边识“花草”</b></p><p class="ql-block">我这里说的 “花草”不是“沾花惹草”中的花草,是中草药和野生植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今年五一假期间,在朋友圈和微信群接连两天看到享受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菏泽市名中医药专家、“菏泽工匠”郜文起二哥发的邀请通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山东牡丹队观摩活动,定于5月4号下午两点半在菏泽七里河湿地公园李荣海艺术馆门口集合,向西走,欢迎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志愿者参加学习、共同探讨,现场辨别药用植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哥长我几岁,我们同村,老家胡同相邻,院落相距100多米,我是熟知他的,学习一直很好,记忆力更好,是我们村恢复高考后第一个大学生。正是在他的引导下,我们村有好几个小伙伴舍近求远,和他一样去上被誉为“鲁西南农村高考一面红旗的学校”菏泽十中,虽然在学校未曾谋面,但我处处把他做为楷模。</span></p><p class="ql-block"> 不知你见过熬中药的不?药锅里的十几味中药你能辨别几个?你能了解几味中药并熟知他的功性?回答这个题可能让你有所作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对于郜文起来说是小菜一碟。夏天,在中原大地上随便薅个小草,他就能说出它的学名、俗称、别名,知道它的性能、习性和主要产地,凭气味也能辨别出它是什么中草药,有什么疗效和功效,可以预防治疗什么疾病等。2011年4月份《牡丹晚报》一版头条曾经报道过他的事迹,这不是听天书!也不是什么牛皮大王!确有其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毫不夸张地说,蒙上眼、仅凭气味他就能辨别中药200多种(即蒙眼认药),他还能认识当地植物400多种,掌握1200多种中草药的真伪鉴别、产地来源、采收加工、功效应用等。要知道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上载有药物1892种,绘制精美插图的仅仅才有1160多种。他曾先后荣获山东省中药鉴别竞赛一等奖、中国技能大赛中药二等奖,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省人社厅高技能人才库成员、省药监局中药材快检专家等30多项荣誉和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为了参加这次野外普查,我专门加班翻阅了一遍《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了解了一些中草药常识,知道了一点皮毛。又在微信上学了一手,下载了《识花君》小程序:只要拍个照片,往上一传就能搜索出花草的名字和习性等,心里暗自高兴。4号吃完中午饭,我早早来就到李荣海艺术馆门口等集合。</span></p><p class="ql-block"> 李荣海艺术馆牌坊北50米处,有几棵栽植不久的稀奇的树木,我从没见过这是什么树种,就和刚到的一位中草药爱好者学着用《识花君》搜一搜,立马出来“南酸枣”几个字,奥,这就是南酸枣树啊!又扫描另一棵为“朴树”。紧挨着的有两棵松树,我们认的,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松树,二者有什么区别,相约等专家来了共同提问。</p><p class="ql-block">大约两点四十分,人员到齐了,大都穿上红马夹,拿起铲子和标本夹,在领队郜文起和菏泽医专副教授、教研室主任袁继承带领下,开始沿七里河岸向西行动。</p><p class="ql-block">“老师,这是什么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正和大伙寒暄的郜文起瞧了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黄连木。”</span></p><p class="ql-block">“不会吧,我刚才搜索的怎么叫‘南酸枣’”? </p><p class="ql-block">郜文起拉下一个枝条看了一眼,肯定地说:“就是‘黄连木’”!</p><p class="ql-block">“老师,我在《识花君》上刚搜的,你看看…”袁继承老师也凑过来看了一眼说:“应该是‘黄连木’”。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郜文起让助手用铁锨拉下一个带有花朵的树枝说:“你拍拍这个上传再搜搜,”那人用华为P40拍了一下有点干蔫的花朵一上传,果然是黄连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师,为什么扫树叶和花朵结果不一样啊?”那人问。“是啊,同一种植物的树叶可能因地域、时间、水土贫瘠等有很大差异,但花朵作为最稳定的器官,差别不会太大。”</span></p><p class="ql-block">野外普查刚开始,我们就学了一手,看来陆游的名言有道理, 真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span>。”</p><p class="ql-block">拐过一个弯,一大片“连翘”呈现在眼前,大家在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中学到过“连翘”,纷纷夸赞,要是再早几天,兴许会看到满眼的黄花。</p><p class="ql-block">“不对,这不是‘连翘’” 走在后面的郜文起提醒大家:“这是金钟。”郜文起走上前去,用手扒开郁郁葱葱的金钟说:“这里有一棵‘连翘’。 连翘花开的很好看,韩国首尔作为市花。”</p><p class="ql-block">“ 连翘和金钟有什么区别啊?老师。”郜文起让助手折了两种植物的枝条,掰开茎向大家详细讲解了二者的区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原来,外表长得像“孪生兄弟的”它们差别巨大,连翘是木犀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是中药的一种,叶通常为单叶,或3裂至三出复叶,叶片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气微香,味苦微辛。主要成分含连翘酚、齐墩果酸,以及一种甾醇化合物并含有大量维生素P。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强心、利尿。</span></p><p class="ql-block">而金钟也是一种落叶灌木植物,属木犀科、连翘属,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枝中有片状髓,连翘则没有。金钟花的果壳、根或叶也可入药,是极好的中药原材,有清热解毒、祛湿泻火的作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个树我们这儿很少见,叫柽柳,柳树的一种。”</span></p><p class="ql-block">“哪个‘柽’字?”有人问道。</p><p class="ql-block">“奇怪的‘怪’去掉竖心旁,换成木字旁,”郜文起问答。大家走上前去,摸着树枝细看,确实,这种树叶酷似松树。</p><p class="ql-block">郜文起补充到:“柽柳别名西河柳,西湖柳,我们这里都叫阴柳,是柽柳科、柽柳属植物。它的嫩枝叶是中药材,可用于治疗痘疹透发不畅或疹毒内陷、感冒、咳嗽和风湿骨痛等。大家看它的枝条细柔,姿态婆娑,开花如红蓼,颇为美观。柽柳可以在荒漠、盐碱地等恶劣环境中生长,是一种最能适应干旱沙漠和滨海盐土生存、防风固沙、改造盐碱地、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师,哪个是什么花?”大家顺着一位美女所指,见岸边有一棵生开着黄花的植物,亭亭玉立生在水中,煞是好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那是黄菖蒲,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是多年生湿生或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根茎短粗。原产欧洲,中国各地常见栽培。喜生于河湖沿岸的湿地或沼泽地上。晒干的根茎是一味良药,可缓解牙痛,还可调经,治腹泻,也可以作染料。”袁继承老师问答说。</span></p><p class="ql-block">大家来到一块老百姓开荒种的“蒜苗地”附近,蒜苗长势喜人,蒜薹从蒜茎里探出一个个嫩绿色的小马尾辫,细细的长长的,自然下垂。我拔下一根,嫩嫩的皮肤由淡淡的白皙绿到碧翠,窈窕修长的身体像是在等人采摘。</p><p class="ql-block">在“蒜苗地”的沟边,看到一簇郁郁葱葱、亭亭向上开着十多头鲜艳花朵的植物,大家都以为是学名“小蓟”的“齐菜丫”。小时割草,在地里没少见了“齐菜丫”,页面有刺,猪羊不吃。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鼻子出血了,可以掐几片“齐菜丫”叶弄碎,塞在鼻孔里止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个不是‘小蓟’,它叫‘泥胡菜’,二者区别是小蓟浑身有刺,而泥胡菜几乎没有。”郜文起随手薅了一棵“齐菜丫”让大家比着看,“这两种植物都是中草药,小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泥胡菜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用于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痈肿疔疮,风疹瘙痒等。”</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葛巴草吗?”“那是害眼草吗”“这是雀麦吗?”“它有什么药用价值?”…</p><p class="ql-block">这叫“中华小苦荬,”“这是茜草,”“那是夏至草”,“这是老百姓俗称的狗牙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路走,一路不停地问,你问完,我问;他还没问完,又有人接着问;问名称,问俗称,问习性,问功效,问产地,问治疗什么疾病…二十多个人连同几个小学生轮番提问,郜文起、袁继承两位专家不停地回答,不停地解释,不停地更正。</span></p><p class="ql-block">又拐了一个弯,在靠七里河南岸的一个开阔地带,我们看到一大片园林工人栽植的植物,叶片修长,和韭菜叶子十分相像,开着浅蓝色或蓝紫色,花被上有较深色的条纹,花茎光滑,一簇一簇的,煞是好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是马蔺,又叫马兰,也有人称它为马韭的(酷似韭菜),每年4月的时候开始陆续开花,五月进入盛花期,可以一直开到六月。它的叶子在三月返绿,十一月才渐渐枯黄,连花带叶的观赏期可以长达300天左右。马蔺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很耐践踏,经历人们的践踏后无须培育,就可以自我恢复,是少有的园林绿化植物。”郜文起掐了一个花朵说,“马蔺花、马蔺子、马蔺叶、马蔺根皆可入药,可清热解毒,主治黄疸,泻痢,白带,痈肿,喉痹,疖肿,风寒湿痹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马蔺的后面土坡上,大家看到不远处有一片花的海洋,紫色的小碎花开了,黄色的矢车菊开了,粉的不知名的小花开了,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沿路走来,忍不住感叹:“生如夏花之绚烂,莫过如此吧。”那些矮矮的植物,一朵看它时,并不美丽,连成一片时就特别抢眼和有特性。有白的,黄的,粉红色的,暗紫色的,大约十多种颜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走到一簇粉红色的植物面前,问询专家。“这是美丽月见草,属于月见草的一种,一般的花名是没有修饰语的,而唯独这种花叫‘美丽月见草’,顾名思义就是月亮见的花,晚上开花的植物,也有白天开花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美丽月见草,嫩嫩的黄,淡淡的粉,轻若蝶翼,清清娟娟的姿态,深深幽幽的芳香。它是沐浴后的美人,清姿盈风,香气幽绵,在初夏黄昏里,默默的爱着。很多女士忍不住一阵狂拍,拍完了花又让人拍合影,美丽温柔的性情与粉色的月见草搭配,自然融入了花海中,美丽的姑娘与美丽的月见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领队多次催促下,我们不忍离去,尤其是女性,据专家讲美丽月见草活血通络,息风平肝,消肿敛疮,还具有降血脂,美容、减肥等功效,更增加了她们的迷恋。</span></p><p class="ql-block">郜文起老师指着河边孤零零的貌似人参植物,对大家说:“大家看这是“紫花婆罗门参”,属于外来物种,原产印度,又称西洋牛蒡,肉质可蒸煮、炸或作汤,有一种牡砺鲜味,被称为“蔬菜牡砺”,嫩茎叶可生食,可做沙拉或炒食,还可用作室观赏植物。”</p><p class="ql-block">我是第一次见婆罗门参的,不知道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能让中草药学家把它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联系起来呢?郜文起还安排助手抛了在一棵做标本。</p><p class="ql-block">“这是花叶滇古菜,原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生长于海拔1550-3650米的山坡、林缘及水边,后传入中国新疆,又分居全国各地。花叶滇古菜含有多种药用价值,能消炎杀菌,也能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炎、慢性胃炎、外伤感染等。”在给大家详细讲解的同时,袁继承也安排助手抛了在一棵做标本。</p><p class="ql-block">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贸易往来,外来物种入侵多有发生,由于没有天敌,许多外来入侵植物已经成为恶性杂草,如反枝苋、大狼把草、园叶牵牛、意大利苍耳、葎草、水葫芦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是学过生物的,生态系统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的外来生物可能或对当地生物造成灭顶之灾,带来生态学灾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兴许是国家每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搞野生植物普查登记的一个缘由吧。</span></p><p class="ql-block"> 马学民</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一年五月六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是夏至草,应为中华小苦芡</p> 作者简介:<br><br>马学民,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大学学历。曾任中共菏泽市开发区工委机关报《今日开发区报》主编,山东省散文学会、菏泽市作家协会、菏泽市民俗学会、菏泽市儒学研究会会员,牡丹区作家协会、开发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菏泽市祖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2012年主持编写《丹阳志》,2019年主编《菏泽开发区史话》,2018年参与编写《菏泽开发区社区概览》《百村记忆》《菏泽市开发区志》等。<br><br>2011年起历时6年,牵头发起主修涉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等23个省、700多个村、30万人的《开濮曹徐马氏族谱》。2017年11月份,《在“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暨文创产品交流大会”上,经全国姓氏家谱专家综合评审,荣获“中华好家谱”最佳内容特等奖。<br><br>2003年获得菏泽市委、市政府专项奖励先进个人,2006年被菏泽市委组织部评为菏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被菏泽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评委“菏泽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2018年被评为“菏泽市创城百名先进人物”,连续12年被菏泽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舆情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连续13年被评为《菏泽日报》“优秀通讯员”。<br><br><br><br>